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小学

古代蒙学著作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小学》是一部传统的启蒙教材,一般认为朱熹编写。实际上,这部书是朱熹指导他的学生刘子澄编成的。不过,在编辑过程中,朱熹作了具体切实的指导。[1]
书    名
小学[1]
作    者
朱熹
外文名
Xiao xue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处
四库全书
文学体裁
文选
页霸内容估乃祝希欢脚简介
《小学》完全是选录现成的文献编成的。全书6卷,凡分内外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和《稽古》,以选录儒家经书为主,“萃十三经之精华”。外篇则有《嘉言》和《善行》,辑录历代贤德之士的嘉言和善行,“采十七史之领要”。明代学者薛瑄在论及《小学》一书的结构时说:“朱子《小学》一书,理与事而已。”内篇的《立教》、《明伦》和《敬身》,说的是道理,《稽古》则举的是具体事例;外篇的《嘉言》说的是道理,《善行》则讲的是具体事情。“然理,精也,本也;事,粗也,末也。本末精粗,一以贯之,其《小学》之书乎?” 由此可见,“朱子《小学》一书,详于义理。” “理”说朵户或“义理”在《小学》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小学》在淳熙十四年(1187)成书之后,对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本人就对这部书偏爱有加,他曾说:“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之书,那个是做人底样子。” 当一些“磋葛记过”小学教育的成人向他请教时,他也建议读《小学》,以“补填前日欠缺”,从而“栽种后来根株”。他的学生大都遵其所教,在《小学》上颇为用力,《朱子语类》中有很多他们师生讨论《小学》的记纸祖榜整载。
历代学者对于《小学》,更是“尊若六经”,推崇有加。元代著名学者许衡,在给自己儿子的信中这样说:“《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讲习,望于此有得,他书虽不治,无憾也。我生平长处,在信此数书。汝当继我长处,笃信而好之也。” 明代著名学者章懋,强调要将《小学》熟读玩味,字字句句,都要考究清楚,除了使其道理贯彻于胸中,还要身体而力行。即便已经考中了进士的人向他请教“为学之方”时,他的意见是依然要读《小学》。清代学者张伯行,更是把《小学》和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等同看待:“孔子以前,大学未有书,自孔子作之,而入德之门在是矣。朱子以前,小学未有书,自朱子述之,而做人样子在是矣。” 在他看来,读孔子之书,应该以《大学》为统宗;而读朱熹的书,则应该以《小学》为基本。他所辑录的《小学辑说》,辑录宋元明清四朝18家68则有关小学的论述,其中大都是对《小学》的颂赞溢美之词。
元明清三代政府也十分推尊此书。明朝初年,“高后尝命女史诵而听之,既而奏曰:‘《小学》书言易晓,事易行,于人道无所不备,真圣人之教法。”建议明太祖朱元璋推广此书。朱元璋如其所言,令亲王、驸马、太学生讲读。“由是内而京师,外而郡邑,莫不家藏人诵,而圣贤之教,复明于天下矣。” 清朝政府在《十三经》和《四书》之外,对《小学》最为推重。“凡童生奔重入学,复试论厚枣糊题,务用《小学》,著在律令。” 明确规定童生入学考试要用《小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