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冀州区

河北省衡水市下辖区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冀县(河北省衡水市冀县)一般指冀州区
冀州区,隶属于河北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西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介于北纬37°18′40″-37°44′25″,东经115°09′57″-115°41′07″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总面积91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全区下辖6镇4乡,常住人口37万人。[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冀州区常住人口304854人[30]
冀州区于春秋时期始制为鲜虞国[2]2016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冀州市,设立衡水市冀州区,以原冀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冀州区的行政区域。[2]冀州区先后荣获“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3]、“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4]、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河北省2017年度洁净城市[6]、省级卫生城市[7]、省人居环境进步奖[8]、省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9]、河北省首批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10]”等荣誉称号。
2017年,冀州区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2亿元、55.5亿元、44.3亿元,分别增长3.6%、5.4%、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7亿元,同比增长1.2%。2020年,冀州区GDP111亿元。[32]
中文名
冀州区
外文名
Jizhou District
别    名
冀县信都冀州市
行政区划代码
131103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河北省衡水市
地理位置
衡水市西南部
面    积
918 km²
下辖地区
6镇4乡
政府驻地
冀州镇冀新西路239号
电话区号
0318
邮政编码
0532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304854 人
著名景点
竹林寺旅游风景区、滨湖公园、冀宝斋博物馆灵秀山庄、碧水湾港
火车站
冀州站
车牌代码
冀T
地区生产总值
111 亿元[32](2020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春秋时期,北方戎狄纵横河北,现冀州区境曾属白狄鲜虞国[2]
公元前489年,鲜虞国为晋所灭。冀州区改为晋国的东阳地区。
战国时期,公元前295年,现冀州区境改属赵国
始皇元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两级制,划天下为三十六郡。现冀州区境属巨鹿郡
西汉至宋代,冀州的治所大多设在信都(今冀州区旧城)。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置信都郡,治所设在信都,即冀州区的旧城。信都郡下设信都县等诸县,其中现冀州区境内设置了四个县,即:信都县扶柳县昌成县辟阳县。信都郡和信都县两级治所都在冀州区旧城。
西汉高后六年(前182年),将信都郡改为信都国,治所仍在信都(现冀州区旧灶慨蜜城)。
西汉建昭二年(前37年)广川国改称信都国。信都国仍属于冀州,信都国所辖区域与原广川国相比没有变化,且现冀州区境内设置的四县也没有变动,信都国和信都县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区旧城)。
东汉,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州仍没有固定治所,东汉后期,州的治所才开始固定下来。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东汉初无固定治所),冀州下设信都、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国、巨鹿、渤海、魏九个郡(国)。
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明帝封欠项自己的六儿子刘党为乐成王,改信都郡为乐成国。乐成国仍属于冀州,乐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区旧城),在现冀州区境内设置了三个县:信都县(今冀州区旧城)、扶柳县(今冀州区扶柳城)、辟阳县(今冀州区安兴一带)没有变动。
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安帝封章帝之孙刘德为安平王,改乐成国为安平国。安平国仍属于冀州,冀州区境内设置三县,即:信都县、扶柳县、阜城县。
东汉延光年间,州的治所开始固定下来,冀州治所在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冀州的下辖区域没有变化。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安帝将安平国改为安平郡。安平郡仍属冀州,安平郡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区旧城)。中平年间,冀州州治迁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
三国冀州属曹魏,魏国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2]
黄初二年(221年),魏国划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冀州下辖安平、赵国、巨鹿、平原、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中山、常山、乐陵等十三个郡(国)。
泰始元年(26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安平郡改为安平国。冀州下辖包括安平国在内的诸郡。
晋太嫌旬企康五年(284年),安平国改为长乐国。长乐国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区旧城),辖区和现冀州区境内设置的两个县都没有变化。
