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南平

五代十国时期高季兴建立的割据政权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南平(924年[30]—963年[29]),又称荆南[30]、北楚,是高季兴所建立的政权,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历5王,共39年,从未称帝。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31]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民,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南平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纳地归降。
中文名
南平
外文名
Nanping Kingdom
别    名
荆南北楚
时间范围
924年 至 963年
首    都
江陵府
主要城市
归州峡州
官方语言
汉语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人口数量
142300户(963年)
主要民族
汉族
主要宗教
佛教道教
开国君主
高季兴

国号

播报
编辑
南平,又称荆南。唐天祐三年(906年),高季兴被任命为荆南节度留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四月,朱温建立后梁,次月,高季兴被正式任命为荆南节度使。[6]后唐建立以后,李存勖封高季兴为南平王[12]

历史

播报
编辑

割据而治

南平雄蜜组棕是十国中最小的政权,为高季兴所创。高季兴幼年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为端探奴,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改名朱友让,又喜爱高季兴,命朱友让收为养子,也改姓朱。高季兴最初在军中为亲兵,逐渐提升为牙将。因为立有军功,后来担任颍州防御使,朱温令高季兴恢复高姓备旬谅。[1-2]
荆南地区在唐朝末年为成汭所据,因成汭急于扩张地盘,先后与朗州雷彦恭长沙马殷江淮杨行密交战,在君山一战兵败而死,雷彦恭趁虚占据其地。当年十月,赵匡凝逐走雷彦恭,以其弟赵匡明为荆南留后。朱温不愿荆南为他人所有,派军攻伐。唐天祐三年(906),汴军攻取了荆南,遂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留后。[3]在高季兴受命出任荆南留守后之前,荆南原管诸州已被相邻势力分割殆尽,荆南镇原统八州促燥榆已失其七,仅存荆州一地。[4]这种情形在高季兴入主荆南之时,依然如此。[5]后梁开平元年(907)四月,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定都汴州,朱温更名为朱晃,是为后梁太祖。次月,高季兴被正式任命为荆南节度使[6]
乾化二年五月(912),后梁太祖朱温被其子朱友圭杀害,后朱友圭登基改年号凤历[7-8]次担旬胶年二月,朱友贞率兵讨伐朱友圭,将朱友圭及张皇后杀死享舟。随继位,是为后梁末帝,追废朱友圭为庶人。[9]高季兴在朱温在世时,还不敢跋扈。后梁末帝在位期间,国势日衰,高季兴便不那么驯服了。袭取襄州不成,索性断绝了对后梁的贡赋[10]南平与后梁断绝关系的状况,共持续五年左右。后梁贞明三年,恢复与后梁间的臣属关系,但其意图在于割据。所以南平从后梁太祖朱温以后,已经不是后梁的藩镇,而是正在加速向独立王国的目标进化,割据一方已经渐趋明显。
后唐建立以后,高季兴畏其强大,亲至洛阳朝见李存勖,险遭扣留。返回时行至许州,他对左右说:“此行有二失,来洛阳朝见,一失;主上纵我而去,二失。”于是倍道兼行,甚至连行李都丢弃不顾了。等他过了襄州之境,李存勖果然后悔纵其归去,命襄州节度使刘训拦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11]不久,李存勖封他为南平王,这便是人称其国为南平的原因。[12]从此,高氏南平已经由昔日的藩镇,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对其辖境内的政治、军事、外交均有自主权

治国安邦

高季兴去世以后,其长子高从诲承继父业。[13]南平的国策从这一时期趋于完善和定型,在治理南平期间,高从诲与其父都有相同之处,只小有差别,其中最大的不同是逐渐确立了奉事中原王朝的政策。而且,手段更为高超和巧妙。
对外政策上,高从诲开始奉行“事大以保其国”’和交好邻道的双重主张。他上表向后唐明宗李嗣源请求重修市劝地与后唐的臣属关系,得到后李嗣源的准许。[14]于是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派押衙刘知谦上表请求归附后唐,并进献三千两白银赎罪。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15-16]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中原王朝无疑是相邻政权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治实体,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高从诲“事大”政策的目标。
高从诲在位时期,南平也没有忽视与其他势力的交往,主动与相邻政权建立和睦相处的关系,与吴、南唐马楚后蜀间鲜有战事发生。比如对南平东面代吴而立的南唐,高从诲较早就已经看清形势,在吴国的权臣李昪尚未登基之前,遣使劝他早日上位,这样的举动果然为后来南平与南唐,建立良好关系奠定了基础。[17]
高从诲的对外政策以事大为核心,而辅以交好四邻的原则,与其父的政策相比确实更为理性,也更加灵活和开放。这种政策的执行,大大解除了长久以来笼罩在于南平之上的战争阴云,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南平政权的延续确立了良好的基调。高从诲的后继者,莫不踵行其策,以保其国。

逐渐没落

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在位时期,与之前两位相比已经逊色许多,南平呈现衰退之际,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南平后三位国主的才干、智识不及前两位国主以外,后周和宋朝初期,中原王朝日渐强大,统一趋势的增长,也是关键性的要素。高保融等人的无所作为,单纯保守也是必然的。总得来说,三主统治期间,高保融在位时,南平勉强可以正常运转有序。其后,南平的政治局势一年不如一年。[18-19]

