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上清宫

[shàng qīng gōng]
中国第一座以“宫”命名的道观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上清宫,位于河南洛阳邙山翠云峰是中国第一座以“宫”命名的道观[17]道家鼻祖老子与道教创始人张道陵[20]在此修道而被尊为“道源”、“祖庭”,[6]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无拳的发源地。[13][18]
上清宫原为隋炀帝时期所建的老子祠,又称老君庙[28]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建为上清宫[4],是当时的国家级建筑,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上清宫”名字出现的道教名观。后相继改名为太微宫、玄元皇帝庙、太上玄元皇帝宫。[5]宋朝时期,宋太宗仿建洛阳上清宫于汴梁城,继而普及全国。[3]金元时期荒废,后多次重修,民国时亦曾整修。抗日战争期间惨遭日军炸弹破坏,仅翠云洞和洞上平台、三间五脊歇山顶老君殿幸存。
1960年,上清宫被洛阳市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对墙体、房顶进行了抢救性修缮。2017年维修月台。[11]
中文名
上清宫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310国道[2]
开放时间
00:00-24:00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吴道子壁画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河南洛阳
建议游玩时长
0.2个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全年
别    称
太微宫、玄元皇帝庙、太上玄元皇帝宫[5]老君庙[28]
文保级别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

地理位置

播报
编辑
上清宫颈估记位于洛阳市老城西北隅4公里。坐落在邙山翠云峰上,为洛芝笑备鸦炼巴备阳北郊的制汗拒射高点。山虽不高但地势险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若辣陵云,故称“翠云峰”。
在上清宫南边和邙山岭下,有玉清、下清二宫脚兰。下清宫规模较小,但十分紧凑幽静。附愉葛近尚脚战厚有道士墓塔5座。[1]

建制沿革

播报
编辑

隋唐兴建

隋炀帝时期,在邙山翠云峰建有老子祠(一说为老君庙 或 老子庙[6])青牛观
唐高宗龙朔二年 (公元662年),高宗李治移驾洛阳宫,询问附近有何古圣灵迹,洛阳父老乡亲们上奏说:“皇城北山先有老子祠,每祈请,立有福应。”于是李治便诏令洛州长史许力士将老子祠改建为上清宫,[4][21]用以镇鬼。许力士在邙山挖到一块古石碑,是西晋仙人帛和的墓碑。上清宫建造完毕后,李治下令设坛祭神,于是邙山上空出现太上老君现身的海市蜃楼景观,百官看到后都进表称贺,李治大悦。[22]
乾封元年 (公元666年),唐高宗追尊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乃改洛阳上清宫为太微宫,奉祀太上玄元皇帝。[5]
仪凤四年(679年),唐高宗李治让道士郑元隐等二十四人在上清宫做大型道场,李治亲临。高宗、武后、诸王、公主及百官都亲见太上老君骑白马腾空而至,[25]“乃见老君乘白马朱骏,并二青衣童子降于坛上,祥光照映”,说道:“我孙可享国运长久!(永绥宝祚,克享无期者也)”高宗激动万分,邙山之巅一片欢呼。[23-24]
李治认为老君的降临是先祖对自己的褒扬,特下诏,令上清宫道士隶属宗正寺,也就是认可道士为皇室本家。这样一来,上清宫真正成了李唐皇室的皇家道观,道士的地位空前提高。[23]
文明元年(684年)九月,太后武则天改元“光宅”,并追尊老子之母为“先天太后”,这位女性尊神对应的正是以母后身份临朝的武后。武后在继承高宗弘道遗志的同时,又借道教抬升自身地位。《改元光宅赦文》规定在洛阳老君庙(上清宫)为先天太后敬造尊像。[26-27]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为了活跃东都道教气氛,玄宗请全国著名道士来上清宫讲学。李白最佩服的道士吴筠、张果都来到了洛阳。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下诏在西都建太清宫,在东都扩建上清宫,在全国各地建起成百上千座道观。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唐玄宗下诏在两京、各州建“玄元皇帝庙”,简称“玄元庙”。并设“崇玄学”。置西京玄元庙于太宁坊,东都玄元庙于积善坊旧邸。[9]但洛阳百姓不愿看着邙山上清宫被改建到洛水以南的积善坊,便纷纷抵制,唐玄宗只好作罢。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八月丙寅,唐玄宗改“玄元皇帝庙”为“太上玄元皇帝宫”,简称“玄元宫”。[7]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三月壬子,复名太微宫。[5][8][12]