晋惠帝之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鲜卑、氐族等少数民汗趋姜循族入主中原,冀州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和后燕,随所属国家的变换,冀州的治所经常变动。
南北朝北魏时(396年)将全国分为冀州等诸州(相当于今省级),冀州辖长乐、武邑、渤海三郡,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旧城)。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掉郡一级,实行州、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冀州等诸州(地区级),
隋开皇六年狱匙分信都县,设置长乐县(今冀州区旧城);开皇十六年分长乐县,设置泽城县(今冀州区扶柳城)。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行郡、县两级制,冀州改为信都郡,辖域未变,郡治在信都(今冀州区旧城)。同时,信都县和泽城县均并入长乐县。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冀州为魏州,州治仍在信都(今冀州区旧城)。
唐咸亨三年(672年)复名冀州。[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都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冀州,所领县由九个改为六个,即信都、南宫、堂阳、枣强、武邑、衡水等六县。
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改信都县为尧都县。
五代将辖域分为河北道等诸道,河北道下辖冀州等诸州。
宋朝河北东路下辖冀州等诸州,冀州治所在信都。现冀州区境内只设信都一县。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冀州归属金国。
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置冀州。冀州治所仍在信都。冀州属河间府,隶河北东路。
贞祐元年(1213年)蒙古兵攻占冀州。
淋遥白元朝冀州直属真定路,隶属燕南河北道(省级)。[2]
明朝冀州(地区级)属真定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除信都县,归冀州直辖。
清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升为直隶州,直属朝廷布政司所辖。
民国三年(1914年)裁撤直隶州冀州,设立冀县,属直隶省的冀南道(地区级)。
民国三年(1915年)改属大名道(地区级)。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一级,冀县隶属河北省。[2]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南宫行政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15日,冀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冀县设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9日,日军侵占冀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民国冀县政府自行消亡。
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15日,冀县属中国共产党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区十四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二九”后,归冀南六分区领导。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县改属冀南区五专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各边区及交叉村分归原属,恢复旧县治,冀南行署正式命名“冀县人民政府”,并归五专署领导。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属华北行政区冀南五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2]
1952年11月7日,冀县改属石家庄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冀县并入衡水县(亦属石家庄专区)。
1961敬炒迁年7月9日,衡水大县分开,冀县、枣强划出,合为冀县。
1962年1月婚删1日,析冀县为冀县、枣强两县,冀县仍为原建制。同年6月27日复置衡水专区,冀县仍属衡水专区。
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冀县依然属之。[2]
1993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冀县撤县建市。
2016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冀州市,设立衡水市冀州区,以原冀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冀州区的行政区域。[2]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截至2019年,冀州区下辖冀州镇官道李镇南午村镇周村镇码头李镇西王镇门家庄乡徐家庄乡北漳淮乡小寨乡共6镇4乡,区政府驻冀州镇冀新西路239号[11-12]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冀州区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西南,介于北纬37°18′40″-37°44′25″,东经115°09′57″-115°41′07″之间。东邻枣强县,西偏南与邢台宁晋县毗邻,西北与石家庄辛集市、衡水市深州市接壤,南接邢台市南宫市,西南与邢台市新河县为邻,北隔衡水湖与衡水市区相望。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9.58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7.180千米,总面积917.1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858.8433平方千米,占93.6%,水域58.3267平方千米,占6.4%。[13]
衡水市冀州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冀州区是古黄河、漳河滹沱河等水流冲积而成的低洼平原;[14]东南部和西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海拔高度为21.5至26.5米,地势较为平坦。[1]

