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民企当扎牢防腐制度篱笆墙

【丝路话语】民企当... 2024年05月16日

      □ 江德斌

      前不久,杭州警方侦破了一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王某是电商平台基础岗位的一名运营人员,他利用审批权,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伙同多人共收受贿赂高达1.3亿余元,受贿情节可谓触目惊心。目前,王某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提起公诉。(5月15日央视财经)

      在这起民企内部腐败案件中,涉案人的职位并不高,只是一名基层岗位人员,却利用审批权,一年时间就收受贿赂过亿元,涉案金额巨大,令人咋舌。该案充分暴露出这家电商平台管理松懈,在业务审批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内部防腐机制未能发挥作用,使“硕鼠”内外勾结“偷食养肥”,不仅损害了平台的利益和形象,亦造成大量不合格商家入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之势,恶化消费者体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近年来,民营企业内部贪腐案件时有发生,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1万余起。数据表明,民企内部腐败处于高发阶段,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构成侵害,扰乱正常运营秩序,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甚至有些腐败案件性质极为恶劣,令企业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可见,对于民企内部腐败不容小觑,需要扎牢防腐制度篱笆墙,堵住管理漏洞,完善企业内部预警、治理机制,与警方联动,形成反腐合力。

      腐败是犯罪行为,企业要勇于揭丑,剜毒疗伤,恢复健康肌体。近年来,一些大厂主动发起内部反腐,清理了一批贪腐人员,对外曝光部分腐败案件的细节,体现出企业反腐决心,也有效震慑了内部人员。比如,2024年2月,腾讯集团发布了2023年反舞弊工作通报,近20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24年3月,抖音集团发布了2023年反舞弊通报,共23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从案件分析看,犯罪者主要是企业的中高层,以及一些基层岗位,手中拥有管理权、审批权、采购权,非常了解业务环节存在的管理漏洞、不足,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得以趁机而为。而且,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利用岗位优势和信息不对称,来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外人不易发现,也给企业反腐增加了难度。

      因此,企业需要强化防腐机制建设,从源头遏制内部腐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环境。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关键岗位的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形成严格的约束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流程,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重新设计审批、采购等流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判断,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对部分非敏感的业务环节,采取信息公开阳光制度,消除权力的“暗箱操作”机会。加强廉洁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廉洁意识和自律能力。

      责任编辑:郭林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