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李陵

中国西汉将领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北)人。中国西汉将领,前将军李广之孙。[29-30]
李陵早年以擅长骑马射箭和尊敬贤人为世人所称颂。最初担任侍中、建章监。汉武帝因其有李广的风范,派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地区侦察地形。归来后被任命为骑都尉,率领五千人驻扎在酒泉、张掖一带,以防备匈奴。天汉二年(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攻打匈奴右贤王,武帝命李陵管辖军需物资。李陵不愿为后卫,自请率领五千步兵与李广利分道进击,直捣匈奴王庭,得到武帝允准。此后,李陵部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且鞮侯单于所率主力,率军力战多日,一路杀伤匈奴军一万余人,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35]。武帝在误信了李陵教单于备战的谣言后,将其家族灭。单于看重李陵,将女儿嫁给他,并立其为右校王,成为匈奴贵族。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等曾派李陵的好友任立政出使匈奴,企图召回李陵,却被其以“丈夫不能再辱”为由拒绝。元平元年(前74年),李陵在匈奴病死。[14][29-30]
李陵居于匈奴二十余年[14],其与在匈奴持节不屈的苏武泣别的故事得到广泛流传,在历代诗歌[44]、绘画[34]、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中不断被歌咏、演绎。原有文集二卷,今佚。传世诗文有《苏武李陵赠答诗》《答苏武书》《别歌[53]。其中组诗《苏武李陵赠答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所谓的“苏李体”。也有学者认为现存的苏李诗为后人伪托之作[18]
全    名
李陵
别    名
李骑都李都尉
少卿
封    号
右校王(匈奴)
所处时代
西汉
民族族群
汉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74年
主要成就
浚稽山之战力战,杀伤匈奴万余人
主要作品
别歌答苏武书李陵赠苏武诗
最高官职
骑都尉(汉)
籍    贯
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北)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将门虎子

李陵是汉景帝、武帝时名将李广的孙子。他的父亲李当户是李广的长子,却英年早逝。李陵作为李当户的遗腹子[56],长大后担任侍中、建章监[57],成为汉武帝的亲随,监督诸骑军[25]
李陵擅长骑射,待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有良好的名声。武帝认为李陵具有李广的风范(一说是出于对李氏世代为将的信任),命他统领八百骑兵。后来,李陵率领这些人深入匈奴境内二千余里,越过居延侦察地形,未遇到匈奴部队而顺利返还。后来,李陵升为骑都尉,带领五千名丹阳郡的楚人勇士驻扎在酒泉郡张掖郡等地,教习箭术,以防备匈奴。[1][25]
太初元年(前104年)夏[58],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宛,命李陵带“五校”兵马随后。行至边塞,武帝又令李陵留下手下将士,只率五百轻骑出敦煌郡,至盐水迎接李广利回师,然后仍驻屯在张掖。[1]

自请出击

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59],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李陵来到武台殿,向武帝叩头请求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的勇士、奇才或剑客,是力可缚虎、射击必中之人,希望能单独带领一队,到兰干山南边以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匈奴集中兵力攻击贰师将军。”武帝说:“你是耻于做下属吧!我调发了这么多的军队,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需要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武帝为他的勇气所感,便同意了,并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2][72]
路博德以前担任过伏波将军,也羞于做李陵的后备,便上奏:“现在刚进秋季正值匈奴马肥之时,不可与之开战,臣希望留李陵等到春天,与他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今蒙古杭爱山脉东南段[35],一说为今图音河下游的“古尔班博格多山”,在戈壁阿尔泰山以北、杭爱山以南[71]),必将获胜。”武帝见奏大怒,怀疑是李陵后悔不想出兵而指使路博德上书,于是传诏给路博德说:“我想给李陵马匹,他却说什么‘要以少击众’,现在匈奴侵入西河,速带你部赶往西河,去钩营阻挡敌军。”又传诏给李陵说:“应在九月发兵,应从遮虏障(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35],一说即居延塞[71][79])出塞,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以观敌情,如无所见,则沿着浞野侯(赵破奴)走过的路线抵受降城休整,将情况用快马回朝报告。你与路博德说了些什么?一并上书说清楚。”[2][72]

