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华夏

中国古称、汉民族的别称
展开29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华夏(Huá xià)是中国的古称,同时也是汉民族的别称。[1]
最初是代指周王朝[2]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3-4],后来扩大至将九州地区全部包括在内,遂成为神州(即汉地,汉族的民族共同地域[5-8]及汉族的别称 [9-11],又称为“汉地九州[12]
又有“东夏[13-14]、“南夏[15-17]、“西夏”[18-19]的词称呼华夏(汉地)的局部地区。
中文名
华夏
外文名
Hua Xia、An ancient name for China
历    史
5000年

词语释义

播报
编辑
先秦的华夏仅仅用来代指、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3],再加上行周礼与臣服于周朝[20-22]的宋、陈等异姓诸侯。
到了战国时期,楚、赵、魏、韩、齐、燕六国及秦国都被视为“诸夏”及九州(华夏)的组成部分[23-24]。汉代在先秦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後世汉族九州的概念。[25]
自汉代以后,“华夏”成为汉民族的别称[9-10][26-27],同时也是汉地别称[8],而“华人”一词在狭义上是指汉族[28]
作为名山大川的四渎五岳五镇也是在九州(华夏)的范围之内[29-32]
四渎∶黄河、济水、淮河、长江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33]、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华夏的地理范围萌芽于先秦,其地理范围自汉武帝以后稳定不变。

先秦的华夏地域

播报
编辑
公元前3707年[34]轩辕黄帝的地域东至东海、西接崆峒山、南包洞庭湖益阳一带、北达釜山[35],到了黄帝之孙颛顼时,华夏氏族集团的区域得到了扩大,西极腾格里沙漠、南抵南海[36-37]
大禹受帝舜之命治水,把华夏的地域分为九州[38-39],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的作品。[40]以前的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早已为学界所否定。[41]
后来曾经从冀州中分出幽州、营州、并州三州,与原有的九州合计共十二州,所以九州时而又被称为十二州[42-44]
西周时把九州中的徐州并入青州、梁州并入雍州[45],同时又从冀州中分出并州、幽州[46-47],所以周代的九州分别为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并州。
东周时期,秦[48]、楚、赵、魏、韩、齐、越、燕、卫、鲁等诸侯国及周王畿都被视为九州的组成部分[23-24],楚简《容成氏》也有涉及禹贡九州的记载[49-50]
东汉十三州: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后,州逐渐变成行政区。

西汉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兑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益州即是九州中的梁州[51-54];幽州与并州是由冀州分割出来[42];凉州本来是属於雍州的[52][55];交州在十二分野[56-57]中被划归九州中的扬州[58];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来[59];而司隶分别属於冀州、雍州、豫州三州[60]
因此西汉一司隶及十三州的范围等同於九州(华夏)的范围。
九州
西汉行政区划
冀州
河东郡、河内郡[60]及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赵国、广平国、真定国、中山国、信都国、河间国[61]及涿郡、渤海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广阳国[62-63]及太原郡、上党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64]
兖州
东郡、陈留郡、山阳郡、济阴郡、泰山郡、城阳国、淮阳国、东平国[65]
青州
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齐郡、北海郡、东莱郡、菑川国、高密国、胶东国[66]
徐州
琅邪郡、东海郡、楚国、临淮郡、泗水郡、广陵国[67]
扬州
卢江郡、九江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六安国及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68]
荆州
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69]
豫州
弘农郡、河南郡[60]及颖川郡、汝南郡、沛郡、梁国、鲁国[70]
梁州
汉中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越嶲郡、益州郡、牂柯郡、巴郡、武都郡[71]
雍州
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北地郡[72]及京兆尹、冯翊郡、扶风郡[60]及陇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73]
在十二分野中的三河[57]即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三郡的合称[74],河东郡、河内郡属冀州,而河南郡属豫州[60]

东汉、三国

汉末的冀州,其范围至少相当于今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山西、陕西六个省市全部地区及内蒙一部份地区[75]。同时,汉代及三国时人口中的“天下”是九州(中国)的代指[76-78],“中国”反而只是占有中原的王朝政权的代指,或中原的代指。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尚未平定潼关以西、淮河以南,而荀彧则对曹操说:“今华夏已平”[79]。亦说明此时的“华夏”一词是中原的代指。
建安十八年(213年)曾经重新分置全国所属九州州域[80],冀州范围相当于今辽宁、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及内蒙一部份;雍州州域范围辖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及广西一部份属益州(梁州[47][53];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及河南南部是荆州辖境。

晋代

晋代的华夏范围与汉代华夏范围相当,按《晋书·地理志上》[81]及《晋书·地理志下》[82]所描述,西晋全国十九个州各自所属的九州(华夏)州域如下:
  1. 1.
    冀州∶冀州、平州、幽州、并州
  2. 2.
    兖州∶兖州
  3. 3.
    青州∶青州
  4. 4.
    徐州∶徐州
  5. 5.
    扬州∶扬州、交州、广州
  6. 6.
    荆州∶荆州
  7. 7.
    豫州司州、豫州
  8. 8.
    梁州∶梁州、益州、宁州
  9. 9.
    雍州∶雍州、凉州、秦州

