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 炒的是“镜花水月” 亏的是“真金白银”

中国经济网——国家... 2024年05月15日 07:31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网策划推出系列宣传教育短视频节目——《明辨是“非”》,节目将以各类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例为主要题材,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知识普及和风险警示,提升全民“防非”意识和能力。  

      比特币的暴涨让人们对数字货币充满幻想。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利用所谓的“虚拟货币”“虚拟资产”等方式引人入局、骗取钱财。此类活动大多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之实。 

      虚拟货币类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正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四部曲”。 

      第一步:画饼。非法集资人会编造一个“虚拟货币”的幌子,宣称该币“必涨”,描绘一幅预期报酬丰厚的蓝图,把集资参与人的胃口“吊”起来,让其产生“不容错过”“机不可失”的错觉。非法集资人一般会把“饼”画大,尽可能吸引参与人眼球。 

      第二步:造势。利用一切资源把声势做大。非法集资人通常会举办各种造势活动,比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现场观摩会、体验日活动、知识讲座等;组织集体旅游、考察等,赠送米面油、话费等小礼品。 

      第三步:吸金。想方设法套取“猎物”口袋里的钱。非法集资人通过返点、分红,给参与人初尝“甜头”,使其相信把钱放在他那儿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而且比放在自己口袋里还安全,参与人不仅将自己的钱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集资金额越滚越大。 

      第四步:跑路。非法集资人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或者因为原本就是“庞氏骗局”人去楼空,或者因为经营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集资参与人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那么虚拟货币非法集资和其他方式的非法集资有什么区别,虚拟货币是否受到法律保护呢?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梁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分析称,虚拟货币在我国的法律地位不明,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进行非法集资。虚拟货币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特点与其他的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虚假宣传,第二就是高额的回报,让你越陷越深,最终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非法集资主要体现两个罪名,一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个是集资诈骗罪。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研究所副所长宁势强指出,非法集资具有三个构成要件,即非法性,利诱性和社会公众性。“我们国家其实没有给虚拟货币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如果虚拟货币这个主体就是不合法的,那怎么来谈投资虚拟货币的问题呢?只要提到了以虚拟货币的形式来进行集资,这种行为就是非法的。所以对于这些项目,大家要提高警惕,避免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 

      防范和远离非法集资,别做下一个受害者。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收看中国经济网防范非法集资系列视频节目《明辨是“非”》。



      基金看市


      热点聚焦


      金融人物库


      上市观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