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逻辑

疫情防控新闻舆论工... 2021年12月01日

      摘要: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才能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赢得主动,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只有统筹做好“疫情场域、网络场域、国际场域”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推动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关键词:新闻舆论工作   党性   人民性   疫情防控

      2020年初,我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关于抗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处处体现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①的核心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统筹做好“疫情场域、网络场域、国际场域”工作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时特别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疫情防控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逻辑,即只有统筹做好“疫情场域、网络场域、国际场域”工作,才能推动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疫情场域:发挥疫情防控舆论引导作用

      及时宣传、充分报道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措施成效。要做到“时”“度”“效”三者的辩证统一,让党和国家的防疫决策及时出现在信息过剩、瞬息万变、鱼龙混杂的舆论场。要第一时间响应国家防疫决策,做到重要决策精准把脉、权威解读、从严落实;要把控高度、强化热度,做到及时发声、有力发声、理性发声;要追求实效,将党的主张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坚决把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好、贯彻好。

      生动讲述中华儿女齐心抗疫感人故事,展现党政军民学同舟共济精神风貌。“讲好中国故事”既适用于对外传播,也适用于对内传播。讲好中华儿女齐心抗疫感人故事,要“求之以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求之以真,就是要报道真人真事身边事。如,深入报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中的感人事迹,绘就共克时艰、众志成城精神图谱;动之以情,就是要用鲜活、饱满、生动的语言,暖人心、动人情;晓之以理,就是要寓理于情,将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中国力量用生动的故事表达出来,启人悟道、发人深思;导之以行,就是要引导人民群众以榜样为引领,激励人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要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使全国人民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战胜疫情的最大优势,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网络场域:切实强化疫情防控舆论管理

      积极设置正向议题,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声音始终激昂网络空间。如,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日报高度关注“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英雄群体——“大医精诚、护佑生命”的钟南山、“与时间赛跑的钢铁战士”张定宇等,通过全渠道参与、全平台覆盖,为网络舆论场输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产品。同时,广泛运用H5、短视频、直播、图解等方式,生产主旋律融媒体产品,创新报道模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控,激浊扬清,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舆论场没有真空地带。当前,国内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依旧复杂,各种话语博弈依然激烈,网络声音多元,是非交织、真假难辨。因此,必须切实强化阵地意识,坚持政治家办网、治网、管网,时时刻刻讲党性、分分秒秒重导向。宣传思想工作要加大依法宣传力度。一方面,积极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刑法修正案(九)》《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惩戒性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明法、以案强法,切实强化依法用网、依法治网、依法管网宣传力度。

      国际场域:着力提升疫情防控舆论话语权

      精心设置议题,解决好“讲什么”问题。一方面,向世界人民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英勇抗疫的感人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向世界各国生动讲述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故事,以及“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对外援疫故事。截至目前,中国已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口罩超3000亿只、防护服37亿件、新冠疫苗超6亿剂以及其他大量医疗物资,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中国还向世界承诺,2021年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并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这些都应是外宣工作重点宣传和讲述的议题。

      丰富讲故事主体,解决好“谁来讲”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不断壮大外宣主体规模,创新外宣话语体系。如,人民日报海外网重点策划推出的“我在中国当大使”系列融媒体报道,通过多国驻华大使的镜头,合力讲述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故事,创设了丰富而系统的叙事框架。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马赫布·乌兹·扎曼“中国抗疫经验值得学习”、佛得角驻华大使塔尼亚·罗穆阿尔多“中国提供了真实准确的疫情信息”、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我敬佩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等一系列可见可信、可感可传的话语表述,极大增强了中国抗疫故事国际传播的可信度、认可度,传播力、影响力。

      借助国际话语平台,解决好“怎么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在外宣工作中,既要“造船出海”,也要“借船出海”。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以及全球健康峰会等国际话语平台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议全球抗疫合作,呼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出坚决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铿锵之声,为当前外宣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实践。

      导向为魂、平台为先、统筹为要,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新闻舆论工作

      导向为魂,筑牢大大小小“安全网”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可喜成效,这表明,积极正面的新闻舆论宣传能够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心聚力,能够在防疫抗疫中汇聚起中华儿女爱党爱国强大精神合力。反之,消极的新闻舆论宣传则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不利于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抗疫成果。还会给刻意丑化党史国史、矮化抗疫英雄、诋毁党的领袖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可乘之机,严重危害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越是形势复杂、情势危急,新闻媒体越是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把握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强化显政、去伪存真、消“杂”去“噪”,切实强化疫情防控舆论引导权。

      平台为先,打造网上网下“同心圆”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让人们的交流互动前所未有地融入互联网,进一步放大了互联网作为“最大变量”的社会隐忧。因此,新闻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坚持政治家办网、治网、管网,掌握互联网场域中的新闻宣传技巧,将新闻传播规律和互联网传播规律统一起来。要从人民群众视角来解读党和国家的防疫抗疫决策和联防联控成效;要将互联网作为汇聚党心民意的重要平台,以及了解群众、贴近群众,向群众学习的重要渠道;要随时随地聚焦群众关切,提高热点敏感度、捕捉力,对极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时疏导、准确预警、科学研判,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统筹为要,坚持国内国际“一盘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和新闻媒体便开始巧借疫情之名,恶意抨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人民伟大抗疫实践,大肆散布恶性政治谣言。如,先后炮制出“武汉病毒论”“中国病毒论”“实验室泄漏论”“实验室合成论”等论调,妄图混淆视听、扰乱人心,并试图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污名化,严重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这一方面说明了当前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没有一个积极、稳定、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是一场空谈。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直接关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关乎社会安定团结总基调,关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只有做到统筹兼顾,坚持国内国际“一盘棋”,才能营造出真正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结  语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呈现出深刻的实践逻辑。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就是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就是汇聚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党性原则和人民立场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做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为疫情防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均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利云

      注释:

      ①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②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