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展

中华网 2023年05月22日 10:09:55

      分享微信微博

      ×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A+A-

      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的中国戏曲,不仅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铸成了中国文化的品牌特征和民族魅力。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剧和其他传统剧种一样,在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蒲剧《柜中缘》剧照资料图片

      蒲剧的前世今生

      《帝王世纪》曰:“舜都蒲坂”,《括地志》曰:“蒲坂故城,舜所都”。据史料记载,当今山西永济所在地是上古时期就出现在晋南的一座城。由于城周围长满了被认为是祥瑞的蒲草,当时人们就将它命名为“蒲邑”,后又称“蒲坂”“蒲州”。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帝就生活在此。此地曾经活跃着诸宫调、金元杂剧和各种民间俚俗音乐,曲牌体、板腔体等各类戏曲风格在此交织沉淀。蒲剧肇端于“蒲州”,历史上曾称之为蒲州梆子、南路梆子、同州梆子、乱弹、老秦腔等,是中国梆子腔系的母本,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蒲剧产生可追溯至明朝甚至更早,盛行于清代。清嘉庆时焦循在其《花部农谭》中评价蒲州梆子“其事多忠孝节义”“其词直质”“其音慷慨”。乾隆年间,蒲州梆子进京,与昆腔争雄,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花雅”之争。

      20世纪40年代,运城、西安、绥远、延安等地的蒲剧社班,编演了《正气图》《石人泪》等一批抗日题材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业剧团与民间社戏并行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个精品剧目,产生出《白沟河》《小二黑结婚》等一批新编蒲剧,也涌现出王艺华、景雪变等一批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蒲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