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钱徽

播报上传视频
唐代大臣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钱徽(755年—829年),字蔚章或作尉章,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父亲钱起是天宝十年(751年)的进士、诗人,是当时的十才子之一,[1]官至尚书郎。[2]唐代大臣。[3]
钱徽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得到良好的教育。后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初年,进士及第。[2]元和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元和十一年(816年),以财力不继请罢淮西之征,触怒宪宗,出为虢州刺史。穆宗立,入拜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有人告发他取士不公,唐穆宗特取进士及第的郑朗等十四人复试,其中多为大臣子弟,结果仅三人所试粗通,与及第,裴撰特赐及第,郑朗等十人落下。为此穆宗颁诏,自此及第人所试杂文并策,送中书门下详复。钱徽亦贬江州刺史。唐文宗立,征拜尚书左丞,以吏部尚书致仕。后于太和三年(829年),去世。[3]
钱徽一生正直廉洁,为人厚道,所到之处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2]
全    名
钱徽
蔚章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吴郡吴兴
出生日期
755年
逝世日期
829年
最高官职
吏部尚书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唐德贞元初年进士及第,被派遣到湖北谷城县当谋士。县令王郢豪爽好客,挥金如土,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经常用公钱请客送礼,案发被革职查办。观察使樊泽负责处理此案,发现涉案的人很多,只有钱徽一文不取,清清白白,于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任樊泽幕僚,掌书记。
元和初年,入朝,任左补阙,后以祠部员外郎升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知制诰,被宪宗称为长者。元和八年(813),改官司封郎中,赐绯鱼袋。
元和九年(814年),吴元济在蔡州起兵反唐,朝廷告急,立即调兵遣将,分路合围。钱徽以干练的谋才被上司看重,很快升官入朝,深得唐宪宗的欣赏。他办事有条有理,举措得当,因而被纳入高层决策圈内,参与机密事务的协商和处理。
宪宗曾经单独召见钱徽,钱徽从容的说:“其他翰林学士也都是精选出来的有识之士,应该都参与机密事务,广泛讨论决断。”皇帝称赞他真是谨慎厚道,懂得谦恭礼让的长者,再拜中书舍人。
十一年,因言语有违圣旨,罢翰林学士,降为级别较低的太子侍从官—太子右庶子、虢州刺史。当时宣武地区最高军事长官韩公武想结交朝廷官员,以方便自己日后提拔升迁,拿出大批银钱送给各衙门的显要们,也给钱徽二十万,被钱徽拒绝。有人说他,你又不是手握大权者,没有必要谢绝。钱徽却正色道:“接受别人馈赠,关键在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而不在官职大小。”
长庆元年(821),再入朝升任礼部侍郎,专门负责科举考试。前刑部侍郎杨凭喜欢书画古董,家里收藏颇丰。儿子杨浑之正准备考进士,为保考试成功,杨凭四处托人找门路说情,不得不忍痛,将一批极珍贵的字画送给同样酷爱古玩的宰相段文昌。段文昌对送来的字画爱不释手,多次写信推荐杨浑之,还亲自跑到钱徽家中说情,可钱徽不为所动,照样公事公办。翰林学士李绅也去找钱徽求情,希望能够让周汉宾考中进士。结果钱徽正直公道,不徇私情,对两人的请求都未予采纳。等到放榜,杨浑之和周汉宾都没有中选,因不徇宰相段文昌等人私情取士,为此宰相段文昌极为愤怒,上奏说钱徽选取的进士都是学识浅薄的官宦子弟,反以“取士以私”被劾,贬为江州刺史。
当时,周围的人都让他将段文昌和李绅写给他的书信呈给皇上看,皇上看后自然会明白的,这样他就可以洗清冤屈了。但钱徽却说:“不能这样。我只求无愧于心,得和失是一样的。做人要修身养性谨慎行事,怎么可以拿私人书信去为自己作证呢?”随即命令子弟们将书信都烧了。人们都称赞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
在江州,钱徽清廉正直的志向没变。地方上盛行请客送礼,地方官往往将这些费用转嫁到农民头上,或者动用公款冲抵。江州府有牛田钱一百万,是前任刺史准备用来请客送礼的,钱徽将这笔钱放回府库,替代百姓交纳赋税。
以后历官工部侍郎、华州刺史。文宗即位,召为尚书左丞。不久,又出任华州刺史,旋即以吏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钱徽洁身自好,嫉恶如仇,贪官污吏惧怕他,连皇帝也对他有所顾忌。早年他做太子属官时,朝廷表面上多次颁布诏令,严禁地方官吏进献财物,暗地里皇帝带头广纳各方进贡。投机钻营之徒纷纷投其所好,拼命搜刮钱财,源源不断地往京城送钱送物,蔚然成风。钱徽位卑不忘忧国,从维护封建国家统治的利益出发,屡次毅然上书,指出进献之风泛滥的严重后果,请朝廷停止纳贡,刹住这股歪风。皇上哪里听得进这些逆耳忠言,告诉下属,以后送来钱物不要进右银台门,以免被钱徽发觉。钱徽曾与薛正伦、魏弘简的关系很好,二人去世后,钱徽便抚养他们的遗孤直到长大成人、谈婚论嫁。钱徽一生谨慎厚道,重道义,立身清廉,为官不贪,平常竭尽全力为社会、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所到之处,政绩卓越,深得百姓的爱戴。太和三年(829年),这位正直清廉的吏部尚书悄然去世。

