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stcn.com提供.
您当前的位置:证券时报> 公司> 正文
史上首次!中芯国际熬出头了?跃升全球第二!营收超联电、格芯,仅次于台积电
来源:新财富杂志作者:程华秋子2024-05-20 19:24
(原标题:史上首次!中芯国际熬出头了?跃升全球第二!营收超联电、格芯,仅次于台积电 | 原创)

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带动,中芯国际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首次超越联电与格芯两家国际大厂,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

多年来,中芯国际保持积极的资本开支,2023年资本开支突破500亿元。近年,其产能利用率虽有改善,但由于较高的资产折旧,其利润表现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程华秋子

迈入2024年以来,不断有半导体产业复苏的信号从业界释出。

如今,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西部数据等全球前五大存储厂商的2024年一季报均已披露,其业绩皆呈上行态势,给予了业界更多信心。

而作为半导体产业风向标的晶圆代工头部大厂,业绩同样受到高度关注。

5月10日,中国内地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688981)发布2024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其一季度销售收入为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毛利率为13.7%,环比下降27%;出货179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环比增长7%;产能利用率为80.8%,环比提升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芯国际的季度营收首次超越联电(UMC.N)、格芯(原称格罗方德,GFS.O)两家国际大厂。

根据近日联电与格芯发布的财报,两家公司一季度营收分别为17.1亿美元和15.49亿美元,均低于中芯国际。这也意味着,中芯国际已暂时成为仅次于台积电(TSM.N)的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

01

营收增长高于预期,成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

中芯国际17.5亿美元的季度营业收入,高出市场预估的16.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62亿美元相比,则实现了19.7%的增长。

中芯国际的营收可分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和其他两部分,其中,晶圆代工收入占据9成以上。具体从应用分布来看,其晶圆代工收入主要来自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等应用,贡献达七至八成(表1)。

表1:中芯国际的晶圆代工收入以应用分类

资料来源:中芯国际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中芯国际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下游需求的拉动。

可以看到,其来自智能手机客户的营收占比,从2023年一季度的23.5%,提升至当前的31.2%。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达到2.969亿部,同比增长6%。其中,三星重夺市场份额第一,华为在中国市场重返第一。中国手机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比增加,但收入仍低于三星和苹果。

此外,随着本土汽车品牌的成长,中芯国际的工业与汽车收入占比在2024年一季度达到7.2%。中芯国际在该板块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多个项目已试产。2023年,其28纳米超低功耗平台、40纳米嵌入式存储工艺汽车平台、4X纳米NOR Flash工艺平台、55纳米高压显示驱动汽车工艺平台等项目已完成研发,进入小批量试产。

2000年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为12英寸晶圆厂产能和收入开始稳定增长,并在2008年产能超过8英寸晶圆厂,此后,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从汽车芯片大厂的扩产动态来看,向12英寸迈进是一大方向。表面积更大的12英寸晶圆取胜背后,是成本降低、性能提高的双层加成。基于现实来看,12英寸晶圆的生产成本约比8英寸晶圆多50%,但芯片产出却接近于8英寸的3倍,分摊到每一个芯片,成本约减少了30%。未来,随着制程工艺的精进、良率的上升,12英寸晶圆的成本还有望进一步降低。

从晶圆尺寸来看,中芯国际代工的晶圆目前以12英寸为主,收入占比超过80%。12英寸晶圆逐步兴起的趋势,与中芯国际的产品结构相吻合,也推动了其营收的提升(表2)。

表2:晶圆收入以尺寸分类

资料来源:中芯国际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在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增长近20%的同时,格芯与联电的增长均陷于停滞,甚至环比下滑态势。

格芯2024年一季度的毛利润为3.93亿美元(约合28.37亿元人民币),相较2023年四季度的5.25亿美元大降25%,同比也下滑了24%。晶圆出货量方面,格芯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46.3万片12英寸晶圆当量出货,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16%。

联电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财报显示,其合并营收546.3亿元新台币,环比减少0.6%,同比则增长0.8%。其第一季毛利率达30.9%,归属母公司净利104.6亿元新台币。

02

内地同行业绩如何?

