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法人单位
收藏
0
0
同义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一般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为国家级研究型科技信息机构,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43]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端于1950年4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图书管理处,1951年2月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牵头建设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组织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共同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体系。[1]
据2024年4月中心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馆藏以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类图书、期刊、数据库为主,全系统馆藏印本书刊926余万册件,数据库160种,古籍善本46万册件。[5]
中文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外文名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简    称
文献中心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馆舍类型
国家级研究型科技信息机构
建馆时间
1950年4月
地    址
总中心: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成都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89号
武汉中心: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区25号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猛力主任:刘细文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1950年4月,中国科学院酷篮海设肯只龙立图书管理处。
1951年2月,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1955年整芝只脚,编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表》。
1957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7次全体会议批准该馆为全中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员。
1976年10月,试验腿旬凝QT-11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
1977年12月,筹备成立科学情报研究室。
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名称。
1986年,成为图书馆学、科技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7年,开燥糠灶展国际联机检索终端。
1993年,成为图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4月,APTLIN项目(又称“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实施。
1995年,与南京大学联合获得科技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6月,开通internet网络。
2000年6月,参与组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承担着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
2001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12月,启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
2002年6月,新馆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3月,确定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筹)。
2014年3月,正式确定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习元报中心,下设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武催档汉文献情报中心。[2]
2023年9月21至25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11月1日,“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催脚悼报中心正式发布。[4]
中心风貌

馆藏实力

播报
编辑

馆藏资源

据2024年4月中心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馆藏以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类图书、期刊、数据库为主,全系统馆藏印本书刊926余万册件,数据库160种,古籍善本46万册件。[5]
  • 资源数据库
据2024年4月中心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集团引进开通网络数据库170余个,涵盖1.9万种外文电子期刊,1.8万种中文电子期刊,18.4万卷/册外文电子图书,35万种中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包含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数值型数据库和工具型数据库等多种类型。[6]
中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科学文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CSCD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EPS(Economy Prediction System)数据库、中国经济网产业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
外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opus数据库、Annual Reviews、JSTOR、Reaxys、IEEE Electronic Library、Elsevier ScienceDirect、ACS Journals、SciFinder-n[7]

支撑保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面向院内读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图书借阅、期刊阅览、复印、电子文献检索下载,以及远程文献传递服务。保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体系的馆际互借、全院统一自动化系统等和面向公众的参考咨询等图书馆阵地服务有序运转。[5]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长期的科研活动、数据加工、情报服务及网络数据抓取中产生和积累了大量多科技服务领域、多层次的大数据信息,以及与科睿唯安、Springer、Elsevier、维普等数据库商在元数据层面进行合作, 实现对其中的科技创新要素进行采集汇聚、知识抽取与知识计算,从基础数据库、领域知识库与知识图谱3 大层次创建了支撑科技创新的“科技大数据知识资源中心”, 为精准服务、知识图谱、智能计算、智能情报提供不同阶段及不同层次的数据支撑。截至2020年8月,建成了覆盖各类实体数据4亿,建成领域专题数据200多个,人才数据9000万,机构数据1100万,重要国家地区项目数据600万,知识图谱关系数据60.5亿。
从科研主体、科研活动、科研成果、科研装置与科学数据五大维度设计了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模型,已经建成了拥有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学术期刊、资助机构、科研项目、学术会议、情报资讯、科技政策、论文、专利、报告、获奖、专著、标准、软著等10多种基础数据资源。 同时该基础数据资源库也集成了NSTL 研制的STKOS(科技知识组织体系),其中规范概念达到65万,规范术语达到230万,覆盖理工农医。
建成的基础数据资源,从学科分类、产业分类、主题分类、STKOS范畴分类进行深度标引,对于知识分类计算提供了基础高质量数据;从机构名称及学者名称进行了自动规范。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建设,提供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知识发现系统、院士文库、 古籍资源、中国科学院档案、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IRGrid)、 全球科学基金数据等特色资源服务。
中国科技云认证联盟(CSTCloud)基于Shibboleth/OAuth2双认证体系,实现中国科技云通行证(中国科学院用户即邮箱账号)统一登录认证,访问出版商数据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基于该认证联盟推出文献获取服务,有效支撑了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居家科研办公。中国科技云认证联盟已经成功接入了包括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等多家中国国内外主要数据库资源,有效支持中国科学院以及其他接入联盟的科研用户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居家、差旅等非指定IP范围内,通过ID身份认证方式随时、随地访问该机构订购开通的各类型中国国内外数据库资源。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领域科技情报监测服务云平台”,在领域情报专家的参与下,建成了面向纳米科技、集成电路、重大疾病、水污染、生物安全、先进制造等200多个领域专题门户, 有效支撑了市场研究人员、一线科研团队、研究所图书馆员以及战略情报分析人员的快速了解领域最新重要科技动态,掌握同行或竞争对手的科技活动动向,发现领域重点及热点主题, 把握领域发展概貌,辅助科技决策。该领域专题数据资源来自于中国国内外相关机构网站,自动搜集、遴选、描述、组织和揭示各机构发布的重大新闻、研究报告、预算、资助信息、科研活动等。[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总馆、分馆、特色分馆以及各研究所成员馆通过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为中国科学院内、省科学院及企业的研究人员及个人提供期刊、图书章节、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标准、学位论文等各种文献类型的全文文献的查询和传递服务、专题检索服务以及文献查证服务等,并为院内机构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
总馆、分馆及100余个研究所图书馆的印本及电子期刊资源;NSTL服务成员馆之一,可以利用NSTL9家成员馆的丰富文献资源;与中国国内多家具有特色资源的研究机构合作提供领域内独家专业的文献资源;联合国外大型文献机构,扩大资源保障范围。目前的合作机构包括大英图书馆、德国SUBITO、匹斯堡东亚大学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等。[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是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的重要成员。[1]