隋代

按《隋书·地理上》[83]、《隋书·地理中》[84]及《隋书·地理下》[85]所述,隋朝全国各郡各自所属的九州(华夏)州域如下:
  1. 1.
    冀州∶信都郡、清河郡、魏郡、汲郡、河内郡、长平郡、上党郡、河东郡、绛郡、文城郡、临汾郡、龙泉郡、西河郡、离石郡、雁门郡、马邑郡、定襄郡、楼烦郡、太原郡、襄国郡、武安郡、赵郡、恒山郡、博陵郡、涿郡、上谷郡、渔阳郡、北平郡、安乐郡、辽西郡
  2. 2.
    兖州∶东郡、东平郡、济北郡、武阳郡、渤海郡、平原郡
  3. 3.
    青州∶北海郡、齐郡、东莱郡、高密郡
  4. 4.
    徐州∶彭城郡、鲁郡、琅邪郡、东海郡、下邳郡
  5. 5.
    扬州∶江都郡、钟离郡、淮南郡、弋阳郡、蕲春郡、庐江郡、同安郡、历阳郡、丹阳郡、宣城郡、毗陵郡、吴郡、会稽郡、馀杭郡、新安郡、东阳郡、永嘉郡、建安郡、遂安郡、鄱阳郡、临川郡、庐陵郡、南康郡、宜春郡、豫章郡、南海郡、龙川郡、义安郡、高凉郡、信安郡、永熙郡、苍梧郡、始安郡、永平郡、郁林郡、合浦郡、珠崖郡、宁越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比景郡、海阴郡、林邑郡
  6. 6.
    荆州∶南郡、夷陵郡、竟陵郡、沔阳郡、沅陵郡、武陵郡、清江郡、襄阳郡、舂陵郡、汉东郡、安陆郡、永安郡、义阳郡、九江郡、江夏郡、澧阳郡、巴陵郡、长沙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熙平郡
  7. 7.
    豫州∶河南郡、荥阳郡、梁郡、谯郡、济阴郡、襄城郡、颍川郡、汝南郡、淮阳郡、汝阴郡、上洛郡、弘农郡、淅阳郡、南阳郡、淯阳郡、淮安郡
  8. 8.
    梁州汉川郡、西城郡、房陵郡、清化郡、通川郡、宕渠郡、汉阳郡、临洮郡、宕昌郡、武都郡、同昌郡、河池郡、顺政郡、义城郡、平武郡、汶山郡、普安郡、金山郡、新城郡、巴西郡、遂宁郡、涪陵郡、巴郡、巴东郡、蜀郡、临邛郡、眉山郡、隆山郡、资阳郡、泸川郡、犍为郡、越巂郡、牂柯郡、黔安郡
  9. 9.
    雍州∶京兆郡、冯翊郡、扶风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凋阴郡、延安郡、弘化郡、平凉郡、朔方郡、盐川郡、灵武郡、榆林郡、五原郡、天水郡、陇西郡、金城郡、枹罕郡、浇河郡、西平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鄯善郡、且末郡、西海郡、河源郡

明代

洪武帝认为“中国之旧疆”(华夏)包括闽粤(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省)[86]、江东、湖湘襄阳(今湖北湖南二省)、赣城(今江西省)、长淮(今江苏省及安徽省北部)、齐鲁、河洛(今河南省)、幽赵晋冀(今河北山西二省及天津北京二市)、秦陇(今陕西甘肃宁夏三省)[87]、巴蜀(今四川省及重庆市)[88]、云南[89]在内。
  • 明朝人认为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海南八省之地都属于赤县神州(华夏)中的扬州[90]
  • 明朝人认为今辽宁省的地理范围(辽东都指挥使司[91]也是属于赤县神州的州域。
根据四库全书版的《明一统志》,明朝全国属于九州(华夏)州域内分野的府县如下:
  1. 1.
    冀州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部分[92]、永平府、延庆府、保安州、万全都指挥使司(万全都司)、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潞安府、汾州府、辽州、沁州、泽州、彰徳府、卫辉府、怀庆府、广宁(广宁卫)以西之地[93]
  2. 2.
    青州∶济南府、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辽东都指挥使司广宁卫以东之地)[91][93]
  3. 3.
    扬州应天府、凤阳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扬州府、淮安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广徳州、和州、滁州、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严州府、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温州府、南昌府、饶州府、广信府、南康府部分[94]、九江府部分[95]、建昌府、抚州府、临江府、吉安府部分[96]、瑞州府、袁州府、贑州府、南安府、福州府、泉州府、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兴化府、邵武府、漳州府、福宁州、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庆府、罗定州、南宁府[97]及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琼州府
  4. 4.
    雍州∶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部分[98]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庆阳府、延安府、宁夏卫、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靖虏卫、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郧阳府部分[99]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地区[100-101]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江蘇
浙江
安徽
上海
江西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湖南
湖北
贵州
云南
重庆
四川
陕西
甘肃
宁夏
山西
辽宁
河南
吉林
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