土壤

冀州区土壤质地比较适中,沙壤质和轻壤质土壤占总土种的85.3%,是粮食、棉花生长发育较理想的土壤,中壤质土壤占总土种的14.7%,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耕地面积较大,土壤类型较多。地势平坦,部分土壤土体结构不良,母质含盐碱量较高。[14]

气候

冀州区位于北半球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少,属半湿润区。
冀州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光热资源比较丰富,1966至2006年多年平均气温13.10℃,多年平均降水量461.80毫米。气候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大风、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较多,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5]

水文

冀州区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流域南排河水系,境内河流较多。东有老盐河故道,南有索泸河。西南与西部有西沙河与滏阳河。在根治海河中兴建的滏阳新河、滏东排河横贯境内,是行洪排水主要河道。[16]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土地资源

根据2009年土地第二次调查数据,冀州区农用地面积71994.4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78.5%;建设用地总面积11309.4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12.3%;未利用地面积8413.3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9.2%。[17]
  • 农用地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59743.1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65.1%,园地面积3879.9公顷,占冀州区土地面积的4.2%;林地面积1912.6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2.1%;其他农用地面积6458.8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7.0%。
  •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的面积9763.5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10.7%,包括城市用地1206.9公顷、建制镇368.7公顷、农村居民点7580.0公顷、采矿用地511.7公顷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96.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124.2公顷,占冀州区总面积的1.2%,包括交通用地605.0公顷和水利用地519.2公顷;其他建设用地421.7公顷,占冀州区总面积的0.5%。
  • 其他土地
水域用地面积5274.5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5.8%;自然保留地面积3136.7公顷,占冀州区土地总面积的3.4%。[17]

水资源

冀州区境内地上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外来客水、石津渠水三部分组成。冀州区地表水可利用水资源为5243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资源为700万立方米,合计为5943万立方米。[14]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在冀州境内为57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面积和蓄水量仅次于白洋淀[16]

地热资源

冀州区徐庄、堤里王一带,适于利用松散盖层中的中低温热水。傅官至衡水北沼一带,松散盖层可得中低温水,基岩中可得岩溶裂隙高温热水,矿化度低,水量大,水头高。西王庄、门庄一带,松散盖层可得中低温热水。李瓦窑至枣强张秀屯一带,松散盖层中可得中低温热水,基岩中可得中高温热水。[14]

政治

播报
编辑
张洪涛:衡水市冀州区委书记
门保彬:衡水市冀州区委副书记,提名为衡水市冀州区区长候选人[28]
刘明策:衡水市冀州区副区长[31]

人口

播报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冀州区常住人口304854人[30]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17年,冀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共110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2亿元、55.5亿元、44.3亿元,分别增长3.6%、5.4%、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7亿元,同比增长1.2%。
2017年,冀州区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945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330万元,分别增长8.6%、5%,其中税收占比稳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36239万元。争取利用上级各类财政资金9亿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511.8吨、64.3吨。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14天,比2016年增加108天。
2017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423元、13414元,分别增长10.1%、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8亿元,同比增长11.3%。
2018年,冀州区生产总值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1.5%。[1]

第一产业

2017年,冀州区涉农支出3.3亿元,建设密植果园1.4万亩,新增设施蔬菜600亩、中药材2000亩,分别达到4800亩、1.6万亩。建成10家农业园区,新增规模化养殖场18家,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达到35家,省级以上达到6家,耕地保有量保持78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5500亩、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1万亩,“渤海粮仓科技计划”示范推广15万亩。完成22万亩农田“一提一补”水价改革,39个省市重点村容貌焕然一新,岳良“皇家小镇”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村。垃圾中转站新增配变141台,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桥梁21座,被评为河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2018年,冀州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新增密植果园16000亩、中药材2000亩、设施蔬菜1000亩。新建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场16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培育典型合作社示范社10家、家庭农场300家。
2018年,冀州区推广农业新技术10项以上,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座,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0个以上。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龙头,新增地表水灌溉农田5万亩、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10.5万亩水价“一提一补”改革,小麦季节性休耕3.1万亩,谋划启动3个新示范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第二产业

2017年,冀州区签约项目24个,11个项目列入河北省、衡水市重点,新实施技改项目32个,4个列入河北省重点。新增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5家,装备制造业被评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7年,冀州区新增外贸企业20家,达到120家,外贸进出口额实现5.7亿元,同比增长17%。新增规上企业11家,总数达到97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1.5亿元,增长5.5%,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总数突破400家。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重点工程技术中心1家,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申请专利170件,创建专利优秀品牌5个、省名牌产品7件、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11件,荣获市政府质量奖3个,冀州区被评为河北省第二批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引入优质企业30余家,盘活闲置厂区1000余亩。
2017年,冀州区实施技改项目30个以上,争取5个列入省重点,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年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5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申报专利200件以上。积极与北京跨区域产业协作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对接,引入项目20个以上。争取年内引入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第三产业