组织体系

播报
编辑

机构部门

据2024年4月中心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下设2个文献情报中心,院中心下设6个职能部门、10个业务部门,拥有3个挂靠单位、2个挂靠学会和1家所属企业。[9]
组织机构
职能部门
党委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
科技管理处
人力资源处
财务资产处
研究生教育处
业务部门
数据资源部
知识系统部
情报研究部
咨询服务部
文献服务部
科学传播部
编辑出版部
计量与评价部
知识产权研究部
智能情报重点实验室
――
――[9]

队伍建设

截至2024年1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拥有职工500余人(含成都和武汉文献中心),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7%,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43%,拥有一批国家级、院级领域领军人才和专家学者。[10]

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据2024年4月中心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拥有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1]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图书馆学、情报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图书馆学、情报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图书馆学、情报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图书馆学、情报学[1]
2013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设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依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各业务部门开展科研工作。 [11]
  • 教学情况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自1979年招生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是首家开设该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非高校型研究机构。1986年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专业同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图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与南京大学联合获得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独立获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2023年变更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博士、硕士两级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在博士层面将科学研究、学科教育与创新实践相融合的培养单位。2012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

研究开发

播报
编辑

研究成果

获奖成果
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面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年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3]
科技期刊一体化融合出版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4]
把一生与国家焊在一起——潘际銮
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普视频图片大赛科普视频类(公开组)一等奖
腐蚀探秘:理解、预防和利用
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普视频图片大赛科普视频类(公开组)一等奖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向宇宙要答案
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普视频图片大赛科普视频类(公开组)二等奖
什么是纳米
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普视频图片大赛科普视频类(公开组)二等奖[15]
部分论文
题名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基于全代引证的专利累积影响力评价改进研究
席崇俊、吕璐成、赵亚娟、孙文君、王翼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4-3[16]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与共建国家价值链优化
梁昊光、秦清华
统计与决策
2024-3-31[17]
基于Incopat专利信息的膜法天然气提氦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张超、郑佩君、费鹏飞、路厚源、罗双江
膜科学与技术
2024-3-27[18]
美国能源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我国开放服务趋势研究及启示
董璐、李宜展、李云龙、王学昭、李泽霞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3-20[19]
基于政府与公众话语构建的信息公开质量感知研究
张云开、李月琳、王珏
情报科学
2024-3-18[20]
基于本地大语言模型和提示工程的材料信息抽取方法研究
时宗彬、乐小虬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4-3-15[21]
基于ChatGPT和提示工程的查询式摘要数据集AMTQFSum构建研究
商锦铃、张建勇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4-3-14[22]
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例
莫晓霞、杨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3-10[2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文化路径探析——基于公共图书馆视角
陈诺、许春漫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4-3-10[24]
基于大模型知识蒸馏的专利技术功效词自动抽取方法研究:以车联网V2X领域为例
王奎芳、吕璐成、孙文君、王翼虎、赵亚娟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4-3-8[25]

