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查字典网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晚署沧趣老人、听水老人。世居文儒访。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授翰林待读。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首发为戊戌六君子昭雪之议,奏请降旨褒扬。溥仪授予“太傅”衔。为同光体诗壇领袖。善书法,学黄庭坚,瘦硬逎劲。工画松,喜藏古印,辑《澂秋馆印存》。

      陈宝琛 - 生平

      琛

      陈宝琛(1848—1935)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字伯潜,一字伯泉,又称敬嘉,号有弢庵、听水、桔叟、桔隐、沧趣等称。又别署听水斋老人、沧趣楼树、铁石道人,谥号文忠。

      同治七年(1868)适是他二十岁时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入翰林后,以敢言政事而有名,与张之洞有清流党之称,并与张佩伦、宝廷、邓承修合称为四大金刚,弹劾权贵不避。

      1880年,慈禧身边太监与清宫午门护军争殴,慈禧偏袒肇事的太监,下旨严惩守职的护军,他上奏力谏,终于使慈禧收回成命,这件“庚辰午门案”一时轰动朝野。

      中法战争失败,1885年慈禧借口他荐人不当,降级调用。

      光绪十七年(1891)被黜回里赋闲,历时二十年之久。其间,在福州兴办新式教育,曾办东文书院、全闽师范学堂,并主持兴建福建第一条铁路。

      慈禧去世后,1909年经军机大臣张之洞推荐,他被召入京,任总理学馆事宜。

      1910年4月始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原官。1910年6月以硕学通儒任资政院钦选议员。

      1911年6月任山西巡抚,未赴任时,被留作溥仪汉文师傅。

      民国初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涉及到清廷的大都有陈宝琛的参与。他官为太傅,并任弼德院顾问大臣。1911年8月,借立宪之名,以资政院钦选议员中的王公贵戚和硕学通儒为主,发起组成国宪政实进会,任会长,积极配合清政府搞立宪骗局,反对革命。清帝退位时,他是持有反对态度,“不做民国的官,不拿民国的钱。”积极怂恿溥仪复辟,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授为议政大臣。

      1920年9月在刘廷琛父刘云樵过八十岁生日时,陈宝琛带着溥仪为刘父云樵写的寿联,赶到青岛作寿礼时,不想刘廷琛自青岛返回原籍江西老家为其父祝寿。陈宝琛只能在青岛,伙同来青岛的冯煦、铁良、载沣、升允等人,自青岛将各自写的寿联邮寄去。

      1924年10月,溥仪被逐出故宫时,溥仪见到陈宝琛,放声大哭说:“我无颜见祖宗啊!”陈忙劝慰道:“皇上切莫悲伤,……自古以来焉有不败之朝廷?而我大清今日,并非因失德而被篡位,皇上亦非亡国之君。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1931年11月溥仪被日本侵略者诱至东北充当伪满傀儡,次年跟踪而去,竭力主张复辟大清帝国,反对溥仪出任日本操纵的伪满蒙共和国总统,与溥仪、郑孝胥意见不一,返回天津。

      随后迁回北平,1935年3月5日病死,年87岁。

      陈宝琛 - 著作论述

      陈宝琛著有《沧趣楼诗集》、《沧趣楼文存》、《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奏议》等,《沧趣楼联语》收录应酬联作九十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