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和孝镇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下辖镇
和孝镇,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地处汝南县境南部,东邻梁祝镇,南、西部与常兴镇为邻,北与东官庄镇接壤,距汝南县城28千米,[2]区域总面积75.96平方千米。[5]
西汉时,和孝镇境域属宜春县;1987年6月,撤销和孝乡,设立和孝镇。[2]截至2018年末,和孝镇户籍人口为35183人。[5]截至2020年6月,和孝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3]镇人民政府驻和孝社区中正街36号。[2]
2019年,和孝镇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75.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72万元。[1]
中文名
和孝镇
外文名
HeXiao Town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地理位置
汝南县境南部
面    积
75.96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和孝社区中正街36号
电话区号
0396
邮政区码
463331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豫Q
人    口
35183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播报
编辑
西汉时,属宜春县。东汉时,属北宜春。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汝阳狱阿县。
民国二年(1913年),属汝南县,建立和孝镇永懂付公所。
1949年,夜断驼设第十区政府。
19祖背举56年2月战料,设和棕厚婚胶孝中心乡。
1958年8月,成立和孝公社。
1983年12月,和孝公社改称和孝乡。
1987年6甩询键月民体鸦,撤销和孝乡,设立和孝镇。[2]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截至2011年末,和孝镇下辖和孝1个社区,吕屯、黄寨、前王楼、林阁、林楼、郭庄、黄屯、小田庄、邱井、赖大庙、梁岗、薛岗、新集、陈屯、后马15个行政村。[2]
截至2020年6月,和孝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和孝社区、新集村、赖大庙村、薛岗村、陈屯村、邱井村、梁岗村、林阁村、黄寨村、前王楼村、后马回族村、林楼村、郭庄村、黄屯村、吕屯村、小田庄村,[3]镇人民政府驻和孝社区中正街36号。[2]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和孝镇地处汝南县境南部,东邻梁祝镇,南、西部与常兴镇为邻,北与东官庄镇接壤,距汝南县城28千米,[2]区域总面积75.96平方千米。[5]
和孝镇

地形地貌

和孝镇地处丘陵区,南部有丘岗。[2]

气候

和孝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兼有南北两种气候带特征,四季分明,春暖秋凉,夏热冬冷,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4.9℃。[2]

水文

和孝镇境内河道有吕岗河、文殊河;最大河流吕岗河从常兴镇入境,由南至北流经境内小田庄、吕屯、薛岗、梁岗、大庙、邱井、新集,境内长11.2千米,流域面积600平方千米。[2]

自然灾害

和孝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干旱等;严重干旱平均每两年1次,其中1992年和2000年干旱最为严重,全年干旱。1989年6月,暴雨成灾,农作物减产。[2]

自然资源

2011年,和孝镇有耕地7.9万亩,人均2.2亩。[2]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11年末,和孝镇总人口有3062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81人,城镇化率20.2%;另有流动人口105人。总人口中,男性15807人,占51.6%;女性14814人,占48.4%;14岁以下7114人,占23.2%;15—64岁20368人,占66.5%;65岁以上3139人,占10.3%;以汉族为主,达29588人,占96.6%;有少数民族1033人,占3.4%。2011年,和孝镇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4.5‰,每平方千米403人。[2]
截至2017年末,和孝镇常住人口为33516人。[4]
截至2018年末,和孝镇户籍人口为35183人。[5]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11年,和孝镇财政总收入429.8万元,比2010年增长20.6%;人均财政收入126元,比2010年增长20%。2011年,和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938元。[2]
截至2018年末,和孝镇有工业企业49个,其中规模以上1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6个。[5]
2019年,和孝镇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75.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72万元。[1]

农业

2011年,和孝镇生产粮食3.3万吨,人均937.8千克。2011年,和孝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8万亩,产量1.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等。2011年,和孝镇水果主要品种有梨、桃。[2]
和孝镇粮食作物以小麦、花生、玉米为主。2019年,和孝镇种植业年产值达2亿元,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1万亩,产量56000吨,花生种植面积6万余亩,产量28000吨;种植中药材近8000余亩,蔬菜1000多亩,葡萄、冬梨、冬桃等600余亩;生猪养殖4.6万头,年末存栏0.9万头;羊饲养量近1万只,年末存栏0.3万只;牛饲养量0.2万头,年末存栏0.06万头;家禽饲养量28万羽;畜牧业总产值达0.91亿元。[1]

工业

和孝镇工业以机械加工、面粉加工、水泥砖制作等为主导产业;是铁制农具生产基地。2011年,和孝镇工业总产值为4.5亿元。2011年,和孝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职工83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740万元。[2]
和孝镇工业基础薄弱,都是一些小型的加工企业。截至2019年末,和孝镇有1个大型面粉厂,1个农机加工厂,1个生物质炭厂。和孝镇工业企业主要是粮、油的初级加工,面粉生产、小型的农机具加工企业,以及废弃秸秆再利用,劳动密集型的缝纫、纺织等加工企业。[1]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和孝镇有商业网点163个,职工579人。2011年,和孝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4亿元。[2]
和孝镇全景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和孝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98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7所,在校生3231人,专任教师1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末,和孝镇第二初级中学有在校生2165人,专任教师95人。2011年,和孝镇教育经费达29万元,比2010年增长40.1%;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4%,比2010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2]
截至2019年末,和孝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200余人,专任教师63人;小学14所,在校生2257人,专任教师20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68人,专任教师7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1]
和孝镇黄屯小学

文化事业

1998年10月,和孝镇建有线电视台。截至2011年末,和孝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数为1.7万户。[2]
截至2011年末,和孝镇有文化艺术团体4个,会员22人,其中团体会员10人,个人会员2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演职人员39人;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69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3个,建筑面积390平方米,藏书10万册;文化从业人员16人。[2]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和孝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有和孝镇卫生院1家,村卫生所16个;病床3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388万元;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7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1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人、执业(助理)医师0.5人、注册护士0.3人。2011年,和孝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548人次,住院手术363台次,出院病人478人次。2011年,和孝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92/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万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5‰、3‰。[2]
截至2019年末,和孝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64张,固定资产总值51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7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11人,其它卫技人员5人。[1]

社会保障

2011年,和孝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74户,人数129人;城市医疗救助4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医疗保险129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07户,人数1265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0人,分散供养251人;农村医疗救助221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49人次,共支出24.19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09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8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2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2.3万元,比2010年增长7%;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万元,接收捐赠衣被80件;有1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0人。[2]

基础设施

截至2019年末,和孝镇有自来水厂1座;全年铺设干线水管10千米,生产能力300吨/日,年生活用水1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9.9%;拥有8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1座,有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1000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8条,总长度800千米,用电负荷2680万千瓦;售电量累计完成3780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1]

交通

播报
编辑
截至2011年末,和孝镇有县级公路1条,境内长13.4千米;乡级公路2条,境内总长12.1千米;村道15条,总长67千米。[2]和孝镇有省级公路开龚路穿境而过。
和孝镇地图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 地名由来
和孝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和孝社区而得名。[2]
  • 文物古迹
和孝镇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备台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宜春城、汉三王墓遗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