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sāng]
桑科桑属植物
展开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桑(MorusalbaL.)[1-2],通称桑树,[1]又称白桑、[3]家桑、蚕桑,是桑科桑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色,具不规则浅纵裂。叶卵形或广卵形,边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鲜绿色。[1]花单性,雌雄异株,[4]雌雄花序均为穗状。[5]聚花果卵状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1]
桑原产于中国北部和中部,世界各地及中国南北各省区有栽培。[1]一般生长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区和平原。桑是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湿润,耐寒、耐旱,但不耐涝。[3]桑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典故、熟语,如“桑梓”“桑榆”“沧海桑田”等。[6-7]
桑叶为养蚕的主要饲料,[1]也可用作牲畜饲料,或制成桑叶茶等产品。[8]果实称“桑椹”,[9]可生食,也可榨果汁、酿酒等。[10]桑的叶、根、果实及枝条均可入药。[11]树皮纤维柔细,可作纺织原料、造纸原料;木材坚硬,可作为家具、乐器、雕刻等的用材。[1]
中文名
拉丁学名
Morus alba L.[1]
别    名
桑树、家桑、蚕桑、[1]白桑[3]
植物界(Plantae)[12]
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12]
木兰纲(Magnoliopsida)[12]
蔷薇目(Rosales)[12]
桑科(Moraceae)[12]
桑属(Morus[12]
桑(Morus alba L.)[12]
分布区域
桑原产于中国北部和中部,世界各地及中国南北各省区有栽培[1]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2]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引种栽培历史

12世纪桑被传播汗击拒府捉狼己到了欧洲,随后西班牙料应人在征服拉丁美洲后又将桑传播到汗只了拉美。在合成丝绸被发明以前,欧洲和美洲为生产丝绸大量栽培桑树。桑还被引种到澳大利亚并归化阿乎慨,在澳大利亚的一拘归殃些州被视为杂草。[13]
中国秦汉时期的《氾胜之书》《农桑指要》《齐订体笑民要术》《农政全书》等诸多著作都记录了桑的栽培技术,许多史志中也收录了有关蚕桑经济的文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齐、鲁千亩桑麻”,可见汉代时中原地区也已经成为桑树栽培繁盛的区域。汉末孙权下令保护吴地农桑产业发展,五代时期有“桑麻蔽野”“春巷摘桑喧叱女”的记载,唐代李白在路过金陵时写到“吴地桑叶,吴蚕己三眠”,可见唐朝前后江南的桑树栽培已十分兴盛。明朝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江南和珠三角的桑树栽培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产生了桑园经济、桑争稻田、基塘农业等新现象。[6]

历史记载

中国是有文献记载最早栽培桑树的国家。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桑”字的不同字形,先秦以来的文献开始出现了许多关求料束于桑的记载,如《诗经》“爱求柔桑,南山有桑”。春秋战国时期桑的栽培已经发展到可观的水平,巴蜀地区桑树栽培及丝帛产业已开始兴盛,蜀锦作为名贵衣料受到追捧;根据《史记》《吕氏春秋》,桑叶之争引发了楚、吴两国的一场战争,可见桑蚕产业在江南地区也已经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6]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桑是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10m或更高,胸径可达50cm。[1]
植株全体

茎和叶

树皮厚,灰色,具不规则浅纵裂;冬芽红褐色,卵形,芽鳞覆瓦状排列,灰褐色,有细毛;小枝有细毛。叶卵形或广卵形,长5~15cm,宽5~12cm,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鲜绿色,无毛,背面沿脉有疏毛,脉腋有簇毛;叶柄长1.5~5.5cm,具柔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外面密被细硬毛。[1]

花单性,[1]雌雄异株,[4]雌雄花序均为穗状,[5]腋生或生于芽鳞腋内,与叶同时生出;雄花序下垂,长2~3.5cm,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宽椭圆形,淡绿色。花丝在芽时内折,花药2室,球形至肾形,纵裂;雌花序长1~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被柔毛,雌花无梗,花被片倒卵形,顶端圆钝,外面和边缘被毛,两侧紧抱子房,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有乳头状突起。[1]
雌花序
雄花序

