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黄巾军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收藏
0
0
黄巾军,是中国东汉末年钜鹿张角所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队,于甲子年184年产生起义,此黄巾之乱规模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故作黄巾军,引发的起义不到一年就被东汉王朝所镇压。由于历史影响力较大,历史上都把黄巾起义作为三国时代的开端。
中文名
黄巾军
外文名
Yellow turban Army
起义时间
公元184年
起义领袖
张角、张宝、张梁等
所处时期
东汉末年
参与战争
黄巾起义黄巾之乱

组织简介

播报
编辑
黄巾军就是一支将黄布裹在头上的军队,百姓称他们为神兵天将。到处流传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和标语。
领袖为创立“太平道”的张氏三兄弟。大哥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二弟张宝称“地公将军”,而三弟张梁称“人公将军”。将领共有三十六方渠帅,张牛角,褚飞燕,以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张曼成、波才等部,率领着各个山头的黄巾军数十万...因为黄巾军中多为流民、山贼出身,衣食无靠,生死不知,加上对大贤良师张角的个人崇拜,使得黄巾军作战异常凶猛,初时声势浩大,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取得了很大胜利,后因首领张角病死军中,黄巾逐渐势弱,各部黄巾互相各自为战,未能协调配合;人数虽多,却缺乏战斗经验,逐渐被朝廷逐个剿灭,直到张燕率最后的黄巾军——黑山军投靠曹操,黄巾军才被完全剿灭。[1]
百科x混知:图解黄巾起义

文献记载

播报
编辑
黄巾起义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
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数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未及作乱,而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灵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隶,使钩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著黄巾为摽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杀人以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1]

太平道

播报
编辑
东汉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乱不堪,农民生活困苦。有见及此,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于魏郡,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因此,追取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三。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争先恐後,沿徒挤得水洩不通,据说半途被踩死就有万多人。
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反抗汉室之声日盛,不过信众中不乏豪强、官员、宦官等,所以汉室并未多加理会。[2]

主要将领

播报
编辑
注:包括白波军、黑山军等[2]

