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héng]
汉语文字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衡(拼音:hé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1]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2],其本义一般认为是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引申为车辕头上的横木,也代指车。又有平、对等之意。以秤称重时,只有两端重量相等,秤杆才能平衡。“衡”由此又引申为称重,又引申为平衡、评定之意。
中文名
拼    音
héng
部    首
彳(传统归行部)
五    笔
TQDH[3]
仓    颉
HONKN[3]
郑    码
OIRG[3]
笔    顺
撇、撇、竖、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横、撇、点、横、横、竖钩
字    级
一级(编号3363)[1]
平水韵
下平八庚[4]
注音字母
ㄏㄥˊ
异体字
𠧲、𠧽、𡘻、𡙉、𪉗、𧗣、𢔖、𢖍、𨏎、𡙏
总笔画
3+13
造字法
形声字会意字
结    构
左中右结构
统一码
基本区 U+8861[3]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3]
形声兼会意字。金文至楷书字形皆由角、大、行构成。金文字形(图1),中上部为“角”;“角”为兽角的象形,于此特指牛角;中下部为“大”,指人。古时候,人们为了防止牛以尖角顶人伤人,便在牛角上绑一较大的横木。因是绑在牛角上的大己奔横木,所以“衡”字以“角”字和“大”字作形符。外部为员户罪“行”,作声符,表示音读。有人认为,古代的“行”字指道路,又引朽举档申指“誉埋殃行走”的意思。人在行走时,身体必须保持平直,不能东倒西歪,这样才不至于摔倒。而绑在牛角上的横木,也必须捆绑得平实才能起到防范作用,所以“衡”字用“行”字作声符并会意,又有平、对等之意。
隶书及楷书字形中,举照匪举“角”字下部作“田”,乃省变之故,构字之意并无不同。《说文》另热罪收录古文“𡙏”(图2)。其上部为“角”之变形。“𡙏”以示牛角触人,当是“衡”的初文。[2][5]
横木是平放的,秤杆在使用时也是平放的,因此“衡”又有了“秤杆”之义。《汉书·律历志》“衡,平也,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这里的衡就是指秤杆而言钻循的。后来词义扩大了,衡又成为一种称重量的器具的泛称。如“度量衡”。度,是计量长短的器具的总称。量,是测量容积的器具的总称。衡,是称量轻重的器物的总称。合在一起“度量衡”是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
因为秤是用来称物体的轻重的,所以“衡"又引申出“衡量”的意思,是动词。如“衡情度理”其中,“衡”和“度”词义相近,都是衡量的意思。衡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具体地说,是用一定的方白兰求法确定物体的重量;二,抽象地说,是比较估量事物的是非或轻重得失,如“权衡利弊”权是秤砣,衡是秤杆,合起来是指称。这里用的是它的引申义,即“衡量”之义,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权衡、比较一下好处和坏处。[14]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héng
名词
〈文言〉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的横木。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crossbar
《诗经·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车辕前端的横木。
crossbar
焦赣《易林·归妹之益》:“三骊负衡,南取芷香,秋兰芬馥,盈满神匮。”
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凡轼、衡、轸、轭,皆从轴上受基也。”
〈文言〉架在屋梁或门窗上面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ridgepole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蛇蟉虬而绕榱。”