血战匈奴

天汉二年(前99年)九月,在武帝的催促下,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于十月到浚稽山扎营。他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回朝禀报。陈步乐被召见,陈说李陵带兵有方,能“得(将)士死力”,武帝非常高兴,任陈步乐为郎官[3][35]
就在此时,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了且鞮侯单于率领的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李陵军驻扎在东西两浚稽山之间(有研究者认为其扎营处当在 “浚稽山”以北、杭爱山以南[71]),以辎重车作为营垒,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下令道:“听到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搏击,千弩齐发,匈奴兵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匈奴兵数千。且鞮侯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战且走,几天后被困在一个山谷中。连日苦战,很多士卒都中箭受伤,三处受伤者便用车载,二处受伤者驾车,一创者坚持战斗。[35][60]
李陵说:“我军士气稍稍削减,又难以振奋,是何原因?莫非是军中有女人么?”原来,军队出发时,有些被流放到边塞的“关东群盗”的妻子随军做了士兵们的妻子,大多被藏匿在车中。李陵把她们搜出来,全部杀死。第二天,汉军再战,果然斩得匈奴首级三千余级。汉军向东南方突围,沿着旧龙城道撤退,行进四五日,到达大泽芦苇之中。匈奴军在上风向纵火,李陵令将士放火烧出一块隔离带,才得以自救。汉军又退到一座山下,且鞮侯单于已占领了南面的山头,命他的儿子率骑兵向李陵发起攻击。汉军步兵在树林间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匈奴兵数千人,并发连弩射击且鞮侯单于,且鞮侯单于下山退走。[4][72]
这天,李陵捕得俘虏,俘虏供出:“单于说:‘这是汉朝的精兵,久攻不能拿下,却日夜向南退走把我们引到塞边,会不会有伏兵呢?’而许多当户和君长都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数千汉朝人,却不能把他们消灭,那以后将无法再调动边臣,将使汉朝越发轻视匈奴。务必在山谷间再度猛攻,还有四五十里才到平地,不能破敌,就退回来。’”这时,汉军处境更加险恶,与匈奴骑兵整日交战,多达数十回合,使匈奴兵死伤二千余人。[4][72]

力竭而降

在李陵的顽强抵抗下,匈奴方面损失颇重,认为不能取胜,一度准备撤走。[4]恰逢李陵军中有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校尉凌辱而逃出投降了匈奴。对且鞮侯单于说:“李陵军无后援,并且箭矢已尽,只有他麾下和成安侯(韩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阵前,分别以黄、白二色作旗帜,应当派精锐骑兵射杀旗手,即可破阵。”且鞮侯单于得到管敢,大喜,命骑兵合力攻打汉军,边打边喊:“李陵、韩延年快降!”接着挡住去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处在山谷底,匈奴军在山坡上从四面射箭,矢如雨下。汉军坚持南行,未等冲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万支箭已全部射光,便丢弃战车而去。[5][72]
当时,汉军还剩下三千多名士兵,赤手空拳的就斩断车辐当武器,军吏们也只有短刀。又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峡谷。单于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在险要处放下垒石,很多汉军士卒被砸死,不能前进。[55]
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独步出营,拦住左右说:“不要跟着我,大丈夫一个人去捉单于就足够了!”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兵败至此,只求一死!”有的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陛下不会让您死,以后可想别的办法回去,像浞野侯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天子仍以礼相待,何况对将军您呢!”李陵说:“你别说了,我不死,不是壮士。”于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把珍宝埋藏在地下。又扼腕道:“再有几十支箭,足以逃跑了,可现在无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束手待擒了。不如各作鸟兽散,还可能有脱身逃回去报告天子的人。”他令将士们每人拿上二升干粮,一大块冰,约定在遮虏鄣会合。夜半时分,李陵等击鼓突围,但鼓声最终未响。[6]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们一道冲出。匈奴派出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只得向匈奴投降。他的部下四散逃命,成功逃到边塞的仅有四百余人。[7][99]