2017年,冀州区签约项目24个,10家企业相继落户,新增外贸企业20家,达到120家,4家入选全省首批跨境电商示范企业,外贸进出口额实现5.7亿元,同比增长17%。新增规上企业11家,总数达到97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1.5亿元,增长5.5%。引入优质企业30余家,盘活闲置厂区1000余亩,年末贷款余额112.7亿元,存贷比提高4.8个百分点,达到53%。争取土地指标892亩。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社会保障

2017年,冀州区民生支出19.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5%,转移农村劳动力3108人,新增城镇就业4136人,失业再就业1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帮助859户、1517名贫困人口脱贫。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标准稳步提高,城镇、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1240元、880元,达到7200元、3960元,为7411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763万元。开展助老安康工程,8528名老人享受高龄补贴,资助12060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26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90户。

教育事业

2017年,冀州中学新校区二期竣工投用,在校师生达到1.7万人。投入2400余万元,改善了55所学校办学条件。

医疗卫生

2017年,冀州区第二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加快建设,区医院与码头李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参保职工实现京、津、冀三级以上医院异地就医直接报销结算。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群众有了自己的“健康管家”。

基础设施

2017年,冀州区重点公共场所开通“i-jizhou”免费WIFI信号,建成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系统,免费播出18套节目。

交通

播报
编辑
冀州区境内有邯黄铁路经过,并设有冀州站。
冀州区境内有大广高速、邢衡高速经过;有G106国道、G230国道、G339国道滨榆线等经过。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地名由来

冀州是一座底蕴厚重的历史古城。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重新划分“九州”,冀为“九州之首”。河北省的简称“冀”便来源于此。[1]

