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仲汇:古钱收藏是门学问之漏网之鱼

新浪网 2020年09月23日 17:19

      作者  孙仲汇

      品相好的古钱币人见人爱,只要价格合适,肯定最先被人挑走,所以有泉友去钱币市场是赶早市,长年坚持,收获颇丰。我去得少,也去得晚,随便看看挑几个,后来发觉品相差的钱币中也有漏网之鱼,一般总出现在批量钱币之中。

      上世纪90年代时货源充足,价格也低,比如说汉文帝的四铢半两,经常在市场地摊上成堆出现,有的文字尚清晰,有的被土锈所掩,完全看不出了。我比较偏爱后者,就象闷葫芦里的药,谁都不知道是苦是甜,但值得搏一记。

      挑选的时候有点象老麻将抓牌,先用手摸一下,去掉些浮锈,假如手上有些汗水的话效果更佳;然后用放大镜仔细察看,在蛛丝马迹中猜出土锈底下的文字。

      当然不可能一猜一个准,所以多挑几个,那时买10个也就5元钱左右。回家后浸泡在水中,一个月后拿出来慢慢除锈,先后发现过蛇目半两、邓通半两、传形半两及各种版式的半两30多枚。(见图1-图9)

      新世纪以来,这种机会越来越少,我的日常工作却越来越忙,捡漏就结束了。

      图1:邓通半两

      邓通半两,汉文帝赐宠臣邓通蜀道铜山,允许他自铸半两铜钱,传邓氏钱的穿上有凸起铜块,一说吴王刘濞也铸过这种半两,所以也称吴邓半两(直径2.37cm)。

      图2:传形半两

      传形半两,半字在左,两字在右,较少见,一般直径在2.2-2.5cm间。

      图3:缺字半两,直径2.35-2.42cm

      图4:官炉正样

      此种半两文字规整,制作精美,可能是汉文帝初铸时的产品,直径2.45cm。

      图5:半字上面二笔变成二个圆圈,象汉代的美术体一样,直径2.35cm。

      图6:穿下有一星点,位置标准,星文清晰,直径2.37cm。

      图7:半字下多一横,直径2.36cm。

图8:两字上多一横,直径2.36cm。

      图9:半半,直径2.43cm,此种相当稀罕,而伪品较多。

      名家介绍

      孙仲汇

      古代钱币、青铜器研究专家。

      浙江余姚人,1946年生。上海钱币学会理事,师从已故的上海博物馆钱币鉴定专家张公午先生。曾在复旦大学文博系、上大历史系、国家文物局郑州干训班、华师大文博研究生班等处兼课。

      主要著作有《古钱》、《简明钱币辞典》、《古钱币图解》、《钱币鉴赏》、《古钱鉴赏趣话》、《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