学术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面向“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国家级大型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自1956年创刊以来,以其较高的学术性、前沿性、实用性、权威性在业界享有声誉,并多次获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的各种奖项。[26]
《The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简称JDIS)是中国大陆图书情报领域第一本英文刊,拥有由来自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39位知名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专家组成的国际化编辑委员会。[27]
化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化学部、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共同主办, 是中国国内基础化学研究领域综述性学术期刊。读者可从中了解化学专业领域中国国内外研究动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主要栏目有综述,评论,中国化学印记,Mini Accounts等。该刊可供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决策管理人员及研究生阅读。[28]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Data Analysi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学术性专业期刊。期刊创刊于2017年,由《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85-2016)更名。期刊依靠并融汇计算机科学、科学计量学、社会计量学、网络计量学、数据科学、管理科学、预测分析、循证政策分析等领域,帮助人们从数据发现知识、从知识提炼智慧(洞察力)、从知识和智慧推演并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嵌入到知识密集和知识驱动的各行各业流程管理和决策支持。[29]
《Data Intelligence》(《数据智能》,简称DI),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刊载数据智能相关研究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数据融合及数据与数据处理平台的有效共享,助力知识实时构建,提高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水平和国际影响力。[30]
智库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国智库界专注智库理论研究与智库实践创新相结合的高端专业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南京大学联合主办。2016年2月创刊,在智库研究领域率先发声,填补了国内外智库研究领域没有专门学术期刊的空白。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案例剖析、专家访谈、智库报告、特稿/专稿等。[3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的会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是面向全中国的综合研究科技期刊学术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专业性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出版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1990年2月创刊,最初为季刊,2000年改为双月刊,2014年改为月刊。主要栏目有论坛,数字出版,质量建设,编辑规范,管理与改革,评价与分析,能力建设等。[32]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创刊于1976年,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是报道中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成果和中国国内外生物工程研究与产业化进展的全国性大型专业核心学术刊物。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Elsevier Scopus数据库、英国CABI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多个著名检索系统收录。[33]
电子政务》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创刊于2004年,是“电子政务”专业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大核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北大核心)。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版)》中,位列“中国政治”类176种期刊的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序第5位、影响因子学科排序第3位。[34]
科学观察》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前沿观察、数据观察、政策观察、科学焦点、专题分析、中国热点论文分析等。读者对象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由科睿唯安独家授权《科学观察》出版Clarivate Analytics中文版专栏。[35]
知识管理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出版的纯网络学术期刊,旨在推动知识时代知识的创造、组织和有效利用,促进知识管理研究成果的快速、广泛和有效传播。[36]
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协办的综合性产业经济类中央级杂志。[3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月刊,是中国最早报道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的刊物,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合办。刊物面向当代生命科学前沿研究,设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和“综述”等栏目。主要刊载具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以及药用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的创新性成果,尤其是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提取分离新方法,复杂混合物快速分离分析,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生物合成及生物转化、合成新方法、构效关系研究、活性评价新手段,天然产物综合利用等,涵盖天然药物化学、药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38]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10月,1993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曾用名《科技拾零》《世界研究与发展》,1995年根据钱学森院士建议改为现名。主要刊登科技发展评述与展望、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科技发展态势与趋势、科学技术前沿与进展、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评价与评估、科技决策与咨询等方面的研究类、综述评述类、战略决策咨询建议类文章等。[39]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办于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于2009年改为月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决策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该刊被国际数据库Scopus、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ICST)、英国动物学记录(ZR)、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国土资源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水产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等收录。[40]
《图书情报工作》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
《化学进展》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数据智能》
《智库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电子政务》
《科学观察》
《知识管理论坛》
《高科技与产业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荣誉表彰