相较于中芯国际的营收规模扩大,内地芯片代工三巨头之一的华虹公司(688347)则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2024年一季度,华虹公司实现营收4.6亿美元,同比下降27.1%,环比增长1%;且净利润仅为3180万美元,同比下降79.1%,环比下降10.1%。华虹公司解释称,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影响了一季度的营收和毛利率。毛利率方面,华虹公司一季度仅为6.4%。

从晶圆产品看,华虹公司一季度来自于8英寸晶圆和12英寸晶圆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4亿美元及2.2亿美元。

位于合肥的晶合集成(688249)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22.28亿元,同比暴涨104%,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环比增长;归母净利润为7926万元,同比暴涨124%。毛利率方面,晶合集成达到24.99%,同比增长16.97个百分点,环比则减少了3.36个百分点。

对于营收的暴涨,晶合集成表示,主要为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技术实力、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同时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升、市场整体需求有所回暖所致。利润暴涨,主要因为其营收同比增长,以及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单位销货成本下降、毛利率同比增长所致。

三者业绩增长的明显差异,或主要与各家代工的优势领域相关。华虹公司主打“特色IC+功率器件”代工,而晶合集成则是“面板显示驱动IC”等领域代工龙头,后者下游应用有更强的增速。

03

年度资本开支超500亿元,产能利用率改善明显

芯片代工是重资产、技术强迭代的行业,中芯国际也一直保持高强度投入。

2023年,其资本开支约为528亿元,同比提升22%,主要用于推进12英寸工厂和产能建设计划。2024年,其将继续推进扩产计划,预计资本开支与上一年大致持平。

但是,在持续多年扩产后,目前中芯国际也存在产能利用率下降的问题。需求得不到释放,或将影响中芯国际利润率。

2023年,中芯国际的晶圆销售量(约当8英寸)为587万片,折合月产能达到80.6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5%。2024年一季度,中芯国际的月产能为81.45万片晶圆,产能利用率为80.8%,环比提升了4个百分点,同比则提升了1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下游需求放量,其产能利用率得到明显改善(表3)。

表3:中芯国际的产能及利用情况

注:(1)约当8英寸晶圆的片数。(2)期末月产能折算成8英寸晶圆的片数。(3)产能利用率按约当产出晶圆总额除以估计季度产能计算。

资料来源:中芯国际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相比之下,华虹公司扩产相对谨慎,其产能利用率非常高,2024年一季度整体超过90%,其中晶圆产品(200mm,即8英寸)高达100.3%,在2022年及2023年产能利用率分别高达107.4%及94.3%。

华虹公司的体量远小于中芯国际。以2024年一季度业绩看,华虹公司8英寸晶圆及12英寸晶圆营收分别仅为中芯国际的56.2%及16.6%。

但是,华虹公司由于产能利用率高,体量小,此前业绩增速较快。2020-2022年,其收入复合增速超过50%,2023年下滑7.6%,均优于中芯国际。不过,2024年一季度,华虹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2.97亿元,同比下降24.62%;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78.76%;扣非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下降79.11%。

中芯国际2024年一季度在营收高增长的同时,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降68%,至5.09亿元。

对于净利润下滑,中芯国际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变动、折旧增加及投资收益减少所致。可见,较强的资本开支在帮助中芯国际增加市场份额的同时,产生了较高的资产折旧,对其净利润有一定影响。

增收不增利的中芯国际,显然还处于漫长的爬坡期,其能否稳固捍卫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的地位,且待观察。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点赞
分享
责任编辑: 高蕊琦
中芯国际
机构
汽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新财富杂志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新财富金牌董秘”“新财富500富人”“新财富最佳投顾”“新财富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

新财富杂志社旗下主要新媒体平台包括:新财富杂志微博、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新财富杂志视频号。

地址:深圳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皇岗路5001号深业上城T1栋59楼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