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高鹗

[gāo è]
清朝历史人物
收藏
0
0
高鹗(约1738年(一说1758年[28])-约1815年),字兰墅、[21]云士、[22]行一,[23]号秋甫,别号兰墅、[22]红楼外史。[24]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一说高鹗是镶黄旗人而非汉军旗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23]清代文学家。[25]
高鹗于1788年中举;1791年,程伟元邀同高鹗将历年搜求所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抄本以及后四十回残抄本,“细加厘剔,截长补短”,合成一百二十回,以木活字排印,此即程甲本。次年,程伟元、高鹗二人“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在程甲本基础上“补遗订讹”“略为修辑”,重新排印出版。1795年,成进士。1801年,以内阁侍读顺天乡试同考官。1809年,考选都察院江南道监察御史。1813年,任刑科给事中,因失查八卦教教首林清谋反案,降三级调用。[26]
高鹗、程伟元修补完成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以曹雪芹遗留的残稿为基础,将贾府败亡、宝黛悲剧等重要关目组织为一个整体,完成了《红楼梦》的悲剧结局,使整部小说结构完整。由于高鹗在人生境界和艺术功力方面的欠缺,所增补的部分时有不当之处,鲁迅曾评曰:“其补《红楼梦》当在乾隆辛亥(1791年)时,未成进士,‘闲且惫矣’,故于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26]著作有《兰墅十艺》(稿本)及诗集《月小山房遗稿》、词集《砚香词》等。[27]
别    名
兰墅行一红楼外史
云士
秋甫
所处时代
清朝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乾隆二十三年十月十七日(公历1758年11月17日)
逝世日期
约 嘉庆二十年(1815)
主要成就
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程高本
主要作品
《高兰墅集》,《兰墅诗钞》
本    名
高鹗
信    仰
儒家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年经历

《清代朱卷集成》第4册书影
高鹗在他自己的履历上写的甩只放出生日期是“戊寅年十月十七日寅时生”(见顾廷龙主编渗局《清代朱卷集成》第4册《高鹗》),也就耻葛是公历1758年11月17日。[4]
高鹗父亲是读书人,有田产辨禁欠,住在京郊。高鹗少年喜冶游,常同“少时酒伴”“趁蝶随风,浪赢两袖香留”,看来是比较放荡,不太遵守儒家礼教。[1]
青年时期的高鹗追求功名,热衷仕进,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正统思想为主导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但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这给了他精神上以莫大打击,一度离京到京西北长城一带做私塾先生,也可能做过幕宾[1]
此一时期,高鹗与畹君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畹君上有老,下有小,因遭遇不幸而信佛。高鹗词中写得最多的就是这段爱情。[1]
高鹗在科场上折腾了很久以后,慨洪催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终于如愿中顺天乡试举人[1]

整理《红楼梦》

《红楼梦》程本
高鹗中举后,接连准备会试,都一再失败,身心疲惫,不过也偷得数年闲暇。他曾从友人处借阅《红楼梦》抄本,但止于八十回,不见后半部,他深以为憾[5]
乾隆五十六年(1791),也就是高鹗中举后第三年春,友人程伟元登门拜访,出示自己搜求购买的百二十回全本,并邀请他一同参与编辑整理。高鹗认为此书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闲情小说,但大致上与儒家思想并无冲突,因此欣然应允。到这年冬至后五日,任务完成,下厂付印。很快,《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第一个工程浩大的印本问世了,胡适称之为程甲本。据程伟元说,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对原稿进行编辑校对,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再印刷出版[5]
程甲本的出版略嫌仓促,有点急功近利,所以编校排印不够仔细,刚出厂就发现了很多瑕疵,于是高鹗与程伟元立即着手重订,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十三日付梓[5],桨陵兰旋胡适称之为程乙本
程伟元、高鹗合撰的程乙本《引言》提到,此本前八十回是在参考各种旧抄本的基础上补足缺文,订正讹误,其间偶尔也有增损几个字的情况。而后四十回仅存残本,并无别的版本作参考,因此只能按照残稿前后次序,在空缺处打上补丁,使叙事连续以减少矛盾。至于残稿的原文,他们并不敢妄自改动[5]
高鹗对自己参与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的功劳很自负,作《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诗云:“悟得光明自在禅。”[6]

仕途得意

程高本红楼梦》出版后,高鹗迎来了人生高峰。乾隆六十年(1795),中乙卯恩科进士,殿试三甲第一名,授内阁中书。
高鹗在职期间讲究操守,勤于政事,受到同僚及上司的好评[7],因此步步高升,历官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邀项墓。
嘉庆六年(1801),高鹗以内阁侍读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嘉庆十四年(1809),高鹗由侍读考选都察院江南道监察御史多凶。
嘉庆十八年(1813),高鹗升刑科给事中[8]

