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tour.dzwww.com提供.

巨野:探索文物普查新路径“打捞”历史“遗珠”

2024

/05/17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实习记者杨永鑫 济南报道

  近日,笔者跟随巨野县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在巨野县田庄镇进行文物实地调查采访工作。老张庄村东北新发现一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该建筑为硬山式形制,座北朝南,面阔五间,灰瓦覆顶,砖雕精美。据巨野县四普办领队、文旅局文物非遗科科长姚继平介绍,这处古建筑是本次文物普查的新发现,为清末将领张宗本的老宅。

  据张宗本曾孙、今年78岁的老人张善敬回忆:当时张宗本跟随左宗棠平定新疆,不能亲自回老家,就让自家侄子把半生积累的俸禄带回老家盖房。因路途遥远,侄子一路走一路花,回到老家已把钱花去一半,只好盖成一进规模的四合院。后来张宗本回乡祭祖,见房子和自己预期相距甚远,欲找侄子询问原因,却遍寻不着。原来侄子听说张宗本回乡,怕被训斥,早就吓得不知跑哪里去了……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巨野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了巨野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中,巨野县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实事求是,周密部署,编制实施方案,组建精干普查队伍,全面启动了巨野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今年4月,巨野县被山东省列为全省7个试点县之一。

  普查队在普查工作中积极探索新路径,在现场调查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测量时找准起止点,精准测量;拍照时选准角度,调整光度,以求全面、清晰,普查队员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每天完成1至3个文物点的普查工作。对重点特色文物进行三维数据采集,使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非接触式的三维扫描、测量和建模,获取文物的形态、结构、材质等信息,既可以有效保护文物本身,又可以深入探究和永久保留文物信息,科学统计文物数据,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安全的影响。

  在遗址范围确定和新线索确认过程中,尤其是堌堆遗址,埋藏深、水位高,铲探不容易带土,带土则出一滩烂泥,给地层及遗迹的辨认带来极大不便。普查队使用通行勘探方法的同时,研究出一种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的工作方法,即在勘探过程中探孔不必每个都打到底,只要探孔确定探到文化堆积处在遗址范围内即可,然后向外延伸直至确定遗址准确范围。


  在文物复查过程中,群众反映文物遗址单位命名不准确、不严谨问题。普查队围绕这一情况,扩大走访范围,深入调查,征集核对信息资料,确保文物的命名规范和准确。如“义和村元代墓群”文物点,普查队经调查走访相关村民及提供的新材料佐证,确定该墓地为元代巨野郡侯段楫墓的家族墓群,按照普查规范登录文物基本信息。

  据了解,试点期间,巨野县“四普”普查队先后调查走访24个自然村,记录文物线索56条,包括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古树名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责编:邢睿坤


审签:臧文博

相关推荐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