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qh.people.com.cn提供.

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云上群加硕果累累

况玉
2024年06月21日09:58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东南部拉脊山南麓的群加乡,自然风光奇特秀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古朴淳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群加乡依托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崭新道路。

群加鹿场坐落在西宁市湟中区群加乡上圈村,一排排鹿棚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仓库里饲草料堆积如山。当饲养员拿着奶瓶走入场中,小鹿们欢脱跳跃,迅速围到了饲养员身边。

“今年产了60多头小鹿。”饲养员华尖才让轻轻抚摸着小鹿,眼中满是喜爱和骄傲。

群加乡副乡长虎文佳介绍,目前鹿场里有900多头鹿,都是从东北地区引进的。群加乡上圈村梅花鹿养殖基地于2023年建成运营,当年就给上圈村带来了30万元的分红。“按照签订的协议,基地达产后的分红能有210万元。”虎文佳表示,基地的建设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带动了整个乡的经济发展。

“群加乡地处高山,自然环境独特,生态优势明显。”湟中区群加乡党委副书记李玉春说,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乡党委立足资源禀赋,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上圈村是个典型的以传统养殖业为主的村落,考虑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过养殖牛羊的经验,群加乡便决定将梅花鹿养殖基地建在了上圈村。“当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上圈村的自然环境。”虎文佳说,上圈村群山环绕,静怡空旷,正好符合梅花鹿胆小、喜欢安静的特性。

梅花鹿的自身价值是群加乡决定发展梅花鹿养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梅花鹿一身都是宝,鹿茸、鹿胎、鹿脯、鹿尾、鹿鞭、鹿肾、鹿骨等都可制药,鹿肉鲜美,鹿皮可制革。”上圈村党支部书记多杰才郎说,一头成年鹿每年收割两次鹿茸,平均能产三四公斤鹿茸。收割的鹿茸和鹿血还可以泡制成药酒进行销售。

与上圈村不同,作为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来路村则是通过种植羊肚菌实现了村民的致富增收。

“大棚里新鲜的羊肚菌已经可以采摘了。”面对已经成熟的羊肚菌,来路村羊肚菌种植基地管理员朱有德说,因为需求量大,基地里的羊肚菌只要到了采摘期,就会马上进行采摘。

“基地共有35个大棚,一个棚大概能产300公斤的羊肚菌。”朱有德介绍,虽然羊肚菌每四个月就能采摘一次,但种植的土壤需要“休息”,35个大棚轮流采摘,这样算起来一年一个大棚也就采摘2次。

即便如此,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的。“基地预计年经营收益140万元。去年村里已经拿到了30万元分红。”来路村党支部书记胡发福说。

近年来,群加藏族乡党委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累计投入1.1亿元实施梅花鹿养殖、羊肚菌种植、“云上群加”露营基地等3个产业项目,投资4830万元实施9个基础设施提升改善项目,不断建强组织、挖掘产业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群加乡党委依托特色资源,深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种养殖已成为全乡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以生态绿换群众生活美、乡村兴。握指成拳,合力致远。群加乡下辖5个村,资源禀赋不同,发展路子也需要因地制宜,截至目前,全乡5个村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实现破零,累计收益达250.4万元。

(责编:况玉、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绿水青山中的“变形记”
  位于海拔2656米至4489米壮丽山川之间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卡阳村,拥有3600多亩的林草地资源。这里山势独特,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绿草茵茵,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射箭精英赛与智慧旅游同行 刚察县"灵灵"系统为赛事添彩
  人民网西宁6月20日电 (甘海琼、顾斐菲)6月20日,第九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市召开。会议还推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个人工智能旅游垂直应用——“灵灵”智慧旅游交互系统。…
青海新增两所高校 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8000人
  人民网西宁6月19日电 (记者杨启红)6月1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设置青海理工学院和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的通知,通知指出,青海理工学院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均由省政府领导和管理。 通知明确,青海理工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0000人;首批设置的13个普通本科专业招生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