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捍海堰

盐城市至扬州海陵的大海堤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早在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自楚州(治所今淮安市,地点位于今盐城市)至扬州海陵(当时如皋海陵县)修筑了一条大海堤,叫捍海堰,俗称“皇岸”。
中文名
捍海堰
俗    称
“皇岸”
地    点
如皋
修建时间
公元767年
历枣旬驼照组备说史辩击桨沿革
但是,由于堤身建造不坚固,加之年久失修,经不住海潮冲刷,大潮来时,常常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大片靠海的田地、庐舍和盐灶,给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北宋中期,范仲淹出任西溪盐官。他看到海潮肆虐,民不聊生,上书朝廷,建议重修捍海堰。宋仁宗准旨,指定范仲淹负责修堰工程。1024年秋,范仲淹征调民工4万多人,按照他设计的方案,开工筑堤。到了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潮势又猛,已经筑起来的部分河堤又被冲垮。遇到大雨,流沙横淤。
民工冻饿劳累, 死了200多人,以致少数人出来反对筑堤。宋仁宗派两淮转运使胡令仪酷枣举前来察看。胡令仪赞同范仲淹修堤主张,上书仁宗皇帝,建议继续施工。一次,雨大风急,越往下挖流沙越多,工程越来越艰巨。范仲淹顶风冒雨,亲临施工现场督察。施工经费不足,他还将自己的官俸贴上。在范仲淹的这种精神鼓舞下,民工们不畏艰险,工程进展很快。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施工,一条长200多千米的新堤绵亘在黄海岸边。范仲淹为修筑捍海堰提颈踏乐讲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皋地处泰敬盼州东部,在如皋境内的捍海堰占整个捍海堰的十分之三,约70多千米。据《如皋县志》记载:当这条海堤未筑之前,如皋遍地是碱,叫盐碱田,又叫洋墓影田、荡田。海堤筑成后,海潮不再内侵,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农业、煮盐业得到了稳步发展。为了纪念范仲淹的功绩,人们把这条捍海堰称做“范公堤”。在如皋城里,还建了三座祠堂纪念他,一座在东水关内,叫范文正公祠;一座在北门外,叫报功祠,是合祀范仲淹、郑端简的;还有一座在南门内,叫二贤祠,是合祀范仲淹和胡安定的。
到了元朝, 这条海堤又经修筑加长,南起启东的吕四,北迄阜宁,总长291千米。到了明清两代,堤外陆续涨出大片土地,但是范公堤仍然不“束内水,隔外潮”的作用。后来,堤外已成为良田,部分堤身改筑公路,变成通榆公路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