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下册《口语交际》教学体会

新学网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精品课程建设下,口语交际课的课堂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体现在学生听说这个双边活动中。


      关键词:倾听 情景 交际 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口语交际”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

      它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通过大量的语言积淀而沉积下来的,那么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就说呢?

      一、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众多的口语交际课上,我门总能看到这样的场面:当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总是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长长的叹息,表现出很失望,从而不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或者没等别人说完,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我认为这时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倾听,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认真倾听,才能达到双方交际的互动性,同时学会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体现。

      当学生急于表达时,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创设一个让学生倾听的场面,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控课堂,可设置“小老师”、“小小评论家”形式让学生静下来认真倾听,我曾听过《观察中的发现》这节口语交际课,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同桌之间交流,你最近发现了什么,然后指名说,你同桌的发现?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认真倾听对方的话了。在学生汇报结束时,教师还针对他的回答,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好的,教师还奖励“倾听星”“表达星”等。

      可见,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适时起引导作用,就能构建灵活多元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倾听。因此,作为口语交际指导者的我们,要为孩子引好航。

      二、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去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李吉林说:“言语的发展地是具体的情境。因此,说话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想像,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高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只要教学情境创设得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说话的乐趣,使他们敢于说、乐于说、有的说。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地域不同,一部分话题贴近了一部分学生,却难免与另一部分学生有了距离。

      使许多学生在交际面前无所适从,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无话说。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实物展示、教师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开展活动、角色表演等。

      曾听过这样一节口语交际课《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教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扮演卖青蛙的和买青蛙的,然后再叫一个小组到台前表演。这样的交际平台,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真是畅所欲言,精彩纷呈,变“要我说”,为“我强烈要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