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高句骊

唐代李白创作的诗歌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高句骊》是唐代李白创作的诗。
作品名称
高句骊
作    者
李白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词句注释

播报
编辑
折风帽:《北史·高句丽传》:人皆头著折风,形如弁,士人加插二鸟羽。
迟回:即徘徊
海东:主要指渤海以东的辽东之地

白话译文

逐句全译
播报
编辑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高句骊,古国名。亦作高勾丽、高丽、高骊。始见于公元6世纪初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504~508),后为卫氏朝鲜所灭。其国都于平壤城。唐代国运兴隆,生产力发达,和邻国文化、遥樱求商业多有往来。
《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李白是与高句丽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盖苏文之子泉男生及泉男生之子泉献诚、泉男生之曾孙泉毖的墓葬,2005年6月7日被张福有在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发现并考定。泉男产的墓葬,同日也在洛阳刘坡村发现并考定(详见《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巩嫌兰境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习,因而再现于李白诗笔之下,当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这首小诗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高拜旬妹丽人的形象。诗开头便如《北史》记载写他缀有“金花”的糠协帽子。“折风”似指前伸的帽檐。从“加插二鸟羽”看,这种帽子轻便、随意,戴起来却又给人以威武、超脱、自由的感觉。这是用帽子来映照人,藉帽子刻绘形象。这个人骑的是白色的骏马。“迟回”,本意迟疑不决,犹徘徊。这里写他骑马而“迟回”,暗示马技娴熟而人也洒脱、自由、悠悠不迫。
后二句写人物更形象化,更活泼多姿。“翩翩舞广袖”,写乐舞者之姿。最后再以联想比喻达到高峰: “似鸟海东来。” “海东”,即海东青,鸷鸟名,雕的一种。产于黑龙江下游及附近海岛。这最后的一笔只是喻其舞姿矫健快捷,力猛如海东青,但人的神采也奕奕如见了。
举雅立对高句骊[1]的歌赞,实际有着诗人李白的影子。他一生以大鹏自喻,当理想受到挫折时,也仍想“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这个寥寥数笔,写得形神酣畅、虎虎有生气的人物身上,寄寓有李白超脱拔俗的精神,积极向上的理想。“咫尺应须论万里” (杜甫),这首小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胸襟气度和他对异域之人的深厚热爱。这是一首别具情味的作品。
《高句骊》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页碑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试删轿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虹婶晚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