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总结高考地理一轮备考大气环境必备知识点

查字典地理网 2016年01月29日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2016年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大气环境必备知识点,供考生学习。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大气环境必备知识点就为您介绍完了,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考试资讯信息,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