宋朝沿用

宋太祖曾驾幸西京洛阳,遇到阴雨天气,到上清宫祈祷天晴。这一祷告,雨还真停了。
宋太宗赵光义,也十分看重上清宫,但由于他长住汴梁,难以亲近洛阳上清宫,便于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正月下诏,在汴梁城内仿建了一座上清宫,和洛阳上清宫的格局一模一样。从此弄得大宋地盘内到处都是洛阳上清宫的复制品。天下的上清宫越来越多,这对宣传洛阳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从此上清宫已非洛阳独有,却又是一件憾事。
宋真宗3次驾幸洛阳上清宫,称赞老子为“至道大德”。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二月,他率领百官来到上清宫,与民联欢,大宴三天,这有史以来首次民俗意义上的天子崇道举措,使上清宫名声大振
宋徽宗赵佶尤其喜欢道教,被称为“道君皇帝”,对洛阳上清宫进行收编,收归中央秘书省直接管辖。

金元荒废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外患突来,金人南侵,万千铁骑,踏平中原,徽、钦二帝被俘虏,中原地区包括洛阳在内,统统被纳入金王朝版图。金代的上清宫,全仗着唐宋遗存的文化余音,勉强在那里嘤嘤吟唱,不过维持着香火罢了。[3]
元代,朝廷倡导喇嘛教,上清宫更加边缘化了,许多房舍带着战争的创伤,在风雨中飘摇。它被冷落、被遗忘、被遗弃在翠云峰上。上清宫虽然破败,但未曾闭门落锁。[3]

明清修缮

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手里,上清宫迎来了一次大的转机。
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道士张玄募钱重建,以山高风大,改殿顶小瓦为大型釉瓦(俗称琉璃瓦),屋脊置铁瓦,故称大殿为铁瓦琉璃殿,今庙内尚存其时铁瓦数块。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开始,他下令大规模重修上清宫,工程整整进行了3年,终于使上清宫容颜大变。[3]
清代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巡府阎兴邦、1730年(雍正八年)知府张汉鼎等均重修。修后庙宇,殿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有戏楼、山门、一、二、三殿;以及配殿廊房等。
此后,洛阳民众也多次捐资修缮上清宫,由于需要修葺的地方太多,捐款有限,往往只能维修一两处,杯水车薪,顾此失彼。
清朝统治将近300年,上清宫全靠地方官员和洛阳民众筹资维持,洛阳人看着上清宫,就像看着皇帝的破龙袍一样,虽然知道那是一件宝贝,但就是力不从心,难以将其恢复原样,只好一针一线,缝一年,补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但总算没有让它消失,就这样慢慢地熬过了清代,走到了民国初年。[3]

近现代

1944年,抗战时期,上清宫为日寇飞机炸毁,[15]有山门、翠云洞、玉皇阁等建筑幸存。
1957年,洛阳市宗教局拨款3000元维修上清宫,修复工程于当年8月动工,修缮了翠云洞上面的玉皇阁,粉刷并修补了翠云洞的裂缝,还对东西寮房进行了维修,使上清宫的面貌焕然一新。 [14]
1960年,上清宫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期间,上清宫遭到冲击,翠云洞中的十帝阎君、救苦天尊塑像被砸碎;玉皇阁中的玉皇大帝巨像被扳倒、砸毁,多年收藏的经书被焚毁。
“文革”结束后,师惟新把上清宫翠云洞中的救苦天尊牌位、玉皇阁中的玉皇大帝牌位重新立了出来,维持这里的道教氛围。[14]
2016年,上清宫古建筑出现了墙体裂缝酥碱,房顶瓦面残损漏雨等病害,区文物旅游委员会积极申请资金,委托有资质单位对上清宫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修缮。
2017年,区文旅委又申请市、区两级资金,对上清宫老君殿后月台和大殿月台进行了保护维修。[11]