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1]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标志图形创意以抽象的几何形为主题,简洁明快。
在视觉上,表现了富于变幻运动、无限伸展的空间,具有“科学、逻辑、理性”的感觉。标志外形既聚合又开放,以“文献情报中心”的功能为切入点,突出信息(知识)的聚散和科学的交流。
造型上,标志是以“L”为基本型的双向复制而成,暗示了“文献情报中心”的基本属性。同时,“L”不仅表现了“Library”这一词义,更体现着“Live”、“Life”的主题,表达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
标志展示了“文献情报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办馆思想的开放性和现代感。现代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文献情报中心”既是物理的,也是虚拟的。
标志利用方向变化摆脱了僵化的可能,整体形象上统一又不对称,体现了严谨与活泼、人文与科技的结合,具有现代感和亲近性,个性鲜明、独特。
标志在色彩上采用紫色,象征科学。专色印刷时以“国科图”专用色(PANTONE261CVC)为准,普通四色印刷时则为:兰70,红100,黄40,黑10。[42]
中心标志

精神文化

服务精神:甘当人梯,敢为人先
服务宗旨:用户至上、服务第一[43]

文化活动

2024年2月2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办2024年职工迎新春联欢会。[44]
领导班子向全体职工送上新春的祝福并为属龙职工颁发吉祥物

机构领导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单
党委书记
主任、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主任

历任领导

历任馆长/主任
名单
任期时间
陶孟和
1951-1960年任职
范新三
1961-1978年任职
佟曾功
1978-1979、1984-1986年任职
黄履冰
1979-1984年任职
史鉴
1986-1995年任职
徐引篪
1995-2003年任职
张晓林
2003-2015年任职
黄向阳
2015-2017年任职
刘会洲
2017-2020年任职
历任书记
名单
任期时间
范新三
1957-1972年任职
王健
1972-1978年任职
宋筠
1978-1983年任职
徐德邻
1984-1992年任职
贾宝琦
1992-1996年任职
李广山
1996-2003年任职
沈颖
2003-2006年任职
许平
2006-2012年任职
何林
2012-2020年任职[46]

