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hazidian.com提供.
-->
当前位置:查字典>>百家姓>>拔也

拔也

  •   源于回鹘族,出自唐朝时期回鹘拔也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拔也,回鹘姓。以部落名为姓氏。”拔也氏,亦称拔野古氏、拔野固氏、拔曳古氏,是唐朝时期回纥族姓氏之一。

      拔也氏,回纥姓,一作拔野古,亦作拔野固、拔曳固。居碛北,在仆固东,与斛律同祖,号拔野部,后改斛律为拔也氏。(见《姓氏考略》)

      拔也氏,与斛律同祖,为拔也部,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拔也氏部落漫散于漠北地区,方圆千里,在今内蒙古克鲁伦、海拉尔两河北境,故处仆骨之东,西与黑龙江境内的靺鞨诸部相邻近。帐户(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的单位,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六万,士兵万余人。他们居住的地方有着茂盛的牧草,多产良马和精铁。拔也氏部居境内有康干河,康干河发源于兴安岭,西流入贝尔湖之喀尔喀河,产落叶松,落入水中,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康干石”。拔野古人以捕猎为主,很少耕种,经常乘着木撬在冰上追逐着鹿群。他们的风俗习惯大致上与铁勒相同,只有语言上有少许的差异。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回纥拔也、阿跌、同罗、仆骨、等部叛突厥阿史那部,归顺了突厥薛延陀部,并向唐朝遣使入贡。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农历4月,唐朝出兵消灭了突厥薛延陀部不久,即于薛延陀部的故地及其属部设置了“安北都护府”,初称“燕然都护府”,拔也部所地为幽陵都督府,并拜其首领屈利失为右武卫大将军,即为都督,统管碛北地区的六府七州。安北都护府的治所在“故单于台”,即今内蒙古狼山中段的石兰计山口,位于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

      唐高宗李治显庆末年(公元661年),拔也部首领婆闰去世后,侄子比粟接位后联合思结、仆骨、同罗等部一起叛乱,唐王朝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率兵征讨四部,三战三捷,并持续追击百余里,杀死了拔也部的首领比粟。北突厥复兴之后,史称“后突厥”,拔也部又归属于“后突厥”。在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以后,拔也部又叛离突厥,再次归附了唐朝。拔也部与斛侓部同一祖源,后来斛侓氏部族亦改称为拔也氏,一部分迁入蒙古高原的回鹘族人后成为蒙古族的巴尔虎部之一部分。

      回鹘族的拔也部为今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裕固族、蒙古族的先民之一。其汉译姓氏“拔也”、“拔野古”、“拔野固”、“拔曳古”、“巴尔虎”等,今多为汉姓巴氏、胡氏、古氏。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拔也的网络红人

  • 暂无姓为拔也的网络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