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log.sina.com.cn提供.
博文
标签:

越秀山

南越国

汉代“番禺”城

一口通商

广州博物馆

杂谈

分类:赣琼两广
镇海楼,位于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历史上曾五毁五建;1929年,广州博物馆的前身广州市立博物院选址镇海楼。全国现存有三座镇海楼,分别在广州、福州和宁波。



广州博物馆是华南首座博物馆,镇海楼这里作为改造后的“广州历史陈列”名为“城标·城史”,楼前的场地展出清代的火炮。



国保碑后的碑廊有二十五方碑刻,原是散置于广州各处,内容涉
标签:

中山纪念碑

云鹤华表

明代古城墙

五羊石像

吕彦直

杂谈

分类:赣琼两广
到了广州许多次,没有一次专门去越秀公园,可能是早先这里需要买票。现在这里免费了,成了市民来的最多的休闲之地。



来越秀公园的第一个目标,是这里的五羊石像。五羊石雕是代表广州市形象的标志性雕塑,建于1959年。1980到1990年代,这可是非常著名的,那时候总来广交会,就是没去拍它。那时正值大跃进,所有的作品都必须有领头的,就设计了一只高高在上、嘴叼稻穗的领头羊。五羊石像一共用了130块花岗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雕刻而成。



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公羊为造型
标签:

兰香满路

茂林修竹

同馨厅

芳华园

明镜阁

杂谈

分类:赣琼两广
来广州兰圃,本身就是个意外,因为刚开始是为了边上的清真先贤古墓而来。据说这里是广州本地人知道,但也去的不多的园林。

在上世纪 70年代以前,兰圃一直是作为接待来穗的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的地方,到1976年后,兰圃才正式对普通游客开放。



兰圃,初期是植物标本园,1957年才改
标签:

三元古庙

回回坟

伊斯兰墓葬

宛葛素墓

鸦片战争

杂谈

分类:赣琼两广
小时候读书,课本上的鸦片战争,就说到广州三元里平英团的事。这回来广州补看国保,就从三元里看起。三元里平英团旧址定位于广州市北郊三元里村北的三元古庙。此遗址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誓师的地方。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英军占领广州城北各炮台,并以四方炮台为司令部,四处骚扰。29日上午,一股英军闯到三元里抢劫并调戏妇女,村民群起反抗,英军狼狈窜逃。
标签:

鳌峰书院

观巷

红雨楼

李世甲故居

高士其故居

杂谈

分类:闽都十邑
福州鳌峰坊位于于山(九仙山)北麓,东西走向。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办的鳌峰书院就在这里。


福州观巷33号有一处“红雨楼”。“红雨楼”的主人为徐木昂(1512—1591年),由于该楼四周遍植桃树,春天桃花缤纷,恰似“红雨”,由此得名。



大门口放着一辆人力车,福州城内八九十年代,市面上还可以看到。
标签:

丕满厝

蒙学馆

乐长居

太平桥

汾阳溪

杂谈

分类:闽都十邑
继续参观长乐和平街。这是和平街上的丕满厝大堂。作为“长乐士绅文化展示馆”,在严格尊重宅院原本形制的基础上,该馆设计思路严谨,历史脉络清晰。透过“山川形胜沧海桑田”、“士绅治理源远流长”、“百姓长乐人才辈出”、“东关十姓聚居汾阳”、“丕满陈家壕族演变”五段篇章脉络,意将告诉世人长乐的海耕文化、笔耕文化、士绅文化的珍贵历史。


丕满厝后堂
标签:

丕满厝

司马第

士绅制

郑振铎

古城墙遗址

杂谈

分类:闽都十邑
长乐和平街东起东门兜,西至下橹桥,长约两华里,自古以来就是城关通往下长乐南北乡片的必经之道,也是明清时期达官贵人和富商集聚地,留下了近百座的古建筑。当时,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商人如织,为那个时期长乐最繁华的街市。



和平街古城墙遗址位于和平街东入口。明代长乐东城墙遗址,并通过发现的城门石臼确认了古城东门“镇海门”的具体位置。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倭寇袭扰长乐沿海,提督闽浙军务王忬、巡按赵孔昭奏请拓建城池。


标签:

福州非遗展示馆

六盘山特产馆

景陶堂

古民居

上杭路

杂谈

分类:闽都十邑
春节期间的福州上下杭总是人多,不管是福街,还是三捷河畔。



当然,最挤的,算是下杭街了。



街上挤,作为福州非遗展示馆的罗氏绸缎庄里面也挤。俺快快拍几张就走。龙年嘛,非遗展示就是各种与龙有关的物件了。
标签:

蠓岭顶

越岭樵歌

苍霞精舍

林纾

照天君

杂谈

分类:闽都十邑
龙岭顶很早以前,是福州商贾富甲的购房首选地,流传着“买厝要买龙岭顶,买田要买鼓山边”的说法,彼时的龙岭顶可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只是随着种种原因,龙岭顶的辉煌早已湮没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之间,只成了老福州人的回忆。



听说这里已经开发了新公园,特地来走走。龙岭顶,福州人说的语音是蠓岭顶,大约是原地名的蠓,远不如龙这个字来的威风?就像福清的牛田,现在写成了龙田?



标签:

圣泉双塔

许将读书处

圣泉古井

闽都别记

榕城考古略

杂谈

分类:闽都十邑
福州圣泉寺位于鼓山镇园中村,始建于唐代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因为送小沽到省儿童医院,中间等待的时间,就溜到这里转悠。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圣泉寺,在东山,旧名法华”。史上圣泉寺几经兴废。在寺庙的鼎盛时期,唐代宗曾两次御书赐匾额;包括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蔡襄等多位文人墨客来寺吟咏题诗。近代高僧圆瑛大师曾住锡于此。



兜率内院的建筑形制,很像日本寺院,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