受诬亡宗

李陵兵败之处离边塞只有百余里,边塞把情况报告了朝廷,武帝料想李陵已战死,就把他母亲和妻子召来,要相面的人来看,却说他们脸无死丧之色。后来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武帝大怒,责问陈步乐,陈步乐自杀。文武百官都骂李陵,武帝以李陵之事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为李陵辩解道:“李陵服侍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他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如今他一次战败,那些为保全身家性命的臣下便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敌人被打死打伤无数而自救不暇,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来一起围攻。他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时的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8]
起初,武帝派李广利率领大军出征,只令李陵协助运输,后来李陵与单于主力战斗,李广利却少有战功。武帝认为司马迁欺骗自己,是想诋毁李广利而为李陵说情,于是把他投入狱中并施以腐刑[61]
很久以后,武帝悔悟到李陵是无救援所致,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诏令强弩都尉(路博德)接应,只因受了这奸诈老将奏书的影响又改变了诏令,才使得李陵全军覆没。”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9]
天汉四年(前97年),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40]。公孙敖无功而返后,对武帝说:“听俘虏说,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的母亲、兄弟、妻子和孩子都被诛杀。陇西一带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9][54]

客死他乡

此后,有汉朝使者到匈奴,李陵对使者说:“我为汉朝领步卒五千横扫匈奴,因无救援而败,有什么对不起汉朝而要杀我全家?”使者说:“陛下听说李少卿在为匈奴练兵。”李陵说:“那是李绪,不是我。”李绪原为汉朝的塞外都尉,驻守奚侯城,匈奴来攻便投降了。匈奴单于对他优礼有加,坐次在李陵之上。李陵恨他为匈奴练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诛,便派人刺杀了李绪。匈奴的大阏氏知道后,要杀掉李陵,单于把他藏到北方,等到大阏氏死后才放回。[10]
单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99],并立他为右校王,立卫律为丁灵王,使他们都成了匈奴掌权的贵族。其中卫律很受单于宠爱,经常侍于左右;而李陵住在外边,遇到大事才被召入计议。[11]
征和三年(前90年)三月,武帝命李广利率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御史大夫商丘成率三万余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马通)率四万骑出酒泉千余里。匈奴狐鹿姑单于听闻汉军重兵压境,于是将匈奴的辎重尽数徙往郅居水(今色楞格河),同时则率精兵在姑且水(乌兰巴托西南)列阵以待。商丘成向西北方向长驱直入,一直抵达涿邪径(大致位于涿邪山与浚稽山之间),未见匈奴军而返。单于派大将与李陵率三万余骑追击商丘成军,至浚稽山,与商丘成转战九日,汉军攻破匈奴的阵地,杀伤匈奴军很多。战至蒲奴水,匈奴军见战局于己不利,收兵而回。[100-101]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去世[63],其子汉昭帝即位,由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等辅政[62],他们一向与李陵很好,就派李陵过去的好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李陵归汉。任立政等到匈奴后,单于置酒款待,李陵、卫律都在座。他们虽见到了李陵,但不能私下交谈,便用目光向李陵示意,又几次把佩刀上的环弄掉,趁捡环时握住李陵的脚,暗示他可以回汉朝去。此后李陵、卫律准备牛酒慰问汉使,一起博戏畅饮,他们都穿着匈奴的服装,蓄着匈奴发式。[12]
这时,任立政大声说:“汉朝已宣布大赦,国内安乐,陛下年少,由霍光、上官桀辅政。”他想用这些话使李陵动心。谁想李陵沉默不语,只是不经意地摸着头发说:“我已着胡服。”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更衣,任立政说:“少卿,你受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问好。”李陵说:“霍公与上官大人可好!”任立政说:“他们请少卿回故乡去,富贵不用担心。”李陵小声对任立政说:“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无可奈何!”话未说完,卫律回来了,好像听到了他们最后的话,说:“李少卿贤能之人,大可不必只在一国居住,从前范蠡遍游天下,由余从西戎到秦国,今天还谈什么故国之类。”说罢告辞。任立政接着对李陵说:“你也有这个意思么?”李陵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12]
李陵在匈奴待了二十多年,于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13]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军事

主词条:浚稽山之战
天汉二年(前99年),经李陵自请,汉武帝允准其率五千军队出击匈奴。李陵于出遮虏障,十月抵浚稽山扎营,随后遭匈奴且鞮侯单于率领的优势兵力包围,在且战且退的过程中斩杀匈奴军一万余人,待粮草耗尽、无援力竭后被匈奴骑兵包围,只得投降。此战,李陵以步击骑,孤军苦战,充分发挥了远射兵器弓、弩的作用,前后杀伤匈奴万余人,战术运用得当。但终因势孤无援而覆灭[35][59][79]。李陵虽战败覆军,但对汉王朝的影响,远不如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率大军投降匈奴一事来得深远[75]