方言

冀州方言属冀鲁官话石济片邢衡小片。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冀州方言区域性差别较大,也很复杂,以冀州城为中心,我们也可以把冀州的方言细分为东乡、南乡、西乡之别。西王一带没有舌尖后音声母,南漳淮一带尖、团音分得很清楚(普通话中已不分尖、团音了)。例如:城东声母中没有r的读音,一律用y代替,肉(ròu)读作(yòu);城南南午村一带把r读作l,肉读作(lòu);码头李一带把zh读作j,“职教”读作(jíjiào)。[18]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冀州古城
冀州古城
冀州古城址位于旧城北部,自北关村西北500米处向西南方向延伸2000多米,古城建于西汉高帝年间(约公元前201年-前180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时该城的修建规格为城周十二里。至北宋时,将古城扩大到二十五里。元、明、清各朝也曾增修,古城墙现已残缺,现高3至5米,基底宽30米,顶面宽4米,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
冀州竹林寺遗址
竹林寺遗址
竹林寺遗址位于北关村东北300米处。据传,古时在冀州城北有一座山,在此常出现海市蜃楼幻景,可以隐隐看见亭台楼阁悬于空中,“初旭微霞,水云相映”,犹如仙境,被传为三个仙山之一的紫微山。明朝时冀州州守常命人将此云幻奇景绘图以传,嘉靖年间一位冀州官吏召集能工巧匠,依照海市蜃楼幻景,在州城东北建造一座竹林寺,后因洪水冲击等原因而毁废。
清朝末年,百姓重修竹林寺,也已毁坏。遗址原来三面环水,南面有一狭长通道与岸连接,衡水湖蓄水后,通道没入水中,遗址成为湖中一岛。1993年,北关村又在古遗址上建了一座大殿(同年,二甫村在南桥东北也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竹林寺)。古寺内铜佛像原在文化馆保藏,十年动乱时被砸毁,现只存竹林寺碑,由市文保所收藏。[19]
冀州扶柳城遗址
扶柳城遗址
扶柳城遗址位于冀州区小寨乡扶柳村南500米。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000米。据考证,战国时期,曾在此设置扶柳邑,西汉高帝六年在此设置扶柳县,至隋朝近千年时间内此地多为县级治所所在地。隋代以后不再建治,城池逐渐荒废。1984年进行文物古迹调查时,曾出土灰陶残片、泥质红陶残片、陶瓮碎片、布纹瓦等。遗址已无明显痕迹,绝大部分已成为耕地。
南潭记碑
南潭记碑原在冀州区小寨乡南尉迟村东南300米处,现由区文保所藏。此碑为青石,长1.06米,宽0.55米,厚0.1米。历城范李撰文,谭杰刻石,楷书。碑文记载明嘉靖六年洪水情况:“滹沱、滏阳交会泛滥,遂东流于此,汇而为潭。厥后,诸水频固,而此潭益深。”碑记中还载有当时的村民活动。“村人谓其中有神物居之”。此碑大部分保存完好。
竹林寺碑
竹林寺碑原在冀州镇北关村东北方向的竹林寺遗址上,现由市文保所收藏。碑长1.16米、宽0.6米、厚0.22米,只有半截可辨字迹。据旧志载,碑记为清乾隆十七年刻,其文为“冀为古郡城,内外不少名刹,东有泰宁,西有开元,南有南禅,而称为最盛者咸以此之竹林寺为首焉。”此碑为国家三级文物。[19]
三友柏碑
三友柏碑原在冀州城文庙内,现存于冀州中学。据康熙《冀州志》称“柏偏于殿之右旁,一身三干,苍古异常,未考植于何代,知州陈素以三友命名,有文勒石,镌文浅,日久莫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冀州州守陈嘉会作《三友柏记》云:“侯欲惠柏之祥乎?柏之种植未考何代。昔侯淡仙陈公心异是木,勒石以记颜曰:‘三友柏’。并称之为‘柏瑞’”。此柏毁于兵火,但“三友柏”碑今仍存,阳面刻有“三友柏”三个行书大字,阴面刻有《三友柏碑记》楷书碑文,碑文清晰,碑高七尺二寸,宽二尺七寸,厚七寸四分。
宋迈伦神道碑
宋迈伦神道碑位于北漳淮乡赵庄村西20米处。为青石碑,1916年立,碑高1.8米,宽0.65米,厚0.23米,侯战峰撰文。宋迈伦系十九世纪初的武术家,碑文记载他的武术生涯。宋迈伦曾在皇家神机营比武,未遇敌手,“不及三合皆胜于他人”,被授“五品顶戴花翎”,江湖上人称“神拳宋老迈”,名声远扬。该碑现埋于地下,保存完好,由赵庄武术队保护。
另外,在冀州区市直单位和农村中还散落着许多碑刻,尚未集中保护,已在文保部门登记的还有:“重修冀州城碑”、“胡夫子碑”、“绞龙碑”、“李谐音英碑”、“史振邦碑”、“山程碑”、“修玉皇庙碑”、“韩德成碑”、“孙恒文碑”、“赵宗周碑”、“朱氏迁民碑”、“南贾王氏迁民碑”、“识石碑”共13块,仍有一些石碑未被文保部门登记。[19]
冀州震雹塔
震雹塔
震雹塔位于门庄乡西堤北村东50米处。为元代建筑,全塔以青石砌成,塔高8米,底层直径2米。分四层,上层阳面有佛像,阴面有塔文。塔基平面呈正方形,塔身为六棱体。塔顶1.5米,呈葫芦形。此塔自下而上分别有浮雕龙首、宝瓶、佛像,阴刻碑文“震雹塔”三个大字尚可看清,其它较小的字体因风化严重,多不可辨。整个石塔雕刻精细,建造别致,是全衡水市仅有的一座石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天塔
摩天塔,唐贞观年间修建的一座青石小塔,高2.2米,上半截七级,顶端正面在一块长方形石面上刻有“摩天塔”三个字,背面刻有“唐贞观”三字。下半截一面刻一仕女(与云南石窟中仙女图相似),另一面刻有“开元十七年补修”字样。此塔原存孔庙中,“文化大革命”中毁坏。[19]
大石磨
大石磨相传为汉代水磨,两扇,每扇厚43厘米,直径164厘米,磨眼直径23厘米。相传袁绍坐冀州的时候,冀州城内有一个叫李三娘的仙女,每逢双日在城外海子里用此水磨磨面,逢单日趁着夜色骑着神牛给老百姓送面粉。石磨原在北关竹林寺,现于兵法城保存。[19]
石井栏