果实及种子

聚花果卵状椭圆形,长1~2.5cm,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1]每个小浆果内有种子,扁卵形,黄褐色或淡黄色,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14]
果实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桑原产于中国北部和中部,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中亚、欧洲大陆、美国、墨西哥、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栽培,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一些州、省已归化。[1-2][13][15]

生长环境

播报
编辑
桑在中国由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至新疆均有栽培,[1]一般生长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区和平原。[3]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桑是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湿润,耐寒,可耐-40°C的低温;耐旱,不耐涝。抗污染,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桑是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在各种土质的土壤上都可以生长,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有适量水分和肥力、微酸性或中性的沙质壤土最佳,在盐碱地上易生长不良。[9][16-17][18]桑每年4~5月开花,5~8月果实成熟。[1]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自然繁殖

桑的花是风媒花,雄花的开花过程中,内弯的雄蕊会在25微秒内伸直,将花粉爆发地弹射到空气中,并使花瓣以超过半音速的速度反弹。这是在植物学中已知的最快的运动,接近植物运动的理论极限。[19]
雌花受精后发育形成小浆果。多数小浆果着生在一个果轴上,即所谓的桑椹。果肉中有种子,种子较短命,在自然环境中存放数月则大部分丧失发芽力。[14]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采集紫黑色的成熟的桑椹,将其捣烂,在水中洗去果皮、果柄等杂物得到种子,慢慢阴干。播种采用春播或夏播均可,在4~6月播种。播种用条播或撒播。播种后要用稻草、麦秆盖住畦面以保湿。[16][20]
扦插繁殖
桑的扦插分为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硬枝扦插宜春季进行,扦插前用萘乙酸或吲哚乙酸等药剂处理以促进生根,扦插时将插穗放在温暖、湿润处,盖上细沙,注意保湿。绿枝扦插则利用夏伐的新梢制成插穗,用扦插处理药液浸泡插入焦糠或黄沙和细壤土拌合的扦插基质,边插边喷水,插后盖塑料薄膜及遮阳棚以保湿、遮荫,每日喷水。[20]
压条繁殖
每年春季桑树发芽前进行。把枝条压至横向倒伏,促进枝条的下部发新芽, 发芽后将枝条连同芽埋入土中并压实。压条生根且新梢露出地面时切断与母株的连接,即成为新的植株。[16]
嫁接繁殖
应在晴天剪取枝条充实、冬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作接穗。嫁接方式有袋接、揭皮根接、根袋接、倒袋接、简易芽接等。嫁接10~15日后应检查插穗是否成活,未成活的需补接。应注意摘除从砧木生出的芽, 适量浇水施肥促进新梢生长,防范病虫害。[16][20]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整地

培育桑树苗木应选择背风向阳、日照充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土地,避免在碱性土壤或盐碱地上栽培。桑在生长发育中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又不耐水涝,因此育苗地块应有足够的水源供应且排水畅通。[16-17]
栽植苗木前应先整地。桑树苗木栽培要求土壤疏松,无石砾、杂草、根茬、秸秆等杂物。种植地块应深耕,同时喷施敌百虫等药剂对土壤消毒,施粪肥、磷肥,为桑树苗木的发育创造适宜的条件。[8][16-17]

定植

桑树苗木的定植分为沟栽和穴栽。成片密植时一般采用沟栽,非成片栽培或密度稀疏时可穴栽。定植一般在落叶后至翌年春季发芽前进行,夏、秋季多雨的地区也可夏、秋栽。定植时应先施有机肥,盖上一层细土,竖直栽入苗木并使根部伸展,再填土并踩实。定植后要浇定根水,以后仍应视情况浇水。[20]

水肥管理

为桑树灌水时机应根据立地条件、土壤质地、晴天时间、树形等要素决定,一般连续晴天超过7日即应灌水,坡地沙壤土、低干树型等条件下灌水应更勤。春夏多雨季节一般要为桑树进行排水;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土质黏重冷潮的地区更应注意排水,可用粉煤灰等改良土壤黏性,提高土壤透水、透气能力。[20]
为促进桑树的叶或果实的生长发育,确保丰产,应为桑树合理施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施肥分为春、夏、秋、冬肥。春肥补充发芽消耗的养分,以氮肥为主;夏季是桑树生长旺盛的时期,夏肥能促使枝叶生长旺盛,以速效性肥为主;秋肥能提高秋叶品质、增强植株抗寒力,应于8月底以前施肥,以速效性肥为主;冬季桑树落叶后施冬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施迟效性的有机肥。还可辅以叶面肥以提高桑叶的产量和品质。[17]

