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nhubei.com提供.

东湖观舆 | 别曲解了舆情处置的本意

.

.

.

.

.

11.jp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舆情分析师  卢霜

在部分人的刻板印象里,舆情往往带有贬义色彩,无形中包含了“负面”的前缀。舆情处置,也被一些人等同于不正当的“封堵瞒删”手段,或者把舆情处置的目的看作是站在群众利益的对立面,但这显然是一种浅表的看法,可能是因为对传播规律认识不够深入,也有可能是过往部分不当处置的舆情案例误导了其判断。

实际上,舆情是一个中性的词汇。舆者,众也,舆情,就是舆情民意。舆情处置,其本质内涵包括舆论引导、弥合分歧、避免偏见、消除误解、形象修复,而归根结底,舆情处置的重点其实是最大化消除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实体事件与舆论印象之间的信息差和认知差。

舆情民意是复杂多元的,与实体事件的关联也千差万别,因而舆情处置的方法要结合舆情民意和实际情况动态变化。通过网帖或媒体呈现的网络舆情民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情况,是网络民意诉求立足的事实描述是基本属实的,也就是这一类民意诉求是合情合理的。比如前期引发关注的北京一女子滥用“外交豁免权”,内蒙古种植户反映种地要交钱等舆情事件,相关人员违规甚至违法、相关举措侵害群众利益,针对这一类舆情事件的处置重点是消除线下风险隐患,即违法违规或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否能终止。针对这一类舆情事件,试图采用所谓掩盖封堵或者转移话题的方式来平息舆情,往往适得其反。

第二种情况,是网络民意诉求立足的事实描述是完全虚构编造的,或者是纯粹的情绪宣泄,或者是造谣传谣。比如媒体报道,近日有网民运用AI技术拼接图片编造湖南一地大雨涨水淹没果树的假象,引发当地民众恐慌。针对这一类事件,舆情处置的重点是要尽可能地消除线上传播影响面的扩大蔓延,避免不实信息引发群众误解或恐慌。这一类舆情信息,需要发布信息予以澄清,并配合信息管控手段来处置,最大化消除不实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种情况,是网络民意诉求立足的事实描述部分属实,另一部分不属实。比如去年底,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曾引发舆论关注。根据当地一审法院判决,除了事件中的男女双方订婚、发生强奸行为等内容属实,部分引发争议的核心内容不属实,一开始网民认为女方因房本未加名、彩礼问题指控男方强奸行为涉嫌“骗婚”,但女方有反抗举动等证据被披露,坐实了男方行为构成强奸罪。不属实的部分内容描述,有出于个体利益的原因,也有对事物了解不够全面,或者认知局限导致其无法理解产生了主观性结论等原因,更有部分信息传播的媒介平台,呈现的信息不够全面具体等原因。因为相关事实描述得不够完整全面,导致舆论产生了认知和偏见,甚至加剧了某种舆论负面情绪的集合和发酵传播,因而,就有必要通过舆情处置手段,消除偏见和误解,避免非理性的负面情绪无序发酵。这时候,舆情处置的重点,是要摸清舆情质疑、争议的源头,针对性找出消除质疑和争议的对策。

 舆情处置,首先是要把握舆情态势,即民意诉求有哪些。其次是要精准研判,即产生这些诉求的原因何在,可能存在哪些舆情风险。而后拟定处置对策,包括线下处置、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即采取什么样的举措避免出现预判到的舆情风险。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舆情处置不是把问题矛盾掩盖下去,而是要精准发现问题所在,找到既稳妥又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兼顾网络舆论认知,避免出现舆论偏见或误解,或者因为信息差等原因,让非理性的负面情绪持续发酵。

当然,过往的确出现过少部分陷入舆情风波中的单位和个人,采用了“封堵瞒删”等非正常手段去试图平息舆情,但或多或少都带来了一定的“后遗症”。违背了客观规律的舆情处置必然会遭到反噬。要么线下舆情隐患仍未消除,通过舆情反弹或者间歇性再发的形式出现;要么矛盾转移甚至恶化,舆情波及其他领域;要么以公信力的损害面扩大为代价,存在隐性的长期性风险。

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年引发广泛关注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鼠头鸭脖”事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给出“初步判定系鸭脖”的违背事实的判断,网友爆料涉事学校的新媒体中心对学生下发通知,要求学生按照已经拟好的话语模板去新闻评论区留言,这些试图掩盖、欺瞒等走偏的舆情处置手段,导致了该舆情事件不断发酵扩大,也引发了媒体和网民的批评,最终江西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实事求是公布了结果,判定食物中的异物为老鼠头部,给予涉事企业和法定代表人顶格处罚,舆情才得以平息。由此可见,“封堵瞒”的舆情处置手段不仅无效,甚至起到反作用。舆情处置的手段,包括消除风险和问题纠偏,包括信息发布和形象修复,更包括澄清谬误和凝聚共识。而“封堵瞒删”,不是遵循传播规律的选项,千万别将其与舆情处置画上等号。

专题 东湖观舆


【责任编辑: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