中国社会科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ssn.cn提供.

学科体系

新媒体矩阵

  • sk_v2022_front_wechat.png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106.jpg

    微信小程序

  • sk_v2022_front_gzh.png

    微信公众号

    微信106.jpg

    微信公众号

  • sk_v2022_front_zgxp.png

    中国学派

    学派106.jpg

    中国学派

  • W020220922336137882083.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1.jpg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23.png

    新浪微博

    微博106.jpg

    新浪微博

  • 123.png

    今日头条号

    头条106.jpg

    今日头条号

书评丨向世界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研究》评介

2024-07-10作者:胡孝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就是向世界讲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便捷路径和沟通渠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研究》(以下简称《海外传播》)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学术专著,也是作者陈金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的结项成果。该书由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是一部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学术力作,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新视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正因为“行”,所以我们党始终坚定理论自信,大力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

  回顾历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曾相继在《共产国际》期刊俄文版和英文版上公开发表。从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走过近百年的辉煌历程。《海外传播》一书通过对其系统性探索和整体性考察,提出了诸多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特色。

  第一,政治立场鲜明。《海外传播》秉持以学术讲政治,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文化之魂,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向世界大力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让国际社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海外传播》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启迪我们要回应时代要求,坚定理论自信,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国际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提升。

  第二,理论视野宏阔。《海外传播》运用历史学、政治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展开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的多维审视,凸显其理论自信与视野的宏阔。

  通过历时性回溯,该论著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的历史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同步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贡献于人类文明也发展着自己的历史”。这一观点表明,该论著视野宏大、立意高远,秉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站在中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中国”的双重视角,力求深描世界范围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的“大谱系”与“全息图”。

  该论著还通过共时性考察,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种开放性特质,在积极进行海外传播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域外文明,使自己获得鲜活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走向世界、参与世界思想文化对话的过程中,也使自己获得了世界性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义,成为世界思想文化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问题意识强烈。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外传播》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从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深邃的思考。该论著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是全人类宝贵思想财富的“共享”,它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在当下“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当代中国将发生什么变化,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需要明确回答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正因如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将永远在路上。该论著这一观点表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正方兴未艾,需久久为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自信。

  第四,思想观点辩证。《海外传播》充满辩证思维,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其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处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与氛围之中。因此,其传播内容及表达范式,必须适应跨文化差异才能取得更佳传播效果,这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的特点所在。文化差异固然有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的障碍,但有时也是其传播的动力,因为人们往往对不同文化感到好奇,从而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故此,《海外传播》认为,只有辩证地认识和对待跨文化差异,才能更加理性地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

  同时,《海外传播》还认为,由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不同、传播时机不同以及受众的文化水平和需要程度不同,其对世界各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概括地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丰富了各民族思想文化的内容,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照,并促进了各民族思想文化参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

  《海外传播》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观点,表明正是因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质,才能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魅力和理论自信。

  (作者系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