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hinaquhua.cn提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江西省民俗文化

江西省民俗文化介绍第20页

  •   靖安禾堆饼(第四批省级)靖安禾堆饼迎灯习俗现主要存在于靖安县东部约21公里的仁首镇莲塘村涂家自然村。该自然村地处仁首腹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据清道光五年(1825年)《靖安县志·风俗》记载:“十二日…乡落游烛龙…宵则舂米溲团染彩色盛盂拌以奉其先,曰:‘谷堆’,寓百谷丰稔之意。”由此可见,靖安民间出现“禾堆饼”至少有180多年的历史,现仅莲塘涂家沿袭。元宵节晚用“禾堆饼”迎灯,村民又称“踏胜”,取……
  •   铜鼓棋坪客家狮(第四批省级)铜鼓县位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厅建县,自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公元1672年)由闽、粤、赣南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铜鼓,铜鼓便有了特有的客家文化。铜鼓境内峰峦叠嶂、建国前交通不便、客家人为了保护自己并更好地和本地人相融合……
  •   铜鼓渔樵耕读(第三批省级)灯彩“渔樵耕读”又名“春牛花灯”,源于湖南的送“春牛”。三都镇张以发在送“春牛”形式上进行了改造、充实,用竹篾扎成牛头,牛尾状,蒙上黑布或黑纸系在身上,每至一家便唱几段花鼓小调,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基础上,增加了“渔翁”“樵夫”“农夫”“读书郎”组成“渔樵耕读”灯彩,后又加了一旦一丑,配上民间小调,载歌载舞,一旦一丑为灯彩主角,一问一答,各角色有鲜明性格特色,丑角才思……
  •   铜鼓太平灯(第三批省级)灯彩“太平灯”源于一则民间故事。从前有6男2女强盗,来一富裕人家欲行劫,户主已识其底细,但未识破,而是设宴款待、留宿。强盗不忍下手,天亮离别时,户主还赠其8担银两,规劝改恶从善。强盗们后依言,从商发了大财。某年的八月十五日,8人扮成耍灯人,每人挑一担银两来富裕人家耍灯,用灯摆出“天下太平”字样,结束后留下银担而去。灯彩艺人创太平灯,8人表演,男6女2,分成高、中、矮三等。扮……
  •   铜鼓七鲤抢虾(第三批省级)铜鼓县位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建县,自康熙年间(1662—1672年)由闽、粤、赣南等地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铜鼓,铜鼓便有了特有的客家文化。铜鼓境内山川秀美,民风纯朴,节日喜庆之时,喜耍灯彩,县内现有灯彩20余种,最具代表性的有“……
  •   铜鼓跳觋(第三批省级)铜鼓县位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建县。铜鼓境内峰峦叠嶂、山川秀美,民风纯朴,地处文化多元交汇点,境内自康熙年间(1662—1672年)由“闽”“粤”“赣南”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铜鼓,在铜鼓形成了一种祛病请神而用的跳觋。跳觋是一种非僧非道……
  •   宜丰风水林保护习俗(第四批省级)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宜丰地貌格局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宜丰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人均拥有林地面积0.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5%。宜丰县有着悠久的风水林保护历史,这里每个村落风水林的延续历史均有几百上千年,风水林文化积淀深厚,风水林保护习俗深入人心。县内各村落的风水林基本以“枕山环水”为构建原则……
  •   宜丰竹艺(第四批省级)宜丰竹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专家对我县博物馆及民间收藏的竹艺作品推断,至少可追溯到清朝末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东邻上高,西接铜鼓,南连万载,北毗奉新,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川明秀,林竹茂密,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境内拥有48万亩竹林,为宜丰竹艺的生产制作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同时也培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19……
  •   宜丰风水狮(第三批省级)宜丰风水狮现主要分布在宜丰县的新昌、潭山、天宝等16个乡镇及周边高安、上高、铜鼓等县市。其表现形式有石雕、木雕、铜雕、根雕、砖雕,到清代后海衍生出陶绘、书画和剪纸等。它的种类有卧狮、蹲狮、立狮、走狮、倒挂狮、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等。根据风水学的理论,不同形态的风水狮有着不同的作用。卧狮:象征着悠闲自在、祥和安乐,通常放置在寺庙庵堂门前或游乐场所;蹲狮:是古往今来被民间供奉……
  •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宜丰霉豆腐又称豆腐乳,其制作工艺古老而独到。宜丰霉豆腐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中,其制作工艺在选材、浸泡、磨浆、煮浆、霉制、配料、装罐等方面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每年立冬一到,宜丰城乡家家户户都制作霉豆腐,因为立冬到冬至时节制作的腐乳最为正宗。宜丰霉豆腐制作全部选用当地的黄豆、井水、红椒、山茶油等为原材料。对黄豆的挑选十分严格,在大豆浸泡前,还要人工剔除其杂质及霉变大豆。……
  •   宜丰天宝罗酒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罗酒的酿造工艺与普通米酒的酿造工艺差不多,同样要经过浸米、蒸饭、下药、封缸几道程序。但也有不同,它多出了三道密封工序:一是封天宝甑。二是上缸密封,即一周后要启封搅动,再第二次封缸。三是半年后,即来年清明前用大座壶煮沸后第三次上缸密封。除此之外,天宝罗酒还有其它一些特别之处:一是酿造及存留时间长,从酿造到启封食用可达一年之久,然后还可保留二年以上,故其酒色浅黄,清而……
  •   宜丰牌楼神狮舞(第三批省级)牌楼神狮舞属南派狮舞,起源于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牌楼村,并流传、兴盛于该村,它是南方地区稀有的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民间舞蹈。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牌楼神狮舞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据《宜丰县志》及《周氏族谱》记载,牌楼神狮舞相传由该村下房祖公周志文于1387年所创。每到正月初十至十五,村人都要请出狮子游乡。狮子游乡时,先由100支神铳开道,接着是100多人的旗、伞队伍出场……
  •   宜丰宋家双狮舞(第三批省级)据宋家“双狮舞”第十一代传人宋箭道介绍,宜丰宋家村“双狮舞”缘于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陈埔的“纸狮舞”,又称“兴狮”。大约始于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于清乾隆年间,由福建省永泰县艺人传入宜丰新庄宋家村,当地人因地制宜,融入本土文化,结合本地舞龙特点,先由“单狮”表演发展成“双狮”表演,并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加以了改进,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当地舞狮的目的,是为了消灾驱邪,祈求吉祥……
  •   宜丰恒白话故事(第三批省级)宜丰“恒白话”故事,是赣西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口头文学。它发端于宜丰县芳溪镇新村村,流传于宜丰全境,辐射万载、上高、铜鼓等周边县市及远传江苏省部分地区,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群众根据本土历史人物彭恒仁的趣闻轶事和各种社会现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独特奇巧的情节编织而成的惩恶扬善、取巧逗乐的机智人物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城乡,至今仍脍炙人口,深爱广大群众喜爱。据宜……
  •   宜丰洞山传说(第三批省级)《捐建洞山得福荫》故事讲述良价禅师初来到洞山时,此在原无寺院,于是他向当地的士绅求募洞山这片山场创建禅林。有乡绅雷老爷问良价禅师要多大的地方,良价禅师说:“一领袈裟覆盖之地足矣。”又问袈裟有多大,良价禅师说:“经线延纬线接。”雷老爷一听他出言不凡,就慷慨答允。传说良价禅师袈裟的横纱直纱抽开接长正好是横直各五里。于是,洞山一带横竖五里之地即属寺院所有。后雷氏子孙科宦迭出,甚……
上一页
20/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