读者服务

播报
编辑

读者指南

  • 入馆须知
1、该馆实行预约制服务,读者到馆阅览前请先登陆“中科知汇”小程序进行预约。到馆后请刷个人读者卡、身份证或中国科学院大学一卡通,签到后有序进入。
2、该馆不设专门自习区域,所有区域按阅览区统一管理。
3、因馆藏及空间功能设置不同,三层阅览区允许使用透明口袋携带电脑、学习资料入内;四层、五层阅览区仅允许携带电脑入内(内胆包不可带入),其它书籍、个人箱包等物品请提前存入存包柜,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
4、请勿携带以下物品入馆:其它图书馆的图书文献、食品及有色饮料(可携带矿泉水及带有密封盖的水杯)、剪刀、裁纸刀等。
5、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管制刀具入馆;严禁在馆内任何地方使用火源,如吸烟等(一经发现将通知中心保卫及派出所处理)。
6、请注意用电安全,除固定设置插线板外,不可擅接电源、使用大功率电器。
7、请勿在阅览区进食,随手带走废纸等垃圾并将其投放至垃圾箱。
8、请爱护公共设施,勿在桌面、墙面、门窗及其它公共物品上书写、刻画、涂抹、粘贴;请勿随意挪动桌椅。
9、请勿使用书本、水杯、衣物等物品占座。
10、为保持馆内良好的学习阅览氛围,请注意着装整洁、言行文明。请勿大声交谈、喧哗;请关闭手机铃声,勿在阅览区接打手机、使用外放功能播放音视频等。
11、三层、四层阅览区设置有静音舱,可为读者提供相对安静的空间,请保持舱内环境卫生,勿长时间占用。
12、阅览区内谢绝个人参观,禁止随意拍摄。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并遵守馆内相关管理规定。
13、请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对于违反规定不听劝告的读者,该馆将限制其入馆资格。情节严重者,将由中心保卫交由派出所处理。[47]
  • 上网服务指南
该馆为读者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服务。为维护网络安全,建议使用无线网的读者入网前检查所使用设备的安全情况,包括:
1、所有上网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查杀病毒。
2、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避免安全漏洞。
3、不访问非法网站,不下载、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
4、如果出现带毒入网情况,将暂停读者网络使用权限。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将追究相应责任。
(一) 无线网络说明
网络名称:LAS-OPEN
服务:普通上网,读者凭手机号可直接申请临时密码。
网络名称:LAS-CAS
服务:院内用户凭中国科学院邮箱登陆,可检索使用电子资源
(二) 网络检索区使用说明
该区域为读者提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订购的各种数据库资源检索及下载服务,包括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全文数据、文摘数据库、引文数据库、数值数据库等。
1、地点:三层阅览区
2、使用方法
首次使用需到咨询台凭读者身份证建立账户。
密码重置、充值等服务,请到咨询台办理。
院内读者凭院内有效证件免费使用。
院外读者需付费使用,上机费4元/小时,每15分钟为一个计价单位。
使用前需在刷卡机上刷身份证,再登录使用。为避免盗用或误扣费用,使用完毕请关机,再刷身份证离开。
下机前请务必将个人文件另存到移动设备或邮箱,电脑关机后无法保留下载文件。
3、重要提示
请读者合理使用数据库,恶意下载者将封号处理。[47]
  • “中科知汇”小程序使用说明
“中科知汇”小程序为该馆读者服务对外平台,可实现借阅信息查询、逾期情况查询、馆藏资源检索、个人到馆预约、图书荐购、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等功能。
(一)访问途径
扫描二维码进入;
在微信中搜索“中科知汇”小程序进入;
关注 “中科知汇” 微信公众号,在“服务”栏目下选择“知汇微服务”进入。
(二)账号登陆
1、初次使用小程序,需选择“账号登陆”。具体登录方式如下:
持卡读者,包括读者卡(LCAS卡)、中国科学院大学一卡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职工卡,请使用卡号和密码登录。
无卡读者,请使用“无卡读者入口”,按要求登记实名信息登录。
2、首次登陆成功后,后续使用无需重新登陆。忘记登陆密码,可根据提示进行重置。
3、登录账号后方可使用“进馆预约”“我的图书馆”等功能。如使用“图书续借”功能,需以“持卡读者”身份登陆。
(三)服务功能
1、借阅信息查询
需以“持卡读者”身份登陆账号。
点击“我的图书馆”→“借阅历史”,可查看个人全部借阅记录。
点击“我的图书馆”→“图书续借”,可查看在借图书。点击借阅书籍列表下的“续借”,可完成该册图书的自助续借。
点击“我的图书馆”→“逾期款项”,可查看当前是否有逾期费用以及金额。
2、馆藏资源检索
小程序首页顶部为“馆藏资源检索”框,点击进入检索界面,可检索印本馆藏,还可限定资源的“种类”“范围”以及“馆藏机构”进行精确检索,检索结果可按指定规则排序展示。
3、进馆预约
登录账号后,点击“进馆预约”,可预约和查看当天及未来五天预约名额。
点击某一时段可完成该时段的入馆预约,再次点击可取消预约。
请认真阅读“预约须知”,并按照预约时间入馆。无法如期到馆需提前取消预约,无故爽约将对下次预约造成影响。
4、入馆签到
读者于约定时间到馆进入各阅览区前,须点击“进馆预约”,使用界面右上角处 图标,扫描阅览区入口处 “签到二维码”即可完成入馆签到。
5、图书荐购
该馆为读者提供图书荐购平台,荐购图书经审核后通过资源采购纳入馆藏。读者可登录账号后,点击“图书荐购”,填写荐购书单,其中带*号为必填项。
6、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
读者可点击“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进入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系统官网,申请远程全文文献的查询、获取和传递服务。[47]
  • 馆藏分部与开放时间
临时开馆时间变动请关注首页开馆通知
服务区
服务内容
开放时间
服务提示
三层
1991年(含)之后西文期刊
科学与人文通识阅览
馆藏目录查询
数据库及网络检索
周一至周日09:00-21:00
开架阅览服务
借还服务
办理读者卡
周一至周五09:00-16:30
提供读者证的办理和退证服务
复印扫描服务
周一至周五09:00-17:00
提供到馆复印服务
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
周一至周五09:00-21:00
周六、周日12:00-17:00
提供委托查询服务
四层
中文、西文自然科学图书
周一至周五09:00-17:00
提供开架阅览和外借服务
五层
院士著作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
参考工具书
中文社会科学图书
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
周一至周五09:00-16:30
提供闭架阅览和外借服务(查询及服务通过三层咨询台提供)
古籍阅览
周二、周三09:00-16:30
预约到馆阅览(到馆服务暂停,恢复时间以该馆通知为准)
六层
1966-1990年西文期刊
周一至周五09:00-16:30
提供闭架阅览服务(查询及阅览服务通过三层咨询台提供)
七层
1990年(含)以前中文期刊
西文社会科学图书
周一至周五09:00-16:30
提供闭架阅览服务(查询及阅览服务通过三层咨询台提供)
地下一层
特藏文献
周一至周五09:00-16:30
提供闭架阅览服务
注:所有闭架阅览服务在三层总咨询台办理相关手续[48]