文学

主词条:苏李体
作为文艺作品中悲情人物的典型,李陵在两汉文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据说他与苏武创作有组诗《苏武李陵赠答诗》(简称苏李诗),还撰有《答苏武书》(以上诗文均被《文选》收录,视作李陵的作品)[75]。其中,“苏李诗”词意简远,气体高妙,指事言情,天然作成,无娇柔之态,自南朝以后被奉为五言古诗的代表,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所谓的“苏李体”。杜甫曾说“李陵苏武是吾师。”元稹秦观苏轼在论跋文章中均称赞过“苏李体”;严羽《沧浪涛话》列有“苏李体”。[18]欧阳修也说:“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19]
佚名《李陵与苏武书手稿》,藏法国国家博物馆[92]
刘知己、苏轼、洪迈顾炎武钱大昕翁方纲黄侃等学者均认为,传世的李陵之作,除《汉书》所载李陵《别歌》外[14],均为后世伪托之作(汪春泓认为,包括《别歌》在内的传世苏李诗文,有可能都是拟托之作[78])。20世纪以来,学界围绕五言诗之起源,对“苏李诗”的真伪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辨析,不少研究者认为西汉前期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出现,故梁启超郑振铎罗根泽马雍逯钦立郑文等均认定“苏李诗”为后人伪托之作[18]。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如顾随认为《答苏武书》不伪[76]章培恒、刘骏认为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均非伪作[77][75]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 ①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成,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14]
  • ②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卬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攻亦足以暴于天下。……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茸以蚕室,重为天下观笑。[80]
卫律:“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人秦,今何语之亲也!”[36]
苏武:“每念足下,才为世英。器为时出。”[36]
班固:“然(李氏)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14]

魏晋

刘琨:“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竞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82]

南朝

江淹:“至于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及!”[37]
陈叔宝:“李陵矢竭,不免请降,于禁水涨,犹且生获,固知用兵上术,世罕其人。”[15]

唐宋

李世民:“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38]
骆宾王:“李都尉鸳鸯之辞,缠绵巧妙。”[39]
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16]
刘湾:“汉武爱边功,李陵提步卒。转战单于庭,身随汉军没。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誓欲还国恩,不为匈奴屈。身辱家已无,长居虎狼窟。胡天无春风,虏地多积雪。穷阴愁杀人,况与苏武别。发声天地哀,执手肺肠绝。白日为我愁,阴云为我结。生为汉宫臣,死为胡地骨。万里长相思,终身望南月。”[17]
贯休:“因嗟李陵苦,祗得没蕃名。”[47]
司空图:“不是史迁书与说,谁知孤负李陵心。”[45]
胡曾:“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46]
苏轼:“苏、李之天成,二公尊之至矣。”[41]
何去非:“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42]
辛弃疾:“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43]
陈普:“茂陵无奈太仓陈,槐里家传本助秦。万落千村荆杞满,陇西桃李亦成薪。”[20]
徐钧:“名将生降负己知,丧师辱国死犹迟。河梁羞与子卿别,携手空余五字诗。”[44]
汪元量:“伊昔李少卿,筑台望汉月。月落泪从横,凄然肠断裂。当时不爱死,心怀归汉阙。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下马登斯台,台荒草如雪。妖氛霭冥源,六合何恍惚。伤彼古豪雄,清泪法不歇。吟君五言诗,朔风共呜咽。”[44]
方一夔:“都尉出塞北,全军战浚嵇。喊声春霆震,杀气阴云低。单于不相识,借问将军谁。将军本将种,氏族派陇西。天明鼓音死,剑斩军士妻。尘沙昏白日,道路东西迷。马蹄去不返,边草空萋萋。高堂视白发,到死长悲啼。归期日复日,老病天一涯。可怜龙门翁,空作无阴儿。”[44]

