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小邾国

山亭区
小邾国,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江遗址,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地处齐、鲁、宋、楚等大国之间的一个诸侯国,小邾(倪)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大体范围为山亭区全部,东达苍山县西部,北达平邑县、费县南缘,西达滕州中部,南达峄城区,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约2475平方公里
明代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载有地图、文字,即当今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东江遗址。
楚宣王在位时(公元前369——前340年)灭邾、小邾,掠走了“二邾”的遗民南迁邾城。
中文名
小邾国
别    名
倪国
所属地区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地理位置
华北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小邾国遗址公园
历史时间
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

出土信息

播报
编辑
小邾国
2乃照002年,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出土的1慨想店霉虹03件文物,揭开了小邾国神秘的面纱。专家经过两年的考证后初步确认,位于山亭区东江村的东江遗址,就是始建于约30棕己姜请00年前的诸芝跨赠侯国小邾国的墓葬区所在,从而也就确定了小邾国的都城所在地山亭东江村。
杠犁小邾国出自邾国,国君为陆终祝融第五子“安”的后裔。在族源上,小邾国国君与国民并非同一氏族,通过“融”与“鬲”二字的分析,可推定小邾国君源于鬲族;从金文中“邾”字以“蛛”形的“鼄”为本字,可知小邾国民
考古确认天下颜姓源于春秋小邾国,小邾国贵族墓葬发掘之后,不仅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东南亚一耻喇赠些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颜姓拜匙台人士也纷纷前来枣庄认祖。