孟郊《城南联句》:“红皱晒檐瓦,黄团系门衡。”
衡宇
〈文言〉葬具,特指置放明器的木桁。
《礼记·杂记上》:“醴者,称醴也。瓮甒筲衡,实见间,而后折入。”
战国时连横之策的省称。
扬雄《剧秦美新》:“至政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始皇。”
元好问《天门引》:“秦王深居不得近,从破衡成欲谁信。”
秤杆;泛指称重量的器具。
《国语·周语下》:“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律度量衡于是乎生。”
〈文言〉准则;标准。
norm;standard
《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古来徒歌、乐歌之别,近世小曲、自来腔之别,均以音乐为衡。”
古代钟顶的平处。
薛福成《筹洋刍议》:“西洋各国税额,大较以值百取二十取四十为衡。”
古代保护巡守山林的官。
《国语·齐语》:“山立三衡。”
古官名。掌税收。
《管子·巨乘马》:“谷失于时,君之衡籍而无止。”
〈文言〉眉毛。亦称眉毛以上或眉目之间的部位。
《周礼·考工记·梓人》:“凡试梓饮器,乡衡而实不尽,梓师罪之。”
《后汉书·蔡邕传》:“于是公子仰首降阶,忸怩而避,胡老乃扬衡含笑,援琴而歌。”
〈文言〉北斗七星的第五星。
《汉书·天文志》:“衡殷南斗。”颜师古注引晋灼曰:“衡,斗之中央;殷,中也。”
张衡《东京赋》:“摄提运衡。”
〈文言〉喻指权力中枢;权柄。
曹冏《六代论》:“至于桓灵,奄竖执衡。”
古代天文仪器的部件,形如横管,用以观测日月星辰。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古代用以使冠冕固着于发上的簪。
《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
古代楼殿边上的栏杆。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
(Héng)五岳之一衡山的简称。
《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Héng)水名,衡水的简称。
刘义恭《艳歌行》:“求思望襄澨,叹息对衡渚。”
(Héng)湖南衡阳的简称。
〈文言〉同“”。香草名。
屈原《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文言〉通“”。佩玉上部的横杠,用以系璜和冲牙。
大戴礼记·保傅》:“下车以佩玉为度,上有双衡,下有双璜、冲牙,玭珠以纳其间,琚瑀以杂之。”
形容词
〈文言〉横。与“纵”“直”相对。
《礼记·檀弓上》:“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
魏源《圣武记》卷八:“台湾亘闽海中,袤二千八百里,衡五百里。”
衡陈
平;不偏。
《礼记·曲礼下》:“大夫衡视。”
均衡;平衡
动词
〈文言〉横。横亘;横贯。
lie across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天下无道,循道而行,衡涂而偾。”
郦道元《水经注·谷水》:“造筑此堨,更开沟渠,此水衡渠,上其水助其坚也。”
衡游
〈文言〉指横拿着。
《国语·晋语三》:“穆公衡雕戈出见使者。”
〈文言〉对抗;违逆。
disobey
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是故圣人能明其刑而处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
称重量。
weigh;
measure
陆机《演连珠》之二:“是以物胜权而衡殆,形过镜则照穷。”
衡器
考虑;比较。
judge;
evaluate
顾炎武《郡县论七》:“今则一切归于其县,量其冲僻,衡其繁简。”
衡量;权衡
〈文言〉犹胜。
select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Héng) 姓氏用字,参看“衡姓”。
参考资料:[6-8]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四】【角部】户庚切(héng)
牛触,横大木其角。从角从大,行声。《诗》曰:“设其楅衡。”
𡙏,古文衡如此。
【注释】①牛触: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②《诗》曰:当依段玉裁注作“《周礼》曰”。按:楅、衡同义。见《周礼·地官·封人》。③𡙏:王筠《说文解字句读》:“《玉篇》作𡙉,则篆当作𡙉,从角从大,古文不论反正,衡又加行为声耳。”[9]

