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直击|【专题论坛四】英语类专业论坛: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原创 外研社 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文科建设持续纵深发展。高校英语类专业回应时代之需,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守正创新,积极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着力提高外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3月23日下午,专题论坛四“英语类专业论坛: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与发展”顺利举行。英语专业分指委委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震教授,江西服装学院校长薛家宝教授,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选民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韩宝成教授受邀主持。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各类院校的10位发言人与线上线下7000余名教师就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建设与改革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周震教授


薛家宝教授


罗选民教授


韩宝成教授


      基于“桥梁理论”的

      英语师范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柴改英教授


      柴改英教授结合外语教育学和教师教育学增列为二级学科的背景,分享了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针对学科特色,学校探索创新“桥梁理论”:通过资源融通、课程融通、师资融通等方式,破除英语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壁垒,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教学设计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未来对教师岗位的适应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

      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翻译学院院长  马文教授


      马文教授以山东大学为例,介绍了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山东大学在双学位、微专业、实验班、新专业等方面不断创新,如创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新文科本科专业、建设“国别与区域学”“临床语言学”交叉学科学位点等,取得系列实践成果,为各院校进行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供重要启示。

      守正创新、双贯育人

      ——以中南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例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杨文地教授


      杨文地教授基于目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守正创新、双贯育人”的“中南方案”:在区别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英语专业首先要坚守学科本体,进而再创新,进行专业拓展和延伸;要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才兼备、创新创业之才。


      守正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综合类高校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李民教授


      李民教授介绍了南开大学英语专业“内容+语言”融合式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守正与创新:一方面,坚守外国语言文学特色,提升专业必修和选修课比例,持续夯实语言基本功;另一方面,创新课程体系,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以研究成果为驱动推进新课程建设。同时,注重提升学生学科创新能力,从而培育语言能力扎实、专业特色明显的优秀外语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改革探析

      ——以广西师范大学“英语+区域学”模式为例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何彦诚教授 


      何彦诚教授结合我国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现状,分享了广西师范大学“英语+区域学”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在核心课程中突出对中外双语或三语能力的培养;在中外文史哲课程中突出桂林和广西地域特色;在区域国别课程中突出东盟各国政治、历史、语言、文化及其与中国的人文交流。


      英语专业建设中的文明互鉴理念与创新发展路径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葛桂录教授


      葛桂录教授基于英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与教育理念展开分享。葛教授指出,英语专业应在学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强化人文学科属性、学术研究价值与知识融通能力,倡导中外文明互鉴的教育理念,构建培育国际传播能力的实践平台,夯实中外语言与历史文化基础,培养具有外语专长、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的博雅之士。


      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师范认证同向而行,

      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卢国荣教授


      卢国荣教授结合内蒙古民族大学院校特色,分享了本校英语师范人才的培养路径:1)打造“教、研、赛”一体化模式,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2)创新第一课堂,优化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丰富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义教活动,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协同教研指导,夯实学生教学基本功。


      从“综合英语”课程改革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一流专业建设路径探索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  刘婷婷副教授


      刘婷婷副教授以中国矿业大学“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例,展示了以厚人文思想为基础、以高道德情操为宗旨、以精外语知识(“知”)和善语言运用(“行”)为路径、以深思辨能力渗透全过程的“五位一体”教学创新体系,并介绍了基于“综合英语”课程构建的英语专业在线课程体系以及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有益参考。


      新文科背景下

      理工类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徐翰教授


      徐翰教授结合地方理工类高校外语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分享了南昌航空大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1)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打造“外语+航空”的专业特色;2)采用“一中心、两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新文科建设目标为中心,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守文显中、突跨强用、协同育人

      ——合肥工业大学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唐军教授


      唐军教授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中,坚守学科内涵,强调跨学科建设及微专业建设,探索出“语言翻译+文学文化+科技人文”多通道课程建设新路径;在育人路径中,开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地建设、创新创业与第二课堂联动,对接行业需求,服务区域发展,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搭建平台。

      专题论坛话题聚焦、视角多元,为英语类专业新文科建设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我们希冀,全国各院校英语类专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本位”、彰显特色,为推动我国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回放方式

      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看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专题论坛四直播回放,重温智慧思想,再悟教育新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题网页,查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