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ssn.cn提供.

学科体系

新媒体矩阵

  • sk_v2022_front_wechat.png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106.jpg

    微信小程序

  • sk_v2022_front_gzh.png

    微信公众号

    微信106.jpg

    微信公众号

  • sk_v2022_front_zgxp.png

    中国学派

    学派106.jpg

    中国学派

  • W020220922336137882083.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1.jpg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23.png

    新浪微博

    微博106.jpg

    新浪微博

  • 123.png

    今日头条号

    头条106.jpg

    今日头条号

人工智能发展促进善治水平提升

2024-07-08作者:查建国 陈炼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7月5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人工智能新进展与社会科学的未来”论坛在沪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开展研讨,共同探究科技进步的社会影响。

  科技与人文深入融合对话

  与会专家认为,时代发展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紧密配合,对人工智能进行跟踪和研究,主动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的挑战,促进对人工智能技术负责任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探索。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权衡提出,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科技新潮流,哲学社会科学不能置身事外。一方面,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驱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催生了一批新的学科和学术增长点。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引发的道德、伦理、法律、安全等领域的新的社会问题,使人工智能自身又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科技发展有其规律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开展也有其内在逻辑。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表示,科技的进步性取决于科技伦理,我们可以为人工智能设置一个科技伦理负面清单,约束好其可进入的领域,从而在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条件下,为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看来,人工智能将变成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目前我们仍然将人工智能视为人类社会的外在力量,恰恰说明AI还在起步阶段。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节点,中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应掌握更多话语权。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高琦琦表示,伴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加速应用,人工智能的生产力效应会愈发凸显,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全面介入人工智能的发展之中。一方面,社会科学可以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一些具体的治理和法治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一些预判和预防,这样就能够使得人工智能在更加健康和良性的道路上前行。

  以哲学社会科学应对挑战

  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新社会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江必新提出,当今全球科技竞争不仅是新型智能基础设施的比拼,更是法治、生态、制度的比拼。法治规范的主体除了设计者、制造者,还应该包括平台、消费者等,从而实现全链条规范,我们要从治理理念、治理内容、治理方式三方面考量,搭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创新的法治框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托比·沃尔什认为,并不是所有工作人工智能都能够做得比人类好,在创意工作和提供情绪价值等方面,人类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借助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把握了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最新动态。清华大学教授薛澜表示,要推动AI治理体系成为国际公共产品,而不是小圈子俱乐部。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角度来看,问题和挑战主要集中在地缘政治、技术路径、治理与技术步调协调、机制构建、监督执行等方面。为此,要加强协同共治,拓展多层次多渠道双边多边交流对话,推进国际AI大科学领域合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重要作用,解决全球共同挑战。

  权衡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特点,深入研判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强与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研究,推动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让人工智能研究实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双向赋能,在符合人类基本价值和伦理的前提下,提升人类认知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让人工智能科技点亮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娟(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