借阅制度

  • 馆藏服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收藏以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为主的图书、期刊、数据库、以及古籍等特色资源,向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期刊阅览、复印、电子文献检索和下载等服务。读者可凭借书证及有效证件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49]
名称
简介
二层
二层网络区多媒体电影放映: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为110平方米,可以容纳40个视听座位。多媒体视听室主要用于科普影片放映、教学影片放映以及内部观摩学习。常年举办各种科普科研类影片观摩、视听体验以及面向院内研究生的影展活动。采用丹麦数字多声道THX环绕声系统以及数字高清晰播放设备,可以重放码流100M/S的高清晰数字影片。面对超大画面,在各个座位都可以体验到优秀的视觉和环绕声效果。影讯会在中心主页左侧“服务公告”流动栏及“中科知汇”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公布。
二层咖啡厅:咖啡厅位于西门二层台阶上,提供简餐和饮料。
三层
【资源区】
1991年(含)以后的自然科学西文期刊阅览
人文社科及科普类图书借阅、 杂志阅览
【服务区】
总咨询台:证卡办理、其它楼层闭架阅览服务手续办理
数据库检索服务
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
复印及扫描服务
学习共享空间、互动研究、培训教室
四层
中西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
五层
中文社会科学图书借阅;院士著作、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参考工具书、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阅览
古籍阅览室:古籍、善本阅览(需预约)
六层
1966~1990年自然科学西文期刊闭架阅览。
七层
1990年以前中文期刊、西文社会科学图书闭架阅览。
地下书库
特藏文献闭架阅览。[50]
  • 读者证(LCAS卡)办理办法
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可申请办理。
1、院内读者
该馆统一办理:中国科学院各单位可统一为职工申请读者证。由单位统一填写《读者信息表》并加盖公章,扫描或拍照后将电子版及办证读者电子照片发送至该馆办证邮箱。办证费用由各单位统一代收,证件办理完毕将统一返回各单位。
各单位图书馆自主办理:加盟全院统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各单位图书馆可自主在系统中为职工办理读者证。办证费用由各单位统一代收,证件办理完毕将统一返回各单位。
院内职工(含离退休职工)自行办理:须下载并填写《读者证申请表》并加盖该单位图书馆或相关部门公章(离退休职工无需盖章),提前发送读者电子照片至该馆办证邮箱。后携带身份证、工作证(退休证)及《读者证申请表》前往该馆三层总咨询台办理。办证费用现场交纳,读者证现场制作并发放。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职工及学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园一卡通即为读者证,无需重复办理。首次使用前须通过文献情报中心官网→读者借阅→使用学生/教工证号和密码登入“我的图书馆”,在“更新地址”界面补充个人邮箱及手机号等信息,即可持一卡通于该馆进行借阅。 学生信息变更的,如硕转博、换卡、延期等情况,需携带新的一卡通或相应延期证明前来该馆进行变更。
2. 院外读者
须提前通过邮件发送电子证件照至该馆办证邮箱,并于办证时间内携带读者有效身份证件前往该馆三层总咨询台填写《读者证申请表》办理。办证费用现场交纳,读者证现场制作并发放。[51]
  • 读者证分类及说明
1. 借阅范围
读者证用于借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外文普通图书。
院内读者证:可借10册图书,无文种限制。
院外读者证(重点):可借10册图书,其中外文图书限借3册。