亲属成员

播报
编辑
父亲:
儿子:死郑注时。。子,字瑞文,善文辞,宰相王抟荐知制诰,进。
钱徽
吏部尚书
-
钱方义
太子宾客
中书舍人
抚州司马

史料记载

播报
编辑

旧唐书

钱徽,字蔚章,吴郡人。贞元初,进士擢第,从事戎幕。元和初入朝,三迁祠部员外郎,召充翰林学士。六年,转祠部郎中、知制诰。八年,改司封郎中、赐绯鱼袋,职如故。九年,拜中书舍人。十一年,王师讨淮西,诏朝臣议兵。钱徽上疏言用兵累岁,供馈力殚,宜罢淮西之征。唐宪宗不悦,罢学士之职,守本官。
长庆元年,为礼部侍郎。时宰相段文昌出镇蜀川,好学,尤喜图书古画。故刑部侍郎杨凭兄弟,以文学知名,家多书画,钟王、张、郑之迹在《书断》、《画吕》者,兼而有之。杨浑之求进,尽以家藏书画献文昌,求致进士第。段文昌将发,面托钱徽,继以私书保荐。翰林学士李绅亦托举儿子李周汉宾于徽。及榜出,浑之、汉宾皆不中选。李宗闵与元稹素相厚善。初稹以直道谴逐久之,及得还朝,大改前志。由迳以徼进达,宗闵亦急于进取,二人遂有嫌隙。杨汝士与徽有旧。是岁,宗闵子婿苏巢及汝士季弟殷士俱及第。故文昌、李绅大怒。文昌赴镇。辞日,内殿面奏,言徽所放进士郑朗等十四人,皆子弟艺薄,不当在选中。穆宗以其事访于学士元稹、李绅,二人对与文昌同。遂命中书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诰白居易,于子亭重试,内出题目《孤竹管赋》、《鸟散余花落》诗,而十人不中选。诏曰:国家设文学之科,本求才实,苟容侥幸,则异至公。访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党,谓之关节,干挠主司。每岁策名,无不先定,永言败俗,深用兴怀。郑朗等昨令重试,意在精核艺能,不于异书之中,固求深僻题目,责令所试成就,以观学艺浅深。孤竹管是祭天之乐,出于《周礼》正经;阅其呈试之文,都不知其本事,辞律鄙浅,芜累亦多。比令宣示钱徽,庶其深自怀愧,诚宜尽弃,以警将来。但以四海无虞,人心方泰,用弘宁抚,式示殊恩,特掩尔瑕,庶明予志。孔温业赵存约窦洵直所试粗通,与及第;裴撰特赐及第;郑朗等十人并落下。自今后礼部举人,宜准开元二十五年敕,及第讫,所试杂文并策,送中书门下详覆。寻贬徽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李宗闵为剑州刺史,右补阙杨汝士为开江令。初议贬徽,宗闵、汝士令徽以文昌、李绅私书进呈,上必开悟。徽曰:“不然。苟无愧心,得丧一致,修身慎行,安可以私书相证耶?”令子弟焚之,人士称徽长者。
既而,穆宗知其朋比之端,乃下诏曰:昔者,卿大夫相与让于朝,士庶人相与让于列;周成王刑措不用,汉文帝耻言人过,真理古也,朕甚慕焉。中代已还,争端斯起,掩抑其言则专蔽,诱掖其说则侵诬。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故孝宣必有告讦及下,光武不以单辞遽行。《语》称讪上之非,律有匿名之禁,皆以防三至之毁,重两造之明。是以爵人于朝则皆劝,刑人于市则皆惧,罪有归而赏当事也。末代偷巧,内荏外刚。卿大夫无进思尽忠之诚,多退有后言之谤;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铄浸润之谗。进则谀言谄笑以相求,退则群居州处以相议。留中不出之请,盖发其阴私;公论不容之诛,是生于朋党。擢一官,则曰恩皆自我;黜一职,则曰事出他门。比周之迹已彰,尚矜介特;由径之踪尽露,自谓贞方。居省寺者不以勤恪莅官,而曰务从简易;提纪纲者不以准绳检下,而曰密奏风闻。献章疏者更相是非,备顾问者互有憎爱。苟非秦镜照胆,尧羊触邪,时君听之,安可不惑?参断一谬,俗化益讹。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朕甚悯焉。我国家,贞观、开元,同符三代,风俗归厚,礼让皆行。兵兴已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驱之以刑。然而信有未孚,理有未至,曾无耻格,益用雕元刂。小则综核之权,见侵于下辈;大则枢机之重,旁挠于薄徒。尚念因而化之,亦冀去其尤者。而宰臣惧其浸染,未克澄清。备引祖宗之书,愿垂劝诫之诏,遂伸告谕,颇用殷勤。各当自省厥躬,与我同底于道。元稹之辞也。制出,朋比之徒,如挞于市,咸睚眦于绅、稹。
明年,迁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文宗即位,征拜尚书左丞。太和元年十二月,复授华州刺史。二年秋,以疾辞位,授吏部尚书致仕。三年三月卒,时年七十五。子可复、可及,皆登进士第。

