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

查字典文档网

      一代明君—李世民 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7月(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他的政绩一直被后世所传颂。李世民因亲眼目睹隋朝的灭亡,所以即位后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借鉴荀子的思想,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深刻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唐太宗在位的50年间,唐朝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得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唐朝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在政治上,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以唯才是举的原则重建了中央权力中心,不计个人恩怨和私利,任人唯贤,任用隋朝旧将、瓦岗军将领。此外,他重视地方政治,抑制旧士族的势力,慎择刺史,吏治比较清明。唐太宗还曾依照大臣意见释放宫女,纵放鹰犬,提倡节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发展生产,以缓和阶级矛盾。

      在文化方面,唐太宗重视思想教化,积极提倡儒学,大力兴办学校,奖励学术,组织文你士大修诸经和史籍。同时他还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规定必修考策论和经史,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还在长安设国子监,允许周边国家的皇室子弟来唐留学。

      另外,唐太宗又采取开明的民族外交政策,降东突厥,平薛延陀,征高丽,服吐蕃,使唐朝国威远播四方,确保了边疆的安定。他还提倡“胡汉一家”,并遣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为汉藏两族间的友好交往开了先河,在少数民族中赢得了“天可汗”的美誉。

      在我看来:唐太宗是隋唐盛世中不可磨灭的大功臣,他是推翻隋炀帝暴政的领导者。是一个不歧视少数民族的一代明君,他用柔和的手段,不用一兵一卒,却完美的达到了他的目的。他心系百姓,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不惜削减皇室利益。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创造了唐朝的辉煌。李世民用自己的行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