正史人物

张角:黄巾军领袖,太平道教主,自称“大贤良师”,于汉灵帝时期于各地传道,经十余年发展拥有教徒数十万。起兵后自称“天公将军”,后为卢植所败,困守广宗,数月后病卒于城内。[3-4]
张宝:黄巾军领袖,张角之弟,自称“大医”,起兵后自称“地公将军”,率军据守下曲阳县城,城破被诛。[5]
张梁:黄巾军领袖,张角之弟,自称“大医”,起兵后自称“人公将军”,随张角同守广宗城,城破被诛。[6]
马元义:太平道渠帅,起事前往返雒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后案发被捕,车裂而死。[7]
张曼成:荆州南阳郡黄巾军渠帅,自称“神上使”。攻杀南阳太守褚贡,率数万人屯兵宛城,后为新任南阳太守秦颉剿灭。[8]
波才:豫州颍川郡黄巾军渠帅,曾率军击败朱儁,后为皇甫嵩所破,波才退守阳翟,城破被诛,颍川黄巾灭。[9]
彭脱:豫州汝南郡黄巾军渠帅,汝南太守赵谦初为黄巾所败,后皇甫嵩、朱儁破彭脱于西华县,汝南黄巾灭。[10]
卜巳张伯梁仲宁:兖州黄巾军渠帅,皇甫嵩率军于仓亭击败黄巾军,护军司马傅燮生擒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11]
赵弘:荆州南阳郡黄巾渠帅,率军据守宛城,后为朱儁攻破外城而斩杀。[12]
韩忠:荆州南阳郡黄巾渠帅,于赵弘死后困守内城,投降而不得,为朱儁设计诱出并生擒,后为南阳太守秦颉所杀。[13]
孙夏:荆州南阳郡黄巾渠帅,韩忠投降后为秦颉所杀,南阳黄巾余部心不自安,又拥孙夏为渠帅,据守宛城。后城破突围,朱儁率军追至西鄂县精山,南阳黄巾遂平。[14]
唐周:太平道教徒,张角弟子,于起事前夕向东汉政府告密,揭发太平道密谋起兵反汉,致使渠帅马元义等人被捕。《后汉纪》作“(兖州)济阴人唐客”。[15]
王度:原为兖州东郡东阿县丞,趁乱加入黄巾军,后为程昱所败。[16]
张牛角:黑山黄巾军首领,随黄巾起事,自称将军,与褚飞燕合兵一处并被为首领,攻打瘿陶时中射身亡,临死前命部下推举褚飞燕为首领,褚飞燕因此改姓为张。[17]
张燕:黑山黄巾军首领,本姓褚,号为飞燕。随黄巾起事,聚众万余人,与张牛角合军,牛角死后改姓张。随后张燕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队伍规模逐渐壮大至百万,号称黑山军。朝廷无力剿灭,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天下讨伐董卓时张燕亦率军会盟。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时,张燕派兵协助,为袁绍击败。袁绍后剿灭境内黑山军,并联合吕布与张燕主力在常山激战,双方互有胜负。袁绍攻打公孙瓒,张燕与公孙续率军救援,最终公孙瓒兵败,公孙续被杀。官渡之战时张燕率军投降曹操,拜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死后其子张方袭爵。[18-21]
孙轻王当:黑山黄巾军将领,张燕聚众起事后,率众响应张燕。[18]
杜长:黑山黄巾军将领,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时,张燕遣杜长率军援助公孙瓒,被袁绍击败。[21]
于毒:黑山黄巾军首领,与白绕、眭固攻略魏郡、东郡等地,为曹操击退。次年又趁曹操出兵顿丘,再次进犯东郡东武阳,为曹操以围魏救赵之策迫退。后随张燕破邺城,杀太守栗成。袁绍引军入朝歌讨伐于毒,大破并斩杀于毒及冀州牧壶寿。[22-23]
白绕:黑山黄巾军首领,攻打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取胜,袁绍遣曹操增援,曹操于濮阳击破白饶。[22]
眭固:黑山黄巾军首领,与于毒等攻略魏郡、东郡等地,为曹操击败而投奔张杨。曹操攻吕布时张杨欲率军营救,被其部下杨丑杀害,而杨丑又为眭固所杀。眭固率张杨部下屯军射犬,欲投奔袁绍。曹操遣史涣、曹仁讨伐,眭固于犬城被史涣斩杀,余众投降,曹操因此吞并河内。[24-26]
陶升:黑山黄巾军将领,原为内黄小吏,闻魏郡兵变而起事,自称平汉将军。于毒等攻陷邺城时,独自率部众反叛,闭守州门,并车载袁绍家眷送至斥丘,袁绍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27]
张白骑:黑山黄巾军首领,于弘农起兵叛乱,为马腾遣庞德所破。杜畿为河东太守时,张白骑也曾率军攻打东垣。真名疑是张晟。[28-30]
郭泰:白波黄巾军首领,起兵于并州西河郡白波谷,聚众十余万人攻打太原、河东,汉廷不能讨灭。后为赵谦、李傕所破,郭泰逃入黑山,最终为袁绍所败。《英雄记》又作“郭大贤”。[31-32]
杨奉:白波黄巾军首领,与郭泰起兵于白波谷,白波军败后归降李傕。后背叛李傕,参与东归事,受封车骑将军。曹操将刘协迁都许县,杨奉与韩暹反叛,为曹操所败而投奔袁术。后又叛袁术投奔刘备,为刘备诈杀。疑为“杨凤”。[33-35]
韩暹:白波黄巾军将领,刘协东归时,杨奉引为援军参与东归事,受封大将军、领司隶校尉,曹操将刘协迁都许县,韩暹投奔杨奉。杨奉死后欲北归并州,被杼秋地方将领张宣截杀。[36-37]
胡才李乐:白波黄巾军将领,刘协东归时,杨奉引为援军,后放弃参与东归事,胡才为仇家所杀,李乐病死。[38]
马相赵祗:益州黄巾军渠帅,起兵于益州绵竹,先后攻破广汉、蜀郡、犍为、巴郡等地,杀害政府官员。后马相自称天子,不久为贾龙所败。[39]
王饶赵播:益州黄巾军渠帅,与马相等人一起起兵,率军攻克广汉郡雒县,杀益州刺史郤俭。[40]
张饶:青州黄巾军渠帅,公孙瓒击败青州黄巾军后,率众二十万从冀州返回,击败北海相孔融。《后汉纪》作““张余”。[41-42]
管亥:青州黄巾军渠帅,率军侵略北海,围孔融于都昌。孔融遣太史慈前往平原求援,刘备率军击退管亥。[43-44]
管承:青州黄巾军渠帅,割据北海淳于一带,聚众三千余家,后为乐进、李典所破,逃往海岛。曹操从何夔计,遣郡丞黄珍往,为陈成败,管承等于是请降。[45-47]
吴霸:豫州汝南郡黄巾军渠帅,后为李通率军生擒。[48]
刘辟:豫州汝南郡黄巾军渠帅,黄巾之乱后先后归附袁术、孙坚,后投降曹操。官渡之战时于汝南反叛,响应袁绍,袁绍遣刘备相助攻掠许下,后为曹仁所破。[49-50]
何仪黄邵何曼:豫州颍川郡黄巾军渠帅,黄巾之乱后先后归附袁术、孙坚,后为曹操率军讨伐,黄邵夜袭曹营,反为于禁所杀,何仪、何曼投降。[51]
戴风扬州庐江黄巾军渠帅,后为羊续率军讨平。[56]
陈败万秉:扬州吴郡黄巾军渠帅,后为朱治率军讨伐而剿灭。[52]
吴桓:扬州会稽郡黄巾军渠帅,后与会稽郡吏留赞交战,为留赞阵斩。[53]
徐和司马俱:青州济南、乐安郡黄巾军渠帅,曾起兵作乱,攻杀济南王刘赟,后为曹操遣夏侯渊讨平。[54]
陈宝:扬州吴郡黄巾贼,欲强暴民女吕荣,吕荣不从而被杀,是日狂风骤起,陈宝恐惧叩头,厚葬而去。[55]