新唐书

钱徽,字蔚章。父起,附见《卢纶传》。徽中进士第,居谷城。谷城令王郢善接侨士游客,以财贷馈 ,坐是得罪。观察使樊泽视其簿,独徽无有,乃表署掌书记。蔡贼方炽,泽多募武士于军。泽卒,士颇希赏,周澈主留事,重擅发军廥,不敢给。时大雨雪,士寒冻,徽先冬颁衣絮,士乃大悦。又辟宣歙崔衍府。王师讨蔡,檄遣采石兵会战,戍还,颇骄蹇。会衍病亟,徽请召池州刺史李逊署副使,逊至而衍死,一军赖以安。
入拜左补阙,以祠部员外郎为翰林学士,三迁中书舍人,加承旨。宪宗尝独召徽,从容言它学士皆高选,宜预闻机密,广参决,帝称其长者。是时,内积财,图复河湟,然禁无名贡献,而至者不甚却。徽恳谏罢之。帝密戒后有献毋入右银台门,以避学士。梁守谦为院使,见徽批监军表语简约,叹曰:“一字不可益邪。”衔之。以论淮西事忤旨,罢职,徙太子右庶子,出虢州刺史。
入拜礼部侍郎。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学士李绅以周汉宾并诿徽求致第籍。浑之者凭子也,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皆世所宝。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巢者李宗闵婿,殷士者汝士之弟,皆与徽厚。文昌怒,方帅剑南西川,入辞,即奏徽取士以私。访绅及元稹,时稹与宗闵有隙,因是共挤其非。有诏王起、白居易覆试,而黜者过半,遂贬江州刺史。汝士等劝徽出文昌、绅私书自直,徽曰:“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敕子弟焚书。
初,州有盗劫贡船,捕吏取滨江恶少年二百人系讯,徽按其枉,悉纵去。数日,舒州得真盗。州有牛田钱百万,刺史以给宴饮赠饷者,徽曰:“此农耕之备,可他用哉!”命代贫民租入。转湖州。时宣、歙旱,左丞孔戣请徙徽领宣歙,宰相以其本文辞进,不用。戣曰:“相君宜知天下事,徽江、虢之治不及知,况其它邪?”还,迁工部侍郎,出为华州刺史。
文宗立,召拜尚书左丞。会宣墨麻,群臣在廷,方大寒,稍稍引避,徽素恭谨,不去位,久而仆。因上疏告老,不许。太和初,复为华州。俄以吏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
徽与薛正伦、魏弘简善,二人前死,徽抚其孤至婚嫁成立。任庶子时,韩公武以赂结公卿,遗徽钱二十万,不纳。或言非当路可无让,徽曰:“取之在义不在官。”时称有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