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神迹帖

唐代怀素的作品
收藏
0
0
学者黄锦祥发现的“宋拓怀素《千字文》帖本”,又称为《神迹帖》,是怀素创作于768年的作品,展现了怀素早年(32岁)草书的原始风貌。通篇瘦劲飘逸、精妙绝伦,与怀素晚年《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的用笔相同,草书中有明显的楷书点画痕迹。现存20页,共97行,每页纵29厘米,横15.8厘米。落款为“右唐大历三年三月既望,沙门怀素书”,古称“神迹难得”,是学习草书的绝佳范本,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1][4]
《神迹帖》是黄锦祥第三次发现的怀素手迹,也是黄锦祥在2017年发现唐代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对研究怀素的草书发展意义深远。[1][3]
中文名
神迹帖
作    者
怀素
创作年代
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1]
书法类型
草书
发现日期
2023年7月[1]

作品简介

播报
编辑
怀素《神迹帖》为宋刻、盛船汽宋拓版本,弥足珍贵。帖上钤有米芾(元章)和明末诗人吴嘉纪(唐石踏剃舟斋)等鉴赏印,202颂旬永3年7坑照月又被学者黄锦祥发现购藏。据史料记载,该帖原作为宋人王诜收藏,五百年后入季重王思任之手。因二人同出太原王氏,故有“延平之剑,离而复合”及“衣钵自有真传”之说。此帖刻工精良,墨色醇古,线条圆转流畅变幻莫测只项删脚,细节纤毫毕现神完气足,与怀素墨迹无异。其原石已毁,此帖为海内外存世孤本。[1]
为了妥善保护最新发现的怀素《神迹帖》千字文手迹,将古帖改装为册页,页数和尺寸有所变化,把原来的两小页合拼为一大页,更利于保护作品的原件。即市酷是原旧版本20骗拳只页,改为现版本10页,内页变为每页纵28.2厘米,横29.1厘米,共97行,坑兰格计1000多字。[1]
怀素《神迹帖》千字文

书法特点

播报
编辑
怀素《神迹帖》通篇间架精密,如其晚年《千金帖》真迹有楷书骨骼,用笔雄浑苍劲,点画精到畅达,笔笔见势,妙趣横生,兼具行草韵味。几乎字字独立,笔断意连变化万千,参差错落灵动飘逸,形成奔放的动态美感,一气呵成不离法度,达其从容衍裕、气象超然的艺术境界,堪称“草书圭臬”。[1]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怀素《神迹帖》与《千金帖》纸本真迹[4]
唐大历三年(768年)春,怀素创作了《神迹帖》千字文,随即陪同调任京官的潭州刺史张谓一同进京,“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怀素拜会了张旭的弟子邬彤,并引以为师,邬彤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草书的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一一讲解给怀素,离别之时又将作字之法——“悟”字教给怀素。因此,这件《神迹帖》千字文是怀素当时拜访名儒的携身之作,曾受到张谓、邬彤等人的高度赞赏。[1]

名家点评

播报
编辑
范允临:“余所见素师《自叙》、《圣母》诸帖,狂怪怒张,以为学芝、旭而过者也。今观此《千文》帖本,又规矩准绳,藏锋敛锷,真是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得乌衣家法,乃知世所石本,悉优孟衣冠耳。”
黄锦祥:“素僧神迹,遗世孤存,千载奇珍,见之幸矣!”[1]

历史传承

播报
编辑

新闻刊载

2022年8月6日,《文汇报》曾刊载其原作讯息:1828年2月,僧人达受在杭州湖墅的古董肆中购得一幅落款为“大历三年三月既望,沙门怀素书”的绢本《小草千字文》,号称“神迹难得”。帖后附有自宋迄明跋者十余家,皆是名家手笔。此帖原属宋人王诜所藏,五百年后,入季重王思任之手。因二人同出太原王氏,故有“延平之剑,离而复合”、“衣钵自有真传”之说……文中谈及字帖的流传脉络,当中所记载的怀素作品和落款时间,正好与黄锦祥最新发现购回的这件怀素帖本吻合,实在是难能可贵。[1]

帖本命名

学者黄锦祥题字手迹
为了便于区分怀素不同时期的大小草《千字文》手迹,学者黄锦祥把最新发现的这件怀素中年手迹《千字文》帖本,命名为《神迹帖》。它的出处是根据古称“神迹难得”之誉而择取其中“神迹”二字来命名的。
除此之外,学者黄锦祥还按照古帖原有称号,为这件怀素《千字文》珍本重题“神迹难得”四字,使这件历史悠久的名帖更臻完美。黄锦祥特意把“神”字写得较大,寓意此帖是神采飞扬的“神品”,而且“神奇”般被发现。[1]

艺术鉴赏

播报
编辑
重现人间的《神迹帖》不单是怀素32岁的精品力作,而且是“草法标准”的《千字文》珍品,更是怀素早年极其罕见的真迹版本,它的发现对传承怀素草书有着深远意义,为日后研究怀素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经专业人士鉴定,怀素这件草书创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比他在大历元年(766年)和大历二年(767年)写的作品更为娴熟和灵动,已形成怀素用笔“瘦劲”的个性特征。[1][4]
《神迹帖》体现了怀素学习张芝及王羲之王献之的痕迹,全卷强调连绵草势,线条劲健挺拔,奔放流畅,法度严谨而不乱。与其晚年的传世作品“天下第一小草”——《千金帖》纸本真迹一脉相承,可以说没有早期的《神迹帖》千字文作品,就没有后来《自叙帖》的辉煌。《神迹帖》和《千金帖》的笔迹明显有怀素的用笔特征。可以说《神迹帖》的发现,更加证实了“纸本”的《小草千字文》是怀素真迹。[1]
最可贵之处,《神迹帖》弥补了《大草千字文》刻工不良、线条粗拙等缺点,有助于读者了解怀素流美飘逸的“魏晋笔法”。与《圣母帖》一样精彩绝伦,无论是用笔或者草法技巧,《神迹帖》都令人耳目一新,比《大草千字文》拓本质量更佳,是学习怀素草书的标准范本。初看《神迹帖》,有点像《大草千字文》而又胜于《大草千文》,比“剥落过半”的“绿天庵《千字文》碑”(瑞石帖)版本更清晰、更完整。通篇挥洒自如、草法严谨,介乎于大草与小草之间,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瑰宝![1]
学者黄锦祥说:“隋唐至今所见草书《千字文》真迹,书写最好的始终是怀素,从中年到晚年,怀素依然保持着超高的水平!”也有网友称道:“这幅《神迹帖》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每个字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书法界的珍宝。”[2]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怀素(737~799),唐代杰出书法家,史称“草圣”。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钱起的外甥。怀素草书,瘦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怀素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能做诗,与李白、杜甫、钱起、陆羽颜真卿、徐浩、戴叔伦、卢象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传世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神迹帖》、《圣母帖》、《苦笋帖》和《论书帖》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