虚构人物

程远志:幽州黄巾渠帅,与副将邓茂统兵五万进犯涿郡,邹靖与刘备兄弟三人迎战,程远志为关羽所杀。
邓茂:幽州黄巾渠帅,随主将程远志统兵五万进犯涿郡,邹靖与刘备兄弟三人迎战,邓茂为张飞所杀。
高升:张宝副将,朱儁率军攻张宝于阳曲,高升出战时被张飞所杀。
严政:张宝副将,朱儁率军攻张宝于阳曲,严政见战势不利,刺杀张宝,献首投降。
孙仲:荆州黄巾渠帅,和韩忠、赵弘一同占据宛城,被朱儁击败,孙仲于逃跑时被刘备射杀。
杜远:黄巾余党,与廖化聚众五百余人,以劫掠为生。关羽过五关时,杜远劫得刘备两位夫人,廖化劝其放回,杜远不从,被廖化杀死。
卞喜:黄巾余党,后归顺曹操,镇守汜水关,关羽过五关时欲设计埋伏,为关羽所杀。
裴元绍:黄巾余党,原为张角部将,因欲夺赵云之马而被赵云所杀。
周仓:黄巾余党,原为张宝部将,后投关羽,关羽死后,周仓于麦城自杀。

特殊人物

张闿:演义中原为黄巾军,后投降陶谦。正史中为陶谦的手下都尉,奉命护卫曹操之父曹嵩,因见钱起歹念,杀死曹嵩,夺去财宝逃往淮南投奔袁术,并担任刺杀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的任务。
龚都:演义中龚都与刘辟均为汝南黄巾军渠帅,后被夏侯渊所杀。正史中记载为汝南贼,未注明是黄巾军,另《武帝纪》写作共都,曾击败来犯的蔡阳。
廖化:演义中廖化初为黄巾军,因世乱流落江湖,与杜远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正史中廖化并无参与黄巾事记载。