晚年家贫

高鹗任刑科给事中不久,即因失察八卦教教首林清谋反案而受到降三级调用的惩罚,应了“登高必跌重”的俗语。他半世为官,两袖清风,忽遭此变故,晚景凄凉[9]。嘉庆二十年(1815),高鹗卒,享年57岁。[4]

主要功绩

播报
编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扉页上,在“无名氏续”下面还有两行字:程伟元、高鹗整理。该社古典部主任周绚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才是高鹗在《红楼梦》一书成形与传播中的本来功绩。周绚隆说,这种做法也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大多数参与本书校注工作的研究者的认同。[10]

文学特点

播报
编辑
高鹗的创作可分为前后期。以乾隆五十三年中举为分界线,前期喜写词,后期喜写诗。他的词风近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秾艳多姿,稍似温庭筠,但还不像温的过于轻浮。词作内容大体分四种:一,塾师生活,如《竹素来谒又赠》;二,感事咏怀,如《忆王孙》《好女儿》《锦帐春》,塑造坚贞的少女形象,鲜明逼真,富有时代气息;三,冶游,如《声声慢》,留下了他年少时和贵族子弟出入歌楼舞榭的放浪痕迹;四,与畹君的恋情,如《南乡子》《唐多令》《江城子》《临江仙》《惜余春慢》,其《金缕曲》极力描绘与畹君的悱恻哀艳之情,如泣如诉,百转千回,往事历历,含情真挚。[1]
高鹗写诗注重修辞立诚、表情达意,以盛唐为宗,学杜诗特别用力,一洗脂粉香泽气息,扩大了题材范围,诗风庄雅豪放,语言雄劲有力。他的七律可以称得上是其诗作中的佼佼,特别是抒发兴亡之感的,不单气象恢弘,声调和谐,意境高远,而且由于越出了个人的狭小生活,触及了重大的历史主题,多少有点群众立场,含有朦胧的民族意识,如《晚归过三忠祠》。[1]
高鹗在艺术实践上讲究创新,注重立意,用典上善于翻新,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其缺陷是:在内容上反映的生活面不甚宽;在表现形式上,个别对仗还不甚工;同时个别词语也失之晦涩。尽管如此,还是瑕不掩瑜,其成就是为主的。[1]

个人作品

播报
编辑
《高鹗诗词笺注》书影
《高兰墅集》,清盛昱、杨忠羲《八旗文经》[11]卷五十九著录,未见传本
《兰墅诗钞》,《清史稿·文苑传二》著录[12],未见传本
《月小山房遗稿》,是由高鹗的及门弟子华龄编校,增龄作序后付诸刻印的。藏于北京图书馆
《兰墅砚香词》不分卷,稿本,收录高鹗词44首
《赠麟庆》诗,见道光九年(1829)红香馆原刊本《清朝闺秀正始集》卷二十,《高凤仪小传》
《<红楼梦>叙》,见程甲本卷首[5]
《<红楼梦>引言》,与程伟元联合署名,见程乙本卷首[5]
《<操缦堂诗稿>跋》,见《八旗文经》[11]
《红香馆诗草》序见该书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刊本
《兰墅文存》,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收录高鹗的八股文16篇
《兰墅十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收录高鹗的八股文11篇
《唐陆鲁望诗稿选钞》二卷,北京图书馆藏稿本,其中《兰墅摘钞古体》和《兰墅摘钞今体》各一卷
《吏治辑要》,不分卷,高鹗编,有满、蒙、汉3种文字本,又称《三合吏治辑要》。有刊本,恩华《八族艺文编目》著录[13]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红楼梦:古插图大字版(上下册)
    作者名称
    高鹗
  • 红楼梦:全4册(插盒)
    作者名称
    高鹗
    作品时间
    2016-1-1
  • 红楼梦:演播版(精装)
    作者名称
    高鹗
  • 红楼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
    作者名称
    高鹗
    作品时间
    2017-1-1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塑造了上至皇室贵胄,下至贩夫走卒等各色人物,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家族灭亡的必然性。 曹雪芹(约1715—约1763) 名_,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京察二等官员册》:内阁中书高鹗: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年力壮。考语:勤职[7]
增龄《月小山房遗稿<序>》:兰墅夫子,铁岭汉军人也。由乙卯进士,历官给谏,誉满京华。而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故著作如林,未遑问世,竟赍志以终。[3]
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无花无酒耐深秋,洒扫云房且唱酬。侠气君能空紫塞,艳情人自说红楼。逶迟把臂如今雨,得失关心此旧游。弹指十三年已去,朱衣帘外亦回头。[14]
薛玉堂《兰墅文存题词》:兰墅才如渤澥,舌似悬河。众中遇余,每相视而笑,然不知其制义之深醇若是。贤者固不可测。吾奇之恨之爱之妒之。[1]
相与十三载,论文惬素心。学随年共老,识比思逾深。秋水远浮棹,空山独鼓琴。霓裳当日咏,笙磬愧同音。才士粲花舌,高僧明镜心。如何言外意,偏向此中深。不数《石头记》,能收焦尾琴(谓汪小竹)。携将皖江去,山水和清音。[15]
徐润第《兰墅文存题辞》:磊落高兰墅,文章有内心。相期神不隔,一往思何深。噩噩中声律,愔愔古调琴。剧怜此种曲,几处遇知音。[1]
崇福《兰墅文存题词》:摛藻虽云富,成章独信心。学缘文史足,契结圣贤深。实大非凡响,声希叶古琴。此中多至味,朗诵有余音。
俞平伯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2]
张庆善:《红楼梦》完整流传应归功于高鹗,他是《红楼梦》的校勘整理者、传播普及第一人。我们不仅要“平心”论高鹗,更要公正论高鹗,充分肯定和评价高鹗的历史贡献。[16]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麟庆是高鹗同僚,其《鸿雪因缘图记》记载高鹗轶事三则:
文渊阁国史馆典籍厅前有芍药一株,年久枯萎。嘉庆壬申(1812年)四月忽发新枝,麟庆友人、浙江举人沈淦绘图写之,麟庆、高鹗受邀赋诗,京城传为韵事。
麟庆在内阁为官时,高鹗赠给他一把扇子,上面绘有王文简公(王引之)在扬州邀请众名士红桥雅集作春游诗的故事。
有一年麟庆过酒仙桥,忽忆旧友,口占一联曰:“跨鹤酒仙应入座。”正思下联,见一人骑驴而至,于是对曰:“骑驴诗客或题桥。”走近细看,原来是高鹗,二人相认大笑。[1]