说文解字注

牛触,横大木。
段注:各本大木下有其角二字。今依《韵会》所据锴本。按许於吿字下曰:牛触,角箸横木所以吿也。是设於角者谓之吿。此云牛触横大木,是阑闲之谓之衡。衡与吿异义。大木断不可施於角,此易明者。《鲁颂》传曰:楅衡,设牛角以楅之也。笺云:楅衡其牛角,为其触觝人也。许说与毛、郑不同。毛、郑谓设於角,许不云设於角也。木部云:楅以木有所畐束也。亦不言角。云大木者,字从大也。古多假衡为横。玉人注曰:衡古文横,假借字也。○郑注《周礼》云:楅设於角,衡设於鼻,如椵状。楅衡为二。许於衡不言楅,於楅不言衡,盖亦二之。
从角大,行声。
段注:户庚切。古音在十部。
《诗》曰:设其楅衡。
段注:《诗》曰当作《周礼》曰。[10]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行部】 衡;康熙笔画:16;部外笔画:10
古文:𡘻、𡙉
《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何庚切,并音行。《书·舜典》:同律度量衡。《前汉·律历志》:衡,平也。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荀子·礼论》:衡诚悬矣,则不可欺以轻重。
又《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传: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汉书》注:衡谓浑天仪也。
又楼殿边栏楯也。《前汉·袁盎传》:百金之子不骑衡。
又勺柄,龙头也。《周礼·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衡四寸。
又眉目之闲也。蔡邕《释诲》:扬衡含笑。左思《魏都赋》:盱衡而诰。
又斗之中央也。《前汉·天文志》:衡殷南斗。
又横也。《前汉·刑法志》:合纵连衡。师古曰:战国时,齐楚韩魏燕赵为纵,秦国为衡。秦地形东西横长,故为衡也。
又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触也。《周礼·地官》: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又《小尔雅》:斤十谓之衡,衡有半谓之秤。
又维持冠者曰衡。《左传·桓二年》:衡紞紘綖。
又掌山林者谓之衡。《周礼·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泽之材。
又阿衡,官名。《书·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又地名。《周语》:以诸侯朝于衡雝。注:衡雝,郑地,在今河内。
又山名。《尔雅·释山》:江南衡。注:南岳衡山也。
又水名。《水经注》:衡水东经阜城县故城。
又姓。《通志·氏族略》:伊尹为汤阿衡,子孙因以为氏。一云鲁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为氏。汉有衡威、衡骠卿。
又与蘅通,杜衡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东则有蕙圃、衡兰。
又《集韵》胡盲切。与横通。《诗·齐风》:衡从其亩。疏:衡,古通横。
又《诗·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注:衡木为门也。
又《毛诗古音考》:音杭。《小雅》:约軧错衡,八鸾瑲瑲。《史记·自序》: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并叶音杭。
《说文》:从角、大,从行。《韵会》:俗作𢖍,非。

广韵

户庚切,平庚匣 ‖行声阳部(héng)
衡横也。平也。又姓,《风俗通》云:“阿衡伊尹之后。”又云:“衡鲁公字,后乃氏焉。”
【校释】①衡鲁公字:周校依段氏改作“公衡,鲁公子”。《左传·成公二年》曰:“公衡为质以请盟。”杜预注:“公衡,成公子。”[11]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3]

书写演示

“衡”字书写演示
【规范提示】“大”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➊“彳”窄,“亍”略窄,中部构件略宽;顶部左、中齐平,“亍”低;中部底部高;“彳”略低,“亍”低。❷“彳”,第二撇与竖相接于横中线。❸中部构件居竖中线部位,“”,在竖中线部位;“田”,框内竖笔在竖中线,末笔横在横中线下侧;“大”,撇笔起笔于竖中线,点收笔略高,为亅(竖钩)留位。❹“亍”,横笔、亅(竖钩)相接于横中线上侧。[12]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ʰ
ăŋ
王力系统
ɣ
eaŋ
董同龢系统
ɣ
ăŋ
周法高系统
ɡ
raŋ
李方桂系统
g
rang
西汉
东汉
reng
r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reŋ
北魏后期北齐
庚耕清青
reŋ
齐梁陈北周隋
庚耕清青
re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ɣ
ɐŋ
拟音/王力系统
ɣ
ɐ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ɐ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ɣ
拟音/李方桂系统
ɣ
ɐng
[13]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十二庚
开口呼
二等
全浊
户庚切
ɣɐŋ
中原音韵
阳平
庚青
齐齿呼
全清
xiəŋ
中州音韵
平声
庚青
奚经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八庚
全浊
何庚切
ɣəŋ
平声
十八庚
全浊
胡盲切
ɣuəŋ
分韵撮要
阳平
第十五登等凳德
阳平
第十五登等凳德
阳平
第三十二彭棒硬额
[13]

方言音韵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存在差异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xəŋ
35
阳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xəŋ
42
阳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xuoŋ
24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xən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xən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xən
55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xən
34
阳平
晋语
太原
xəŋ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ɦən
24
阳平
吴语
温州
ɦa
31
阳平
湘语
长沙
xən
13
阳平
湘语
双峰
ɣæ̃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hɛn
24
阳平
客家话
梅县
fɛn
11
阳平
粤语
广州
hɐŋ
21
阳平
粤语
阳江
hɐŋ
43
阳平
闽语(闽南语)
厦门
hɪŋ
24
阳平
闽语(闽南语)
潮州
hueŋ
55
阳平
闽语(闽东语)
福州
xeiŋ
52
阳平
闽语(闽北语)
建瓯
aiŋ
21
上声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13]、《汉语方音字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