经历简介

播报
编辑
张角[2]
黄巾领袖张角(?~184)为太平道的首领,太平道为道教一支,奉黄帝、老子为教祖。张角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十余年间,徒众达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熹平五年(176年),司徒杨赐曾上书灵帝,请求诛杀太平道的渠帅,以免酿成后患。可见太平道已引起统治阶级严重注意。以后张角加紧部署起义,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鼓舞农民起来推翻东汉王朝的统治。
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太平道大方马元义多次往来京师,物色宦官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光和七年(184,甲子年)初,张角命令马元义调动荆、扬等地徒众数万人向邺集中,约定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但预定起事前一月,张角弟子唐周上书告密,马元义被捕,惨遭车裂。洛阳百姓和太平道徒被杀的达千余人。灵帝随即下令冀州官府搜捕张角等起义领袖。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于是三十六方“一时俱起”。灵帝慌忙下令州郡修理兵器,加固城防,派何进率左右羽林和五校尉营镇守洛阳,在洛阳附近增置八关都尉。又派遣皇甫嵩、朱儁、卢植等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并解除党锢,赦免党人,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黄巾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统治阶级因而诬称之为“蚁贼”。起义初期,黄巾军的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各自为战,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取得了很大胜利。张曼成率领的南阳黄巾攻克郡城,杀太守褚贡。波才率领的颍川黄巾打败右中郎将朱儁,并将左中郎将皇甫嵩围困在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汝南黄巾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杀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巨鹿附近的农民俘虏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张角率领冀州黄巾攻下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北中郎将卢植引兵反扑,未能得逞。灵帝改派东中郎将董卓进攻张角,同样遭到失败。与此同时,在黄巾军的鼓舞下,各地还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农民武装。他们有的打着黄巾军的旗帜,有的自立名号。如汉中五斗米道首领巴郡人张修领导的起义,被称为“米贼”。在冀州一带,分散的农民军更是不可胜数。
黄巾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弱点,如起义军各自为战,未能协调配合;人数虽多,却缺乏战斗经验,以致使东汉王朝能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各地豪强地主利用宗族关系,组织地主武装与起义农民为敌,也增加了黄巾军的许多困难。东汉王朝为了确保京城洛阳的安全,首先进攻颍川黄巾。波才领导的黄巾军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被皇甫嵩乘夜纵火偷袭,曹操、朱儁又协同进攻,使数万起义农民惨遭屠杀。陈国、汝南和东郡的黄巾军也相继失败。之后朱儁领兵进攻南阳黄巾军。双方争夺宛城,战斗十分激烈,黄巾军三次失而复得,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但由于未能主动出击,丧失许多有利战机,加以首领韩忠动摇,使宛城终于失守。突围的黄巾军向精山(今河南南阳北)转移,被官军追击,大部牺牲。冀州黄巾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当年十月,皇甫嵩率官军偷袭黄巾军营,张梁阵亡。三万多黄巾军惨遭杀害,五万多人壮烈投河而死,张角被剖棺戮尸。张宝也随即兵败于下曲阳而阵亡,十余万黄巾军被杀害。

历史意义

播报
编辑
黄巾军
张角为首的黄巾军主力被镇压之后,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仍然坚持斗争。中平五年,黄巾余部郭大等在白波谷(今山西襄汾)聚众起义,攻打太原、河东等郡。同年,青、徐黄巾余部再起;益州马相、赵领导农民起义,也自号黄巾,旬月之间,攻破广汉,巴郡、犍为数郡,杀益州刺史郗俭。青州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战斗力也很强。他们长期在青、徐、兖、冀四州流动作战,给当地的封建割据势力和豪强地主以沉重的打击。后来青州黄巾虽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编,但徐和、司马俱和管承领导的黄巾军仍分别在济南、乐安、长广等地活动。济南黄巾一直坚持到建安十二年(207),还攻杀了济南王刘赟。冀州的农民军有博陵张牛角常山褚飞燕(张燕)以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等部。这些名号大都反映了起义首领的某些特点。他们经常活动在常山、赵国、中山、上党、河内一带,多者两三万人,少者六七千人。后来张燕联络各支农民军,众至百万,号黑山军。东汉朝廷无法用武力清剿。于是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以图瓦解起义军。曹操平定冀州时,张燕率众投降。余部在此之前也先后为曹操和袁绍所镇压。
黄巾起义从灵帝中平元年到献帝建安中叶,持续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英勇斗争。黄巾起义事先经过长期准备,组织比较严密。它公开宣布要推翻东汉王朝,建立农民自己的政权,比以前的农民起义有显著的进步。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他们先后都被残酷镇压。黄巾余将也对后来的三国发展有很大助力,并促进了群雄割锯的局面。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