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城市治理主体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办委员与市民网上交流活动

政协首页 2024年01月23日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月22日中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办委员与市民网上交流活动,邀请虞丽娟、盛勇强、邓建平、姬兆亮和邰荀5位市政协委员,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助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主题,与市民开展互动交流,为上海“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凝聚人心共识,汇聚智慧力量。45分钟交流时间里,市民通过网络提出有效问题720个,委员们详细回答了其中的36个问题。

      活动中,委员们围绕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治理效能;开展协商民主创新实践,推动政协协商服务基层治理;办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等与市民进行交流。委员们与市民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推进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依靠人民,发挥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活力,畅通人民群众参与渠道,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城市治理的主体,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着力拓宽汇聚民意平台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的声音怎么通过政协反映,能否落到实处?”对于市民提出的这个问题,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虞丽娟表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推进协商民主,最需要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畅通群众参与的渠道。市政协一直以来注重做好联系界别群众、服务基层百姓的工作。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协共建了政协委员工作站235个,其中215个街镇普遍设立了政协委员工作站,达到全覆盖。有的区政协还设立政协委员工作站区级总站,在功能区、产业园区等设立工作站,在居村一线设立联系服务群众联系点。市政协还依托委员所在党派、团体、单位、社区、园区等,建立了45家界别委员工作室,各区政协也建立了一大批界别委员工作室,广泛联系各行业、社会领域的界别群众。十四届市政协履职伊始,就着力拓宽汇聚民意平台,发挥站、室、点等功能作用,同时打造社情民意建言直通车、民生直通车、数字政协等平台载体,努力做到在完善全链条有序参与中汇聚民意、在扩大全方位协商议事中汇聚民智、在实现全覆盖团结各界中汇聚民心,实践成效已得到初步呈现。“政协离大家越来越近,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委员三级委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身边,希望与市民朋友共同讨论协商,推动身边的难题得到进一步解决。”虞丽娟表示,欢迎市民朋友通过家门口的政协委员工作站、界别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等平台渠道,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处理,将民意直通各相关部门”。

      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法治建设

      “在构建人人参与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中,法治建设的角色和意义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盛勇强表示,城市治理现代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法治建设,通过完善的法治来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完善的法治体系,其中包括科学的立法、严格的执法、公正的司法和全民守法,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意味着在法治建设过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法律制度,依法保证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更好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切实将其打造成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综合平台,并不断强化“大治理”意识,加强顶层设计,激发群众自治,通过民主协商深入推动小区、乡村因地制宜制定居民、村民公约,推动软法之治,让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

      问需、问计、问效于民共建美丽上海

      “绿化市容行业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人人参与城市治理的?”市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示,近年来,绿化市容行业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重大行政决策、重要工程项目、重点工作开展等方面,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大调研、“金点子”征集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意见,真正做到征民情民意、集民智民慧、聚民心民力。一是以问题为导向,问需于民,在广度上下功夫。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立法过程中开展深入的实地调研,并召开近10次专题研究讨论,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居民开展高达1.5万份的“双样本”问卷调查。二是以目标为导向,问计于民,在深度上下功夫。聚焦优化提升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组织开展了市民创意征集活动,打造“一座坐得下的城市”。三是以效果为导向,问效于民,在实效上下功夫。为给市民带来更好的观赏和游憩体验,苏州河景观照明启闭时间以及《上海市景观照明规划(2024—2035年)》的编制均开展了人民意见征集,广泛听取市民意见。此外,还对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市民“金点子”征集活动开展广泛宣传,并进行评比表彰和应用推广。

      倾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

      “浦东政协将如何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市政协委员、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姬兆亮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示,将着力抓好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做强浦东新区政协委员协商活动中心,持续打造三级委员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平台,以及宣传展示发扬协商民主的阵地;二是做实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基地,深入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三是做实浦东青少年协商民主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丰富青少年和协商民主元素,激发青少年参与协商民主的热情,培育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素养;四是提升政协委员工作站功能,强化市区联合、区站协同、站室点联动,持续推动一批上海市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建设;五是做优政协委员工作室,立足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目标任务,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六是强化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建设,更好问需于民解民忧、问计于民集民智,扩大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确保各界群众意见建议快捷顺畅反映,更好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

      全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

      “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杨浦滨江的开发建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杨浦区政协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市政协委员、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浦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邰荀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示,杨浦区政协结合杨浦滨江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有针对地选好协商角度,有侧重地拓展协商形式,有节奏地加密协商频次,开展了许多高质量的协商活动。比如,举行“推动滨江开发再提速,打造人民城市新样板”常委专题协商会,委员们与区政府主要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沟通交流,提出对策建议;针对有关民主党派区委、政协委员围绕滨江发展提出的9件提案,开展同类提案办理协商;各专委会也关注杨浦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深化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工作,分别组织了对口协商会和专题视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凸显杨浦滨江人民城市首提地的特点与优势,探索共性议题归并、调研联动等创新举措,把单个街道层面协商的“小切口”,汇聚成更多委员关注的大方向,揭牌成立了“人民城市标杆区建设”杨浦滨江政协委员工作站,组织全国、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入站履职。接下来,将继续坚守履职为民的价值取向,深刻领悟人民城市建设的内涵要义,深化提升杨浦滨江和各街道委员工作站功能,巩固“在一线开展调研、在一线协商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凝聚共识”的工作体系,广开言路、广集民智,提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有底气”的意见建议。

      (稿件来源:联合时报 摄影: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