石井栏原位于冀州镇刘家埝村东300米。经考证,此石刻为唐代开元年间造的井口,该刻石外呈正方形,内呈圆形,两面空白,两面有字,刻字右起竖写,每面有字30行,每行满格14字,共约720字,除标题、镌刻年代外,由序言、诗颂、井主和施主姓名几部分组成。该石似为义井井口,义井颂碑文为楷书阴刻。现石刻已移至二甫竹林寺内,保存较完好,为国家三级文物。
释迦牟尼像一原位于北漳淮乡里阁村东北200米,现移至市文保所保存。佛像高87厘米、宽29厘米,为结跏跌坐圆雕汉白玉佛像,连须弥座,佛头与佛身分开,右臂断,手缺,佛体磕伤多处。
释迦牟尼像
释迦牟尼像位于冀州区北漳淮乡北冯关村东100米,为明代青石雕像,高230厘米、宽81厘米、厚42厘米。石像为坐式,两手扶膝,左手心向上。1994年,佛头不慎丢失。
边仙姑石像
边仙姑石像位于旧城文化馆原址院内。为明代石雕,头部断裂并有磕伤。石像高175厘米、宽48厘米、厚45厘米,面部端庄,神态和善,头留有长发,胸部露铠甲,稳坐,两手置于膝部,右手紧握宝剑,左手手心向上,食指指向下方,右脚踩龟、龙。[19]
关公神像
关公神像位于旧城文化馆原址院内。明代青石雕像,高148厘米、宽80厘米、厚42厘米。石像为坐式,头戴官帽,微闭双目,留有胡须,身穿龙袍,两臂为左龙右虎图案,胸部露铠甲和护心镜,两手扶膝,底座铭文为“大明嘉靖二十年”,石像基本完好,头部已断。[19]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邳彤
邳彤(?~30年),字伟君,信都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王莽政权时期,担任和成郡卒正。更始帝刘玄称帝,拜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后,据城坚守,以待大司马刘秀。随同刘秀平定王郎之乱,拜和成太守,封为武义侯。刘秀即位,封灵寿侯,署理大司空,迁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建武六年(公元30年),辞官归国,病逝于家。[20]
冯跋
冯跋(?—430年),中国十六国时期北燕建立者。409~430年在位。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他是鲜卑化的汉人,与慕容宝养子高云友善。宝弟慕容熙嗣位后,为政暴虐,冯跋斩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天王。高云以之为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麕臣所杀,他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2年。[21]
冯弘
冯弘(?―438年)字文通,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北燕末代国君。
冯跋在位时,冯弘被封中山公、司徒、录尚书事,辅政。冯跋死后,冯弘逼令冯跋子冯翼自杀,自立为君,年号大兴。公元436年,北魏攻打北燕兵临城下,冯弘被迫逃往高句丽,两年后被高句丽王所杀。[22]
冯太后
冯太后(441年-490年),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冀州)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汉族。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献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辽西郡公冯朗之女。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谥“文明太后”。[23]
李子鸣
李子鸣(1900-1993),自幼体弱多病,18岁时拜董海川入室弟子梁振蒲为师,研习八卦掌,是八卦掌第三代传人,北京武协八卦掌研究会的创建者及首任会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开办酱油厂,根据党的要求,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李子鸣在北平城内开设宏业酱油厂及元隆商行,掩护北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24]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冀州区先后荣获“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3]、“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4]、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河北省2017年度洁净城市[6]、省级卫生城市[7]、省人居环境进步奖[8]、省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9]、河北省首批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10]”等称号。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第82。[25]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26]
2020年12月,被授予“第二届“河北省文明城区”称号。[27]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9]
2023年1月17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