红学争鸣

播报
编辑

综述

人文版《红楼梦》书影
红学界对高鹗的争议围绕两个焦点:一是他对后四十回做了什么,二是如何评价后四十回的文学成就。
在19世纪评点派那里,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不分家的;20世纪20年代,胡适俞平伯考证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但并未否定其文学价值和贡献;建国后,以周汝昌为代表的大陆红学界极力打压甚至恶骂后四十回,高鹗随之被妖魔化,只有台湾的林语堂等少数学者坚持为高鹗鸣不平[17];21世纪初,由于百家讲坛的广泛影响,社会上出现了全盘否定高鹗、腰斩后四十回、狗尾续貂的不良倾向。

正方

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自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14]胡适等学者把这个“补”字理解为“续”[18],此即“高鹗续书说”的起源。
学者又根据张问陶《冬日将谋乞假出齐化门哭四妹筠墓》自注“妹适汉军高氏,丁未,卒于京师”[19],把张问陶妹夫“汉军高氏”说成是高鹗,以此强化张问陶那个“补”字的效力。例如,震钧天咫偶闻》(清光绪三十三年刊本)卷三:“张船山有妹嫁汉军高兰墅(鹗),以抑郁而卒,见船山诗集……世行小说《红楼梦》一书,即兰墅所为。”[13]

反方

四川学者胡传淮发现了张问陶妹夫汉军高氏的新材料。嘉庆二年(1797)冬,张问陶等在为其父撰写的《朝议公行述》中明文提到,四妹张筠嫁给了汉军高扬曾。民国十三年刊本《遂宁张氏族谱》卷一证实张问陶妹夫高扬曾的身份为镶黄旗汉军袭骑都尉。由此可知,张问陶四妹张筠的丈夫不是高鹗,而是汉军高扬曾。[20]张问陶与高鹗并无亲戚关系,他所说的“补”字更不能曲解为“续”,而是补缀、打补丁、编辑、整理、校对的意思[9]
俞平伯曾运用文学考证法批评后四十回的诸多矛盾,林语堂平心论高鹗》则运用同样的方法鉴定后四十回来自曹雪芹原稿,认为高鹗只是对原稿进行了必要的编辑整理,而没有续写[17]。张庆善说,对于高鹗改变《红楼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说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高鹗保留了红楼梦手稿中的基本风貌,将一些称谓、辈分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这部作品的真实感。[1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楼梦》、李少红2010版电视剧《新红楼梦》,吸取冯其庸张庆善红学名家的意见,将署名更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