元明清

陈孚:“落日悲笳鸣,阴风起千嶂。何处见长安,夜夜倚天望。臣家羽林中,三世汉飞将。尚想甘泉宫,虎贲拥仙仗。臣岂负朝廷,忠义夙所尚。汉天青茫茫,万里隔亭障。可望不可到,血泪堕汪漾。空有台上石,至今尚西向。”[44]
马臻:“在昔李将军,提师奋威武。步卒五千人,纵横尽貌虎。谋猷始欲成,管敢摧一语。汉恩既未报,肝胆日益苦。岂知万里外,骨肉膏草莽。昭帝固任贤,义断难复取。登台望汉地,山川眇如许。北风吹不消,恨入台下土。我行青山下,矫首一怀古。复笑秦家城,弯环列遗堵。惟有山上云,凄迷送秋雨。”[44]
萨都剌:“降入天骄愧将才,山头空筑望乡台。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鼓角雁声哀。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44]
柳贯:“平沙北流水,青山在其上。李陵思乡台,驻马一西向。草根含馀凄,峰尖入寒望。俚言虽莫稽,陈迹尚可访。想其深入初,步卒亦材壮。手张天子威,气夺名王帐。覆车陷囚虏,此志乃大妄。一为情爱牵,皇恤身名丧。缕缕中郎书,挽使同跌踢。安知臣节恭,之死不易谅。河梁执别处,出语谩惆怅。家声故焯赫,三世汉飞将。兵法有死生,人运迭休旺。忠回在信史,岂没功罪状。马迁当腐刑,强欲雪其谤。土思岂能无,层云塞亭障。千年麒麟图,吾将执玄瞥。”
滕安上:“将军少年真英雄,陇西家世凌边锋。奇材剑客五千士, 自当一队驰威风。浚稽山前突戎骑,被围未蹈生擒计。强弓劲弩百万兵,流血成丹皆战惊。谁知管敢露机密,遂使空卷冒锋镜。归无面目见君王,将身未免降勃敌。继曾杀李绪,尚欲谋归去。蒙恩虽已深,实起怀乡心。高陵筑台望乡国,中郎去后空哀吟。累土高一尺,望天近一尺。谁为削平山,望见长安陌。望乡不见春复秋,将军一去台空留。我家住在南海上,今日登台重凄怆。辽天漠漠飞黄云,草中但见牛羊群。家山不识在何处,教人空自忆将军。”[44]
纳延:“落日关塞黑,苍茫路多岐。荒烟淡暮色,高台独巍巍。呜呼李将军,力战陷敌围。岂不念乡国,奋身或来归。汉家少恩信,竟使臣节亏。所愧在一死,永为来者悲。千载抚遗迹,凭高起遐思。褰裳览八极,茫茫白云飞。”[44]
陈泰:“壮哉射虎将军孙,惜哉扼虎边军魂。旌旗半卷日光薄,风吹野水秋无言。生降孰与死战乐,天子未负将军恩。阵前八骏血为泪,仰面不见咸阳门。祁连山头堆苜蓿,将军名马今何赎。”[44]
梁辰鱼:“五千步卒度居胥,没虏身存意有馀。今日孤忠竟难白,倩谁一答子卿书。”[44]
王世贞:“自昔倚马占檄,横槊赋诗,曹孟德、李少卿、桓灵宝、杨处道之外,能复有几?自非本色故足贻姗。”[21]
顾炎武:“下及汉魏,而马日磾、于禁之流,至于呕血而终,不敢腼于人世,时之风尚从可知矣。后世不知此义,而文章之士多护李陵,智计之家或称谯叟。此说一行,则国无守臣,人无植节,反颜事仇,行若狗彘,而不之愧也。”[74]
王夫之:“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有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迁之书,为背公死党之言,而恶足信哉?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关羽之复归于昭烈,幸也;假令白马之战,不敌颜良而死,则终为反面事雠之匹夫,而又奚辞焉?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道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50]