历史起源

播报
编辑
以倪立国 后名小邾
春秋时期,邾武公夷父颜有功于周王朝,周王封他的庶子友来 ,在商代子姓方国(诸侯国)的废墟上立国,国号仍叫倪国,友的子孙三代一直居 城为国君。到友的曾孙 犁来第四代国君时,始东迁四十周里建城立国(今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城初名犁来城、倪犁城,其后也被呼为倪城。
公元前653年,倪犁来始得周王之命晋封“子”爵。倪犁来晋爵后,与位于今邹城境内邾国爵位相同,而且是同宗之国,为表示自己的国家由同宗邾国分立而建,国号又有区分,倪犁来更改国号,把倪国更名为小邾国。自友到 犁来,四代国君才始称小邾子,倪犁来城也开始俗称为小邾城。
小邾国虽然是春秋时期名显一时的诸侯国,但是只存在于《春秋》、《左传》之类的古籍中,其故国位置一直没有得到确认。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滕县志》载:“小邾,曹姓帝高阳之苗裔也。其先出于陆终之第五子晏安。晏安受封于曹。武王克殷,封晏安之后曹侠于邾,为附庸国,是为邾侠(亦作挟)。”后来,邾国又衍生出小邾国和滥国。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对于邾国及小邾国的由来,有着清晰的记载:“侠生非,非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武公夷父。夷父名颜(亦作伯颜,颜是夷父的字),娶盈姓女,生子夏父及友。
周宣王时,颜有功于王室,王别封其子友于郳,为附庸。”小邾国在建立之初只是颜友的一个小封邑,后来逐渐发展并强大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小邦国,它既是邾国的附庸国,也是鲁国的附庸国。史学界为了与邾国加以区别,称其为小邾或小邾娄,亦称郳国,小邾国的国君称作小邾子。小邾国虽以颜友开国,但奉夷父颜为始祖。根据清道光《滕县志》载:“友庶子爽因王父字始以颜为姓”,爽之后裔,以颜为姓,此即后世中国颜姓的由来。小邾国自友到他的曾孙犁来,犁来之孙小邾穆公,穆公之孙惠公,惠公在位时春秋结束进入战国,惠公以下六世,被楚国所灭。这期间,小邾国共袭传十四代国君。此后,小邾国被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渐渐地从历史版图上消失。
小邾曾一度复国,不久又被鲁国所灭亡。邾古称邾娄,小邾古称小邾娄,鲁穆公在位时(公元前?——前377年),依据“邾娄”的合音拼为“邹”,始改邾为“邹”,改邾绎山为“峄山”(见《汉书》),
友立国的 城此后也呼为“土城”,才真正从政治上和名义上灭亡了“二邾”。秦代在这里置县,汉高祖时小邾国为合乡县,不久合并更名承县,小邾国终被淹没在名目繁多的郡县制里,最终才从历史版图上消失。
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周宣王废鲁太子括,立公子戏是为鲁懿公。后来括的儿子御伯杀鲁懿公自立为君。夷父颜也参与了此事。后周宣王攻鲁杀御伯,又攻邾杀夷父颜。周宣王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
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山亭区西南30公里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到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1],滥国国君黑肱弃滥奔鲁时,滥国国势开始衰微,其后被灭亡。当初,夷父颜娶盈姓女生盱及夏父,盱又名侉。夏父即位后,侉迁 ,在 城北建庄园名侉庄,故址在今山亭区西北三里,滕平公路北侧一里,其后战乱人去园空,他姓氏迁来定居,至今仍名侉庄。
夷父颜蒙冤,友悲痛至极,遂以父字为氏始称颜友,倪城成为颜氏的发祥地。友的七世孙、小邾穆公的公子 甲在宋国为大夫,华向之乱后奔郑国,其后子孙以倪为氏,称倪氏,倪城也成为倪姓的发源地。
邾娄文化
武王克商后,始封晏安的五世孙曹侠于邾。邾国古为东夷,是炎帝一族生息繁衍的地区,黄帝一族的后裔曹侠及其子孙融合了炎黄文化,逐渐形成了邾娄文化,其后演变为邹鲁文化,当初曾被誉为“东方君子之国”。到夷父颜时,这里已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地区,显学宗师孔子儒家文化墨子墨家文化,也都起源于这里。小邾子友生前酷爱研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据《公羊传》记载,友在倪立国后,对外默默无闻,对内则修国政,办国学,实施以文治国的方略,直到曾孙 犁来时才名显于诸侯大国。
公元前525年,友的六世孙小邾穆公朝鲁,鲁昭公设宴款待。席间,鲁国大夫季平子赋《采菽》诗,穆公赋《菁菁者莪》以和对。
鲁大夫叔孙昭子说:没有这样的人治国,国家怎能治理呢。这期间,小邾文化播扬遐迩,国家繁荣。穆公字举,在位四十一年,是小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此时远近诸侯国派使臣来这里交往,各国学子也纷纷奔这里求学,小邾国人也分别去鲁、齐、宋、楚等国去做官。春秋末战国初,国人墨子也曾去宋国为大夫,回国后定居狐骀,即今滕州市木石,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公输般世称鲁班,传工匠技艺也先后去过鲁、楚等国。
小邾国故都山亭疆域
小邾子友的庶子爽去鲁国为大夫,后世子孙多为鲁国的大夫、士卿。爽的裔孙颜回拜孔子为师,孔子盛赞其贤,世尊为颜子,后封为复圣。鲁国《陋巷志》载:颜回是颜友的第十八代孙。东江考古发现:颜爽卒葬其父颜友墓左前方,随葬物品二鼎、一釜、四鬲、二陶罐,属大夫礼制。青铜釜上有铭文:“邾友父媵其子爽曹宝鬲其眉寿永宝用”。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有高弟子七十二人,其中八位是颜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中曰:“孔门八颜,皆 出也”。
千百年来,史志学界对小邾子友封国及其姓氏起源众说各异,其中有“邾颜封子肥于倪”说,有姓氏源于鲁国国君伯禽后裔一支即“姬姓起源”说,有“ 城在昌虑、承县之东北”说等等。近代又出现了“三邾炎帝后裔”说,《三邾疆邑图》绘制“城国东移”说,把小邾国的城邑、国土地划给了春秋战国时代。据《左传》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记载:“冬、十月,邾人、莒人伐 。臧纥侵邾,败于狐骀。”狐骀今名木石,是滕州市东南15公里的一个镇。
另据1969年秋在木石镇东台村出土的杞伯鼎,郭沫若考证为杞国国君谋娶公赠与小邾的信物,证明这里是小邾国。滕州城区就坐落在小邾国的西部边缘位置,北魏时始建蕃(滕)县城的玉皇庙古迹,今仍在市区内铁路西的通衢街北侧,那里才是春秋战国时期滕国最东部边境。近查阅《辞海》(1989年版),在“ ”的词条下有两说:一是“开国君主邾文公之子友(一说肥)封于 ,在今山东滕县东”说;另是“在枣庄市西北”说。前说的地理位置年代久远,与鲁国《陋巷志》及历代版本的《滕县志》相吻合,只是著作人把邾文公与颜友误著为父子关系,其实应为兄弟关系,邾武公才是邾文公和小邾子颜友的父亲。致于“邾武公封子肥”说,唐代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庄公五年《疏》云:“《世本》言肥,杜《谱》言友,当为一人。”据东江考古发现,封友之说当为信史。另说“ 在枣庄市西北,是指的犁城,与滕县城东的城不是一座城。 城是小邾国前期称国时的都城,小邾城是犁来改国号后另建的小邾国中后期的都城。不应混为一谈,以偏代全。
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续修的《滕县志》,是迄今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1938年日军侵华,3月滕县城失守,其后万历县志失传。1984年秋续修县志时,通过学术交流,才从日本尊经阅文库交换胶卷复制成书,终使万历县志回归故土。
修县志期间,王元宾捐出家藏古籍两千部供查证使用,且参照前代的古本《滕志》、曲阜县《陋巷志》。两年后县志稿写成,知县杨承父阅后喜不自胜,遂作序付梓印刷。万历时期县志在文字叙述中仍沿用古“ 郳”字,地图绘制为“倪”城,其后历代续修县志一直沿用至今。到清代中后期,史志界有人开始怀疑滕、薛、小邾三国的历史沿革与国都的位置,后经多代人的研究考证,才使滕、薛走出争议,山东省、国家主管部门先后以“滕国故城遗址”、“薛国故城遗址”立文物碑加以保护,而倪国故城、小邾国故城至今仍悬而未决。邾友父陵墓在东江村发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海内外人士及广大民众拭目以待东江考古的有关讯息,企盼倪国故城、小邾国故城早日是论,以利于发挥其历史文化的时代效应。