归降宋朝

建隆元年(狱旬腿960)正月,赵宋政权建立。宋太祖即位之初,对南面的南平早已有吞并之心,由于南平贡奉甚勤,暂时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贸然兴师动众,毕竟有损新建未久的赵宋政权形象,而且极有可能导致诸侯离心,甚至对将展开的统一战争产生障碍,此种局面有违宋太祖的初衷,但是,兼并南平的意图已经不可动摇。
建隆三年(962)十月,趁湖南周行逢病卒、其子周保权继立之际,衡州张文表举兵叛乱,自称留后。周保权遣使求援于南平,并乞援于宋,次年二月,宋太祖命慕容延钊李处耘领军讨伐张文表。由于事先已实施诺干先期准备工作,宋朝对南平已是志在必得,于是,借此应援湖南的大好时机,宋军以假道之计顺便降服南平,高继冲归降于宋,高氏南平国除。[20]

疆域

播报
编辑

国土范围

南平疆域在五代前期,变动颇大,其最盛时,一度辖七州,这种情形前后不过一年而已。至天成、长兴之际,其疆域逐渐缩小。大约在后唐清泰元年(934)前后,南平疆域最终固定为荆、归、峡三州。[21]

行政区划

南平的行政区划仅有州、县二级,由刺史(知州)与县令为其军政首长,这种形式与唐末五代藩镇并无二致。不过,在南方九国中,州、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只存在于南平,其间的根源即在于该政权惟有原唐代荆南镇一地。而且其原管诸州大多在唐末己被分割而出,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显然已无法采用道、州、县的三级地方行政,其地方行政建制也只能因陋就简。[22]

政治

播报
编辑
南平在其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因受制于其时特定的政治、军事环境,从未称帝,而一直以藩镇自居,故在其独立的小王国之内,藩镇体制占据主导位。然而,较之唐末藩镇而言,南平割据性更强,自主权更大,而在藩镇体制之外,南平的政治又不乏王国体制的色彩,尽管这种特征并不明显。而且被藩镇体制所主导,也始终未达到成熟体制的地步,但其己然有所显现,并作为藩镇体制的补充而长期存在。就此而言,南平在政治上具有典型的双轨制特点,实际上与马楚吴越政权并无本质差别。[23]

经济

播报
编辑
南平统治期间,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令人暇目的成就,特别是人口的增长,即是这种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惟因宋初本地屡屡被作为宋廷平定后蜀、南汉、南唐的军事基地,受供应战争的影响,这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未能继续得以维持。直到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后,随着南唐的灭亡,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才重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即可窥知此点。[24]

军事

播报
编辑
五代十国武士
南平作为十国中最小的政权,其主虽然有时也与中原王朝搞摩擦,但始终保持着一个藩镇的级别,未敢称帝。正因如此,南平的军事体制与当时其他藩镇并没有什么两样,由于南平靠近长江,所以其组建有水军。由于南平地狭国小,而且不产良马,所以没有独立的马军部队组建,其军队的规模也很有限,就此点而言,南平连中原王朝下辖的某些强镇也比不上,只是由于中原王朝政局始终动荡不安,无力顾及,才使其政权维持下来。[25]

外交

播报
编辑
南平外交的立足点在于事大政策,亦即尊崇中原王朝,此点与南方未曾称帝建国的诸政权,颇相一致。但与其他政权相比,南平自始至终都保留藩镇体制,从未公开实施王国体制,故其事大政策更为突出。虽然其间事大政策屡有中断,但为时不是太长,总体上来讲,事大政策是南平立国的根本性政策,特别是后周以后,迫于中原政权的日益强大,南平推行事大政策尤为用力。事大政策的具体内涵即称臣于中朝,奉其命令,修其职贡。中原政权既视之为大臣,亦不时加官授爵于高氏五主。凭借事大政策所包含的政治象征惫义,南平得以抗衡吴、南唐、楚,有利于自全其境。[26]

人口

播报
编辑
高氏五主在位期间各阶段之人口数据,因史籍阙载,如今已无法复睹。传世文献中,迄今可确知的高氏南平的具体户口,惟见乾德元年(963)高氏南平归降于宋时的数据,即荆、归、峡3州17县计有142300户。[27]

史书记载

播报
编辑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28]

国君世系

播报
编辑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楚武信王高季兴(在位:924年—929年)
924年三月—926年四月
3年
后唐李存勖年号(二年—四年)
926年四月—928年六月
3年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元年—三年)
928年六月—十二月
7个月
南吴睿帝杨溥年号(二年)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在位:928年—948年)
929年正月—六月
6个月
用南吴睿帝杨溥年号(三年)
929年七月—930年正月
2年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四年—五年)
930年二月—933年
4年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934年正月—四月
4个月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934年四月—936年十一月
3年
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号
936年十一月—944年六月
9年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
944年七月—946年
3年
用后晋出帝石重贵年号
947年
1年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十二年)
948年正月—十月
10个月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元年)
南平贞懿王高保融(在位:948年—960年)
948年十一月—950年
3年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元年—三年)
951年—953年
3年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954年—960年七月
7年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贞安王高保勖(在位:960年—962年)
960年八月—962年十月
3年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元年—三年)
德仁王高继冲(在位:962年—963年)
962年十一月—963年五月
2年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三年—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