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例分析

查字典数学网 2009年08月19日

      有奖投稿

      一年级数学<减法的初步认识>课例分析
      一、教学过程:减法的初步认识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师:老师也喜欢吃水果,老师喜欢吃苹果。看,老师买来了几个苹果?
      生:老师买来了4个苹果。
      师:谁喜欢吃苹果?老师送给你1个。
      师:老师还剩几个苹果?
      生:还剩3个苹果。
      问:你能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老师买了4个苹果,送给小朋友1个,还剩3个。
      [教师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自然地引入课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意识很强。
      (二)新授
      1、减法的初步认识
      师:送走了1个,我们就说:去掉了1个。
      问:是从几里去掉的?
      师:有4个苹果,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家里,大多数孩子都接触过减法,对此并不陌生。如果在这里老师能够在追问一句:“你怎么知道用减法计算?”让学生告诉周围的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向大家展示自己。既发挥了学生主体学习的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师:试着写写减号。
      师:用减法计算,你知道这个算式怎么写吗?
      师:试着读出来。
      [在这里教师也可以追问学生一句:“你怎么知道的?”同样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师:还有谁想读?
      [在这里,教师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师:4-1=3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在这里提出算式意义的问题,属于逆向思维,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要求太高,学科性过重,所以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应出现,应舍去。]
      2、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创设情景)
      师:学校组织秋游时,两个小朋友来到河边。(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能把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一遍吗?
      问:用什么算式表示呢?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自己小声地说说。谁来说一说?
      生:有3条船,小朋友们划走2条,还剩1条。
      师:你说的真好!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说。
      [教师提的问题过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在这里可向学生提出算式当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如:3表示?2呢?1呢?问题的难度会降低些。]
      师:小朋友划船来到了岸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4只,还剩1只。)
      你能看图列一道算式吗?
      生:5-4=1
      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3、和加法比较
      问:今天学的知识和加法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刚刚接触减法,减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就提出这个问题,不利于学生对减法的巩固。放在第2节课效果较好。如果在这里提这个问题,应有相应的习题。并出示图,结合图来提。]
      4、摆一摆
      师:你们学得真好!这儿有一个算式:5-3,你能通过自己动手,摆出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问:谁愿意上前摆?看他摆的对吗?
      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问:你会象这样摆吗?师出示算式。
      (先让一名学生上前演示、示范,再让学生动手摆,学生能够理解究竟动手干什么。)
      (三)游戏
      1、摆一摆、说一说
      师:下面咱们做一个游戏。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师:(教师动手操作)摆3个圆,去掉1个。你会说出算式吗?
      师:你摆,我来说算式。
      师:你和同桌的同学,象我们这样,一个摆,一个说算式,然后换过来,看哪组说的算式最多?
      生:同桌同学合作。
      师:那组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注意不要说相同的。(反馈)
      2、拍手游戏:
      师:口述算式。
      生:全班拍手表示得数。
      (四)指导书写
      师:在田字格中,怎样写减法算式呢?(板书)
      生:打开书,写在书上。
      师:在书上怎样表示去掉呢?(出示课件)
      生:做书上的练习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反思:
      1、这节课在引入时,教师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自然地引入课题。教师采用的情境教学很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的意识很强。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设计,只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教师教学是从知识角度入手,缺少对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学科性较强。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感受减法,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的不是很强。
      3、在摆一摆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一个摆,一个说算式,然后换过来。让学生重复操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如果把摆一摆放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之后,会更好些,我们可以分三个层面进行:
      (1)、教师指定拿5个圆片,去掉3个,让学生摆,并说出 算式。
      (2)、摆4个圆片,去掉几个,同桌同学边摆边说算式。
      (3)、摆几个圆片,去掉几个,小组同学边摆边说算式。
      这节课,在这里只让学生感受到减法,能用算式表示就行。
      4、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本节课在小结之前,可以加上这样一个游戏:在教室的周围贴上一些画,类似划走小船,小鸟飞走。可以让学生自选一幅最喜欢的画,在上面写上算式。谁写对了,老师就把这幅画送给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又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减法,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备课,更要备学生。要实现“把人当成人来教”,这要靠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努力。怎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更是我们每位教师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相关链接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改新课标 教材教法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学心得 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乐园 趣味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游戏学数学 趣题巧解 数学笑话 数学家的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 小学数学论文 试卷分析 课例点评 课堂艺术 名家谈数学 家庭辅导
      小学园地薪火教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