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

语文网 2023年08月17日 01:01:47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如何教学能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并能正确的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1

      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25×9×4=18×25×4=

      125×16=75+25=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10×9

      =90(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

      4、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

      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讨论交流: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7、揭示课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观察:36×3

      =30×3+6×3

      =90+18

      =108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2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老师准备为参加学校排球操比赛的五位同学去购买衣服。

      看看买什么衣服好看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65×5+45×5

      请学生分别说清两道算式的含义。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5

      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8、揭题:乘法分配律

      (a+b)×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28×7+16×7

      15×39+45×39(15+45)×39

      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3、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64×8+36×825×17+25×3

      (64+36)×825×(17+3)

      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5、你能根据下图列出两

      道综合算式吗?

      上面的两道算式能组成一个等式吗?

      四、全课小结

      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26页。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更多最新优秀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网站!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二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人教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人教版观潮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初中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水调歌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散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