发掘考证

播报
编辑
山亭区东江村发掘的古陶井等有关小邾国历史文物遗存重见天日,小邾国才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小邾子颜友卒后,其后裔相传“葬之东山”,究竟何处,无人知晓。2002年夏,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西南十公里的东江村村民在村南高土台南侧卖土时,发现古代墓葬。墓葬位于东江村南一台形高地中部,海拔约95米,当地人把此地叫做城顶。北依马山,东西为绵延群山,西部为沃野平川十字河经遗址东流向南又折西流入薛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是古代堪舆学家选择墓葬的吉地。枣庄市博物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对山亭区东江村春秋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地发掘,终于发现了小邾子颜友陵墓及其亲属的墓葬。
邾友父陵墓位于山亭区东江村南一里。二十多年前,这里原是一座十几米高的高大土丘,当地人世代相传叫“城顶”,城顶的下部是“宝城”(即坟冢),填河造地时铲平了土丘,还在宝城的南面发现了青铜祭器、鹿角、兽骨。这期间,东江村也北迁一里建村,腾出了这片土地改作农田,后来村民取土时发现了宝城下面的古墓群。古墓群被发掘后,出土青铜器、陶器共七十三件,其中24件青铜器有铭文,铭文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等,这在地方古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枣庄日报、鲁南晨刊》、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相继作了报道,东江考古遂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山亭区东江村村民发现古墓后上报给枣庄市文物部门,市文物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墓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其中发现古墓五座,两座已被盗扰,随即对三座保存完好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233件,其中青铜器203件,24件青铜器带有铭文,陶器17件,玉器12件,骨器1件。为了一飨读者,现将出土的部分文物及概况以图片的形式向读者展示。
由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推断,一号墓为小邾国国君颜友之墓,二、三号墓也出土了一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经考证,该墓群为春秋时期小邾国的贵族墓地。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小邾国的地理位置、埋葬制度及颜氏文化等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及古文字学界的广泛关注,破译了小邾国近3000年的历史之谜。东江遗址考古证实:邾友父陵墓北依马山,南临薛河,远方群山绵延,近处沃野平川,这里是古代堪舆学家的理想境地。重见天日的奇珍异宝,林林总总,熠熠生辉,不久将会面向社会展出。
小邾国贵族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器型优美,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部分被盗后流散到国外。从小邾国贵族墓地出土的这批青铜器可以看出,小邾国的国势在一段时间里较为强盛,如此精美的青铜器和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当时拥有极为娴熟的工匠所镌铸,代表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当时复杂的诸侯关系。

