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事关医疗、医保、医药,今年医改工作有了新部署

中国网 2024年06月14日

      中国网6月14日讯(记者 赵晓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6月14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聚焦促进医保医疗医药(简称“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个重点,明确了七方面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加强医改组织领导,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全面深化医改责任,巩固完善改革推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

      探索建立医疗、医保、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和监管联动机制

      探索建立医疗、医保、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和监管联动机制,是今年的医改重点任务。谈及如何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李斌指出,在政策协同方面,要加强党对深化医改的全面领导,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跨部门工作机制,使制定的各项改革政策目标一致、措施协同、落地有声,提升治理的整体效能。

      “在这方面,多地已开展了有益探索,其中重庆通过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专项改革工作专班,集中研究推进、解决医改重要事项和问题,并明确相关部门轮值负责专班日常工作,推动各项医改工作稳中求进。”李斌说。

      在信息联通方面,要把“三医”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费用一站式结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规范查询、远程医疗、异地就医等业务应用场景为重点,切实提高协同治理、运行评价等决策和服务能力。目前,海南等地积极探索打通医保、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药品专网,努力实现实时统计分析数据共享,在数据调用方面做到数据的即时调用共享。

      在监管联动方面,治理医药领域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强化部门联动,全链条加强监管,形成“三医”标准统一、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监管格局,通过建立健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将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参加集采的门槛

      进入集采的药品和耗材价格往往会有较大降幅,如何保证集采品种能做到降价不降质?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表示,为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量,主要采取了设定质量入围门槛、建立质量监管的协同机制、开展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三方面的措施。

      黄华波介绍,在设定质量入围门槛方面,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对企业和产品资质作了规定,将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参加集采的门槛,避免在竞争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质量监管方面,将国家和地方集采中选企业信息与药监部门共享,药监部门将中选产品列入监管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中选产品出现的质量相关问题,医保局和药监局联合开展处置,采取取消中选资格、纳入“违规名单”等惩戒措施,持续释放质量问题“零容忍”信号。

      “国家医保局还委托全国3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开展了两期集采中选仿制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目前覆盖前3批集采37种临床使用广泛的药品。研究结果显示,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是等效的,说明国产仿制药的质量整体上经受了考验。现在第三期的临床疗效和真实世界研究正在开展当中,这一期覆盖了第4、5批集采的20多个品种,我们还会陆续发布研究成果。”黄华波说。

      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8000名左右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也是主要抓手,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便群众就近看病、看好病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在提升基层能力方面,李斌介绍,今年将加强中心卫生院能力建设,提升设备配备水平和医疗服务综合能力,重点加强儿科、呼吸科、口腔科、康复科等短板科室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促进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为重点,增强县域整体服务能力,使更多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较好诊治。

      此外,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落实基层便民惠民10项举措,不断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感受度。

      李斌强调,要给基层派“外援”,组织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医院和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支援村卫生室,通过“组团式”帮扶,建立名医工作室、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切实促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还要培养‘骨干’人才,今年将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8000名左右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持续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着力提升基层骨干人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健康管理能力和传染病的识别、处置等能力。指导各地推进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和编制等待遇保障工作,吸引大学生村医稳定服务农村。”李斌说。

      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托育服务立法

      “一老一小”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在婴幼儿照护方面,李斌介绍,今年将积极开展立法调研,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托育服务立法。扎实推进“十四五”托育建设工程,扩大托育服务的有效供给。

      此外,实施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指导30个项目城市按要求加快建设,着力围绕方便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等方面加大探索创新。联合全国总工会开展全国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托育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评选公布一批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积极支持用人单位建设托育服务设施,满足职工和群众的需求。

      在老年健康服务方面,李斌表示,今年首先要提高老年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实施老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开展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广泛普及老年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行动以及老年口腔健康、营养改善、心理关爱和痴呆防治等专项行动,解决好老年人的特殊健康问题。

      其次,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推动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建设,在医疗机构推广老年健康综合技术的评估。建立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同时,还将积极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保障,实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安宁疗护人才能力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培训项目,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在推动价格和医保政策上加大老年健康服务的保障力度。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增加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李斌说。

      编审: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