近现代

  • ①孤军转战奋余威,可惜临危偏不死,矢尽援穷竟被围;亡家叛国怎辞讥?[22]
  • ②苏武去使,已为多事,若李陵部下,只五千人,身饵虎口,横挑强胡,彼即不自量力,冒险轻进,武帝年已垂老,更事已多,安得遽遣出塞,不使他将接应,而听令孤军陷没耶?苏武不死,适见其忠;李陵不死,适成为叛。要之,皆武帝轻使之咎也。武有节行,乃使之困辱穷荒;陵亦将才,乃使之沈沦朔漠。两人之心术不同,读史者应并为汉廷惜矣。[22]
钱穆:“李陵之才气,及其全军之勇决,令千载下读史者想慕不已。”[51]
张承志:“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52]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苏李交往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在内朝任侍中,二人在这时结识[51]。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劝降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陛下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苏武不为所动,表示自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31]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31]
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陛下驾崩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方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32]
即位几年后,汉朝派使者到匈奴迎接苏武,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柯邑劫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在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即使想报恩何处归!”说罢,他泪如雨下,于是同苏武永别。[33]
此外苏李泣别的故事作为一种艺术题材,不断被后人用各种艺术手法演绎。从南朝起就一直有假托苏李离别情景的“拟苏李诗”创作。唐人鲍溶在《陇头水》中说:“生归苏属国,死别李将军。”[48]以“李将军”咏异域流亡之人。[23]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 家世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官至前将军,有“飞将军”之称。
父亲
李当户
先于父亲而逝。
叔父
汉武帝时曾任校尉、郎中令,封关内侯。
汉武帝时官至代郡太守,先于李广而逝。
妻子
——
应为原配。受李陵投降牵连被诛杀。
——
继室。且鞮侯单于之女。
李陵与原配应生育有子嗣,在李陵投降后被牵连诛杀。李陵在匈奴的儿子曾于五凤二年(前56年)企图拥立乌藉都尉为单于,但被呼韩邪单于捕斩[65]。《南齐书》又称李陵妻子为匈奴人“托跋”[84],但为孤证,故暂置于此。
以上内容来源[14][64]
  • 后裔
南朝史书承袭北魏崔浩之说[75],附会拓跋氏为李陵之后[83-84],拓跋鲜卑关于祖先的记忆保留在代歌中,鲜卑旧族无法接受自己为李陵之后的谱系。北周时期自称李陵后裔的有李贤家族[85],李陵入匈奴后并无牒谱可寻,这应该是李贤家族由鲜卑改为李陵后裔的原因[26]。唐代亦出现有众多追祖李陵的现象,如黠戛斯径自声称为李陵后裔[28][73][86]。但多数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27]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李陵集》二卷[81],今已佚失。据《全汉文》辑录,李陵的作品有诗作《苏武李陵赠答诗》、散文《答苏武书》(二者均被一些研究者质疑为伪作)[53]。此外,还有诗作《别歌》传世[14]

艺术形象

播报
编辑

文学形象

  • 创作于唐代中后期的《李陵变文》将李陵塑造为一位迫于时势而伪降、伺机斩虏再朝天、以心存忠孝始却以不忠不孝终的带有悲剧性的英雄;[23][89-90]
  • 唐末五代时流传的《苏武李陵执别词》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苏武的问话,引出李陵的自我辩白,为其投降行为进行辩护;[23][89]
  • 敦煌写卷《李陵苏武往还书》在五代时广泛流传,出于曹议金诋毁张承奉的政治目的,将李陵描写成了一个贪生怕死、贪求功名富贵利禄的无耻小人;[90]
  • 中国台湾作家张国立曾以其李氏一族之事,撰成小说《匈奴》一书,为李广祖孙三代平反,获第二届皇冠大众小说奖首奖;[66]
  • 中国大陆作家钟晶晶写了《李陵》一书;[67]
  • 中国大陆作家贾涤非也写了《李陵传奇之风云乍起》一书;[68]
  • 日本作家中岛敦作有短篇小说《李陵》,收录于其短篇小说集《山月记》中;[24]
  • 中国大陆作家钱莉芳的历史科幻小说《天命》中以李陵、苏武等为主要角色。[69]

绘画作品

作者
画作赏析
现藏地/收藏人
《苏李别意图》卷[94]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93-94]
《苏李别意图》卷[93]
《苏李泣别图》轴(前苏李图)[97]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美术馆[98]
《苏李泣别图》轴(后苏李图)[95]
程十发[98]
《苏武李陵图》轴[96]
中国青岛市博物馆[96]
王鼎、谢铭
《苏武李陵图》[91]
日本观峰馆[91]

戏剧形象

2007年,上海淮剧团创作了改编自苏李故事的新编历史剧《汉魂歌》。[49]

影视形象

时间
剧名
饰演者
剧照
1996
汉武帝
葛文田
司马迁
2001
大汉天子
刘宇桥[70][87]
2004
汉武大帝
郭伟[88]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关于李陵的生平,主要参见《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64]和《汉书》卷54《李广苏建列传》[14]中的李陵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