文物鉴赏

播报
编辑
山亭区小邾国文物
小邾国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邹鲁地区的一个小国,受考古与文献资料的限制,以往学者对其研究不多。2002年山东枣庄市东江村小邾国墓地的发现与考古发掘,对小邾国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该墓地虽然遭到了当地农民取土破坏和不法分子的严重盗掘,但仍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带有铭文的青铜礼器达24件,极大地弥补了春秋时期小邾国历史记载的空白。
【邾友父鬲】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一号墓出土4件,现藏枣庄市博物馆。形制、纹饰及铭文相同。高11.5厘米,口径15.6厘米,腹深6.8厘米,重1.6千克。饪食器。青铜质,宽平沿外折,束颈圆肩,鼓腹有三扉棱,扉棱均有一缺口,平裆,三蹄足。腹饰卷体夔纹。口沿唇上镌刻15字铭文:“邾友父媵其子胙曹宝鬲,其眉寿永用。”铭文遒劲,纹饰华丽。
佥父瓶】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高26.5厘米,口径14.2厘米,腹颈20.2厘米,腹深19.5厘米,重2.7千克。用途未详,疑为盛酒器。青铜质,子母口,盖器合成一体为竖立的鸟卵形,素面。盖器均为双贯耳,可以穿带。盖器对铭,21字铭文:“霝父君佥父作其金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此器自铭为瓶,造型奇特,颇为少见。
【提链鼓】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通高8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5厘米,腹深5.5厘米,重1.2千克。容器,用途不详。青铜质,平顶盖,子母口,环形双耳系提链。鼓腹,圈足。腹饰交龙纹
【囧纹罍】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口径43厘米,底径21厘米,重17千克。盛酒器。青铜质,敞口,平沿,束颈,宽肩,鼓腹,平底。肩饰凸起的囧纹。双兽耳衔环,腹下部有一兽首鋬。
窃曲纹匜】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通高17.5厘米,通长35厘米,宽20.6厘米,腹深9.3厘米,重3.4千克。盥洗器。青铜质,器呈瓢形,前宽流,后有卷尾龙鋬,三蹄形足,腹上部饰窃曲纹。
【窃曲纹】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2件窃曲纹曾被盗后卖到澳门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澳门购回收藏。古代盛放食物的铜制器皿,有盖和两个耳朵。青铜质,有铭文。
【邾君庆壶】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二号墓出土一对,形制、纹饰及铭文相同。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通高46.4厘米,口径14.9厘米,腹颈25.1厘米,重11.8千克。青铜质,直口长颈,圆腹下垂,圈足。颈部两侧有兽环耳。盖及颈饰窃曲纹,腹饰曲波纹,圈足饰鳞纹。盖器对铭,16字铭文:“邾君庆作秦妊礼壶,其万年眉寿,永宝用。”
夔凤纹盖鼎】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此5件夔凤纹盖鼎被盗后卖到澳门,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澳门购回收藏。青铜质,5件,全部饰夔凤纹。
【毕仲弁簠】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通高16.1厘米,口长26.5厘米,口宽24厘米,重4.4千克。盛食器。青铜质,器与盖形相似,平口相合,四角置矩形蹼足,腹两端有兽首形耳,盖与器的斜腹壁均饰夔纹及卷云纹,足饰夔纹。盖器同铭,22字铭文为:“毕仲弁作为其北善簠,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虎钮方奁】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通高7厘米,长14厘米,宽11厘米,重0.8千克。梳妆器。青铜质,长方形,四面正中各向上伏一兽,上有两盖,盖上直虎钮,镂空饰半裸人方形圈足。上盖及四面饰夔纹。造型奇特,纹饰华美。
【鸟盖兽流窃曲纹盉】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鸟盖兽流窃曲纹盉被盗卖到澳门、香港后被警方追回,现藏枣庄市博物馆。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外形像壶,三足或四足。高23.5厘米,扁圆腹,腹身与上盖有对应的扉棱。
【玉玦】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外径2.5厘米, 内径1厘米, 厚0.3厘米。配饰。青玉质, 环形, 有缺口。
玉贝】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长1.9厘米, 宽1.3厘米。货币。青玉质, 上端有孔, 腹部有齿。
玉耳勺】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通长4.3厘米, 柄宽0.8厘米。生活用器。青玉质。
玉饰】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长1.7厘米, 宽1厘米, 厚0.4厘米。妆饰品。白玉质, 长方体
【陶罐】出土于山亭区东江遗址,现藏枣庄市博物馆。高15.5厘米, 口径13.5厘米, 腹径20厘米, 底径9厘米。容器。敞口, 斜沿, 束颈, 鼓腹, 小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