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花式整活”,“不严肃”的毕业典礼也可爱

齐鲁晚报网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不少毕业生“显眼包”属性大爆发,在毕业典礼上花样百出,给老师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典礼上,有博士穿着“派大星”布偶服现身拨穗仪式,老师面带微笑为其拨穗;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硕士,则在毕业典礼上装扮成一只哈士奇,让拨穗老师十分震惊;在大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上,一名同学上台后突然掏出香槟杯,邀请校长一同开香槟庆祝,随即一饮而尽。大学生们形形色色的“整活”创意和举动,使这个毕业季显得格外热闹,也让不少年轻网友直呼“有趣”。

      与标准、传统的毕业典礼流程不同,这些学生的做法显然是新颖、出挑的,甚至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不过,面对这些略微“出格”的举动,几乎所有参加毕业典礼的老师都选择了包容与配合。在学生之间,这些举动也颇受好评——上述场景发生时,台下热烈的鼓掌和欢呼便是最有力的证明。至于围观网友,更是纷纷加入“整活”队列,有人在“毕业典礼开香槟”的视频下留言“还是你懂老师啊,老师站一上午早就渴了”。

      面对此情此景,很多人会发出感慨“毕业典礼变了”。或许有人担心:毕业典礼这样的大事,真的可以如此轻松吗?其实这个问题,不妨放平心态,大大方方地回答:当然可以!从本质上看,更加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不仅能为毕业典礼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在最后的校园时光里,为毕业生的人生留下更丰富的色彩。

      大学的毕业典礼是一个独一无二且意义重大的场合,但正式、隆重并不代表其必须严肃、呆板。对待一场在人生中具有独特意义的活动,年轻人既可以把这当作最不容轻慢的“庄严时刻”,也可以将其视为可以快意潇洒的“庆典时刻”。

      社会学者韩炳哲认为:节日是不会消逝的时刻,它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神圣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毕业季和毕业典礼,正是一个独属于毕业生的特殊节日,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停下来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学校在策划、组织毕业典礼时,自然要着重考虑传统与大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毕业体验感”。因此,不论是教师与校领导的集体出席,还是秩序井然的拨穗礼,都是毕业典礼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元素的存在,给毕业典礼染上了一层相对严肃的底色,毕业生们也愿意享受这种严肃的仪式感。但是,如果有学生希望以更具个性的方式享受属于自己的“神圣时间”,这份底色也并非不可更改,完全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学生“花式整活”。

      只要不违背校规校纪与公序良俗,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个难忘的毕业季。不管是刚刚经历毕业答辩,还是即将踏入职场或攻读更高的学位,有太多事需要他们以严肃的心态谨慎面对。这时,一个轻松的毕业典礼,不仅不会显得过度散漫,反而能让学生有不同寻常的感受,成为其生命中的一抹亮色。

      面对毕业生的“花式整活”,有些老师尽管可能一时反应不过来,甚至有疑惑和不理解,但都满足了学生的“花样要求”并为他们祝福。怀有一颗包容之心,才是教育的最佳选项。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说到底,学生才是毕业典礼的主角。

      (作者:杨鑫宇,来源:中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