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报道要把握好时度效

舆论监督报道要把握...

      

——以《水漫河堤、防汛一级应急响应,秦淮河大堤却被挖空建高档餐厅! 》为例

      任梦岩 《 新闻战线 》( 2021年12月01日   第 03 版)

      舆论监督工作是媒体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前提下的一项重要职责。聚焦“小事”、抓住报道时机,通过多个传播渠道,以图、文、声进行传播,能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促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和处理。

      舆论监督是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一直坚守舆论监督工作。2020年,先是疫情,后有汛情,特别是7月入汛以后,长江流域多地超警戒水位。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南京,秦淮河水位超高,当地一度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防汛、抗疫双管齐下之时,记者接到举报,在南京江宁区秦淮河杨家圩大堤内部有多家违建餐厅、酒吧仍在经营,给堤防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前方“吃紧”,后方靠堤防设施“紧吃”,是舆论监督报道最应该监督的问题。

      采访报道“抽丝剥茧”

      在中国之声特别报道部,对舆论监督有一套严格的审批流程,即举报人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有哪些物证?应该如何判断才不会白跑一趟?该选题很快被中国之声特别报道部审议通过,在初步了解前方情况后,笔者于7月23日赶赴南京,当天立即展开实地探访、联系举报人、核查历史资料文件、采访在大堤内违规租房经营的其他商家,测量大堤内部到底被挖空了多少。

      现场情况有多严重?实地测量发现,大堤内部向内被挖了十几米建餐厅、酒吧,实际上已经到了大坝中线位置,墙体常年渗水。笔者前往采访时,刚好看到杨家圩大堤外的步行道已经被洪水淹没,背水面则是几家餐厅红火营业场面,似乎隔着堤坝就是“两个世界”。同时,南京市内几处地区已经出现了内涝。

      在掌握初步证据之后,笔者基本确认这是杨家圩大堤的建设方——南京江宁区城建集团“监守自盗”,杨家圩大堤紧靠公园环境优美,建设方认为在完工后可以把大堤内部挖开建经营类设施,美其名曰“提升整体功能”,免得只有公园较为单调。于是乎,在建大堤的时候,在背水侧挖开了5处大的空间,分别又打了隔断向外出租牟利。

      无论是国家《河道管理条例》《防洪法》还是南京地方的《南京市防洪堤保护管理条例》都有明确要求,防洪堤管辖范围内禁止建房。

      证据确凿,面对记者的采访,江宁城建集团的工作人员你推我、我推你,这个号称可以抵御百年洪水的堤坝,2015年建设时到底采用的什么图纸?谁做的决策?一问三不知。法律要求必须有的规划、住建的批准手续,更是无从谈起。

      城建集团“自建自挖”,相关的监管部门,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明确,这些建筑根本没有规划手续,但谁来阻止?2014年大堤建设时,这些违建就被当地城管叫停过一次,但依旧在没有手续的情况下顺利完工了。水务局、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这些本该监管的职能部门,面对记者的采访,也是一问三不知。

      经过两天马不停蹄的采访,笔者已经掌握了完整的证据链,从2014年的违规建筑开始,本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杨家圩大堤,就变成了江宁城建集团的摇钱树,在没有审批、规划手续的情况下,城建集团的领导“拍脑门”做决定,在大堤内挖空几个区域来出租做经营。

      报道播出“火力全开”

      诸方面采访后,24日当晚成稿,25日一早在中国之声早高峰的《新闻纵横》栏目播出,紧跟着在中国之声公众号、央视新闻公众号、央广网、央视新闻APP,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有网络平台“火力全开”,配上现场拍摄的照片,更具冲击力。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等主流媒体以及澎湃、新京报等商业媒体网站、客户端纷纷跟进转载,有的还派记者到现场跟进采访。

      报道也引起了职能部门重视。当天,水利部分管部领导对媒体相关报道做出批示,要求相关司局迅速组织查明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及时回应媒体和社会关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与河湖管理司进行联系,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河湖管理司立即派人赶赴南京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报道也引起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重视,7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观察|秦淮河大堤下的违建餐厅》,引用部分笔者拍摄图片和事实做了跟进报道。随后水利部派专员到现场调查大堤损毁情况,并指导现场回填。29日,江宁区纪委监委对秦淮河河堤违建涉事9人予以处理,江宁城建集团被通报问责,董事长被免职,行业监管主体、河长制主体负责人也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诫勉等处分,被挖空的堤坝,连夜回填。

      在此期间,笔者一直在前方观察、采访拆除设施工人,从受影响的其他店铺等角度跟进报道,并传回广播、新媒体报道多篇,完整报道了从发现问题、引起重视到迅速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微信发文中有多篇点击量达10万+,央广网、央视新闻APP、微博等阅读量突破千万,其他媒体大量转载。

      随后,中纪委网站专门刊文就“秦淮河大堤现象”分析全国水利设施可能潜在的违法乱纪问题,要求全国各水利监管部门举一反三。

      扩大报道影响力

      该报道的导火索,其实是当地举报人由于不满意自己租的房子没有手续,在合约上与江宁城建集团产生纠纷。但报道就是从看似“小事”的角度着力,抓住报道时机,以小见大。抛开个人恩怨,着力介绍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再加上汛情严重,通过这个支点,“撬动”更大的社会反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作为主要负责中国之声广播端舆论监督、突发事件报道的部门,不仅在广播这个平台上精益求精,更结合新媒体报道,采取全平台传播的手段,让报道触及更多受众,也扩大了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48字职责使命”,已经深入贯彻到报道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舆论监督工作,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监督作用不可或缺,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激浊扬清,对于错误的、丑恶的要坚决批评,对于正确的、美好的要大力表扬,新闻舆论工作应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应该弘扬正能量、传播正能量。

      这篇作品最终摘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类一等奖,并成为2020年防汛报道中的“闪光点”,凸显了舆论监督工作依旧是媒体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的一项重要职责。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记者)

      责任编辑: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