人文活动

播报
编辑
上清宫是道家学派和道教的发源地,老子曾在此处酝酿《道德经》、创立道家学;道教的开山祖师张道陵、万古丹经王魏翱(魏伯阳)帛家道开山祖帛和、全真道开山祖王重阳等人都曾在此处修炼,创立各自的道派[19]

老子悟道

道家之源碑
东周时期,老子李耳在洛阳北邙翠云峰上清宫之地炼丹养生,创立了道家思想,被认为是道教的始祖,上清宫因而成为道教的发祥地。

张道陵修道

继老子之后,中国道教的开山祖师张道陵也来到上清宫之地修炼。张道陵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辞官后北上洛阳,在翠云峰住了下来,一心修炼。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皇帝听说张道陵有道行,三次诏令其入朝为官,张道陵坚辞不受。为不受干扰,他离开修炼了二十年的上清宫之地另辟山林。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正一道”,成为道祖。张道陵去世后,其孙张鲁传道30年,后被曹操征降到洛阳,“五斗米道”随之传入洛阳。[10]

帛和创道

西晋时期,辽东帛和也来到洛阳北邙山翠云峰上清宫之地修道,后创立了帛家道[10]

王重阳传道

南宋时,王重阳48岁入道后,一路乞讨向山东传道,途经洛阳,来到上清宫,参观了上清宫各大殿的神像、壁画。此后,王重阳领着七个弟子,在山东登州莱州宁海州传道,两年内先后建立了“三州五会”,53岁时逝去。多年后,王重阳的七个弟子中有四个又来洛阳传道,并且各自创立了一个教派。谭长真在洛阳朝元宫传道,创建了全真南无派孙不二在凤仙姑洞传道,创立了全真清静派刘长生在云溪观传道,创立了全真随山派;丘长春在嵩山崇福宫传道,创立了全真龙门派[10]

南无拳发源地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南无派掌门人谭处端[19]回到洛阳,在翠云峰担任上清宫住持,并在此创立了养生与技击相结合的新拳种,并以“南无”命名,即“南无拳”。[13]

宫观规模

播报
编辑
上清宫规模宏伟,殿堂巍峨,门外有石狮石马,内有吴道子所作壁画《吴圣图》和《老子化胡经》,十分辉煌壮观。历代文人墨客涉足山巅,南望伊洛平原,古都尽收眼底。瞻仰上清宫,写下了不少美丽诗篇,杜甫有“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著名诗句,苏东坡题字留念。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航拍上清宫
上清宫是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共有五进院落。山门之外,是一座高大的舞楼。

四帅殿

一进院有四帅殿,是主殿,两边还有配殿。

老君殿

老君殿
二进院有老君殿,歇山单檐,大三开间,老君塑像端坐其中。上清宫刚建成两年(嘉靖三十四年),洛阳发生强烈地震,上清宫大型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唯有老君殿上覆铁瓦,丝毫无损,此后便被人们称为铁瓦殿。

三清殿

三进院为三清殿。

翠云洞

翠云洞
四进院为翠云洞。翠云洞的名称由翠云峰而来,洞内塑老君神像,敬奉的是老子。[16]有十帝阎君、救苦天尊塑像。[14]门前有对联“在阳世任凭你奸险毒辣害人智谋深似海,到阴曹难逃我剜拔剐炸惩凶冥律法如山。”[16]

玉皇阁

五进院为玉皇阁,内有玉皇大帝巨像。[3][14]门前有对联“皇矣上帝位尊而上极无上,大哉玄穹道妙而玄之又玄。”[16]

价值影响

播报
编辑
上清宫为中国的道教文化传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河南洛阳上清宫,是中国第一座以“宫”命名的道观。道观的名称屡经变更。在汉代,道观称为“治”。晋朝,称为“庐”、“靖”、或者“治”。南北朝时,南方称“馆”,北方多称“观”。直至唐朝,“宫”的称谓开始出现,寓意道教建筑可以和皇帝居所相提并论。[17]

文艺作品

播报
编辑
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49年登上玄元皇帝庙,一览洛阳的山河形势,遂作《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一诗,[15]写出“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名句。
唐代画圣吴道子在此绘了《五圣千官像》。
宋代的苏东坡也曾于此刻石题句。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可乘坐36路公交前往。
上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