院外读者证(普通):可借3册中文图书。
2. 证件有效期
读者证自办证之日起生效,到期后须重新注册。到期未注册的读者卡将暂停借阅功能,需重新注册后方可正常使用。
院内读者证(学生):有效期同在读学期。
院内读者证(职工):首次有效期三年,之后有效期二年,到期后凭工作证免费验证续期。无工作证或学生证的院内读者需出示所在单位图书馆、人事部门或研究生管理处开具的有效证明。
院内读者证(离退休职工):有效期一年,到期后免费验证续期。
院外读者证(重点):有效期一年,到期后凭有效身份证件验证续期,并须交纳年度使用费(见收费标准)。
院外读者证(普通):有效期一年,到期后凭有效身份证件验证续期,并须交纳年度使用费(见收费标准)。
3. 借阅期限及续借
院内读者证:首次借阅期限为30天,可续借2次,每次30天,续借日期从操作第二天起算。
院外读者证(重点):首次借阅期限为30天,可续借2次,每次30天,续借日期从操作第二天起算。
院外读者证(普通):首次借阅期限为30天,可续借1次,每次30天,续借日期从操作第二天起算。[51]
  • 读者证挂失及补办
挂失:为避免给读者造成损失,读者证丢失须及时前往该馆三层总咨询台,或拨打办证咨询电话挂失,暂停证件功能。挂失前已借图书由读者负责归还或赔偿。
解除挂失:如原卡找回,读者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前往该馆三层总咨询台说明情况并解除挂失,恢复读者证功能。
补办:读者证挂失一周后,读者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前往该馆三层总咨询台补办新卡并交纳工本费,原卡作废。[51]
  • 读者证退证
读者须配合工作人员对所办理的读者证进行核验,如存在欠书或欠款,须先结清后予以办理。
院内职工及学生办理离所退证手续,须携带读者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园一卡通或学生身份证办理手续。也可由所在单位的图书馆、人事部门等代办。
已加盟全院统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院内单位,单位须在自动化系统中进行核查,确定该读者无欠书、欠款后方可为其办理离所退证手续。
未加盟统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院内单位,单位可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联系该馆,核查读者借书情况;也可请读者自行前往该馆核查。确定无欠书、欠款后方可为其办理离所退证手续。
院内读者如有欠书、欠款未还且已离开单位的,所在单位有义务协助进行追缴。
需退押金的读者,需携带读者证、押金条及读者身份证办理退费手续,如押金条丢失,需现场填写《读者证退押金申请》后予以办理。
退证手续可由他人代办,代办人需携带读者身份证、读者证、押金条及代办者读者身份证。
手续办理完毕该馆将收回读者证。[51]
  • 读者证管理
读者证每人限办一张,读者应妥善保管、使用读者证件,并保管好押金收据,遗失不补。
读者证只限自己使用,到馆刷卡,离馆携卡,请勿转借。
读者证持有者须遵守该馆相关规定,按时还书,逾期交纳延期服务费,如丢失图书需按相关收费标准进行赔偿,未尽事宜由该馆负责解释。[51]
读者证(LCAS卡)种类及相应收费标准
身份
办理材料
借阅权限
收费标准
有效期及验证
院内职工
申请表(该单位图书馆领取、盖章)、工作证及电子照片,也可由各单位集体代办。
可借10册图书,无文种限制
工本费10元
三年有效。到期后凭工作证免费验证。
院内学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园一卡通即为读者卡,请提前完善电话、邮箱信息
可借10册图书,无文种限制
――
有效期与学籍相同。
院内离退休人员
退休证、身份证、电子照片
可借10册图书,无文种限制
工本费10元、押金100元(现金)
一年有效。到期后凭退休证免费验证。
院外重点读者
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电子照片
可借10册图书,其中限借3册外文书
工本费10元、年度使用费100元、押金1000元(现金)
一年有效。到期后凭有效身份证件验证,交纳年度使用费100元。
院外一般读者
可借3册中文图书
工本费10元、年度使用费20元、押金100元(现金)
一年有效。到期后凭有效身份证件验证,交纳年度使用费20元。[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