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阅读答案

查字典诗词网 2023年07月05日 00:52:3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阅读答案

      题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3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小题3:解释下面加线的词。(2分)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5:下面各句中加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惧其不已也②其真无马邪

      B.①学而不思则罔②而山不加增

      C.①汝心之固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以丛草为林②以残年余力

      小题6: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①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③,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陆元方卖宅》

      【注】①直:同“值”,价值。②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小题7:翻译下面的的句子。(2分)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小题8:从本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答案

      小题1: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小题2: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之情各1分。

      小题3:①穷尽。 ②通“无”(只写“没有”不得分)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4: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句中重点词“汝”“固”“彻”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 B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

      小题6:通过描写愚公对智叟所说的一番话,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目光长远、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人。

      小题7:买房子的人听说这件事后,立即推辞不买了。

      本题共2分。句中重点词“闻”“遽”“辞”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小题8:做人要坦诚,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小题1:试题分析:“争渡,争渡”是写人的活动,“惊起一滩鸥鹭”是写人的活动带来的动物的反应。结合上文可以想像出,河面上,一女子划着船,略带着醉意而归,却不知道回家的路了,直到到了荷塘深处才发觉。尽管周围景色迷人,还是急着找到正确的路径。她快速地划动着小船,惊动了已经栖息的水鸟。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横生的画面。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案,即所写内容与特点。做答时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放到诗句中寻找描写对象及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事件、氛围、人物的喜怒等等。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所叙之事及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可知,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词中写出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色特点、所写事件及人物的处境等。

      小题3:试题分析:“穷匮”很容易理解出来。“亡”是重要的通假字,先解释通哪个字,然后译出意思来即可。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固、彻”等。“固”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彻”根据语境可译出来,即“改变”。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小题5:试题分析: A项中的两个“其”,前者为代词,后者为语气词。B项中的“而”都表转折。C中的“之”,前者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代词。D中的“以”前者是“把”的意思,后者是“凭借”的意思。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6:试题分析:选文主要记述了愚公对智叟的对话,由此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他有远大的目标,有不畏困难的精神,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和勇气。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小题7: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之、遽辞不买”等。“之”结合上文可知,指元方所说的“无出水处”这个问题,“遽辞不买”中的“遽”应译为“立即”,“辞”应译为“推辞”。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8:试题分析:根据文中的元方实事求是的告诉别人房子的毛病及文末的“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的语句可知,本文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去欺骗别人。

      点评:启示要根据文章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人物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整体感知的。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