剪定

蚕桑的剪定
蚕桑剪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树形树势,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枝叶生长,防止大小年现象,实现桑叶稳产、高产、优质。应根据壮条数量、位置、方向适当修剪,使枝条保持向四面张开,通风透光;剪除不良枝条,留下粗壮良枝;根据树型的发展趋势修剪,选留壮枝。[17]
果桑的剪定
果桑的剪定一般以自然开心形的树形为目标,树形培养较容易。剪定方法主要包括疏枝、短截、回缩和缓放,剪定通常在春季发芽前进行,去除过密、病虫、细弱和干枯枝,对结果母枝可轻剪或缓放。可在固定位置进行双枝更新,形成永久性结果枝组。对下垂或衰弱的主干枝要回缩更新,在良好分枝处修剪,提高枝头角度,以提高桑椹产量和品质。[17]

收获

桑叶的收获
按收获时间分为春叶和夏秋叶。春叶收获时,根据蚕龄选择收获的位置,一、二龄小蚕选择采取枝条上部的适熟片叶;三、四龄采取止芯芽,可结合剪采细小条叶;五龄分批伐条收获。夏叶收获时,对小蚕选采适熟片叶,对大蚕选采疏芽叶的新梢下部叶片,注意不应采摘过度;秋叶也要根据蚕龄和时期选取不同部位的叶片,保留部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避免全部采光。夏秋叶收获时应使用采叶器,留下叶柄,避免损伤树皮和芽包。[20]
桑椹的收获
桑椹一般在5月成熟,成熟的表现为由红变紫,果梗由青变黄白;收获期约20日。最佳采摘时间是清晨,以防桑椹被风吹落。桑椹不耐储藏和运输,戴上医用无菌手套用手采摘最佳,对于采摘不到的果实,可以使用震动法,用干净的塑料软布或布单撑开接收落果。收获的桑椹应避免挤压和暴晒,尽快销售或加工。[17]

病虫防治

桑的主要病害有桑萎缩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桑萎缩病的症状有3种,萎缩型表现为枝条细短,叶质粗糙,生长缓慢;黄化型表现为叶片黄化、卷缩;花叶型表现为叶片侧脉间出现黄绿色斑块;用剪除病枝、药剂防治媒介昆虫、土霉素浸泡、硫脲嘧啶喷雾预防或治疗。灰霉病多发于潮湿的桑园,表现为树体产生病斑,发生灰白色绒毛状的霉菌层;用托布津或根腐铃喷洒治疗。白粉病危害叶片,使叶片出现白粉状的霉斑,影响叶片品质;用托布津防治。[17]
桑的主要虫害有桑毛虫、桑尺蠖、桑天牛等。桑毛虫全国均有,幼虫危害桑芽、桑叶,影响桑树发芽和桑叶产量;可用摘除被害的叶并踩死幼虫,或喷施敌敌畏的方式杀灭。桑尺蠖在春季新芽萌发时的危害最严重,啃食完新芽后还会啃食周边的枝条皮层,影响春叶产量;可用人工捕捉、喷施敌敌畏的方式消灭。桑天牛幼虫蛀桑树的枝干,成虫啃食枝条皮层,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用人工捕捉成虫、摧毁虫卵、向虫孔注射杀螟松等方式防治。[20]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饲用价值

桑叶被作为蚕的主要饲料,用以获得蚕茧中的丝,是丝绸产业中的基础,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利用历史。[1][11]此外,桑叶也可以作为牲畜饲料,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既可以制成青贮饲料,也可以打成粉末掺入其他的饲料,用于饲养牛、羊、猪、鸡、兔等牲畜。[8][20][21]

食用价值

桑的聚花果被称为“桑椹”,[9]成熟时果质油润,食感酸甜、多汁,且含有维生素、钙、铁、锌、硒等营养素,被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水果”,[10][17][22]可生食,也可用于榨汁,制果冻、果酒、桑椹干等食品。桑叶含有黄酮、多糖等多种营养素,可制成桑叶茶、桑叶汁饮料等产品。[8][20]
桑椹

药用价值

桑的叶、根、枝条、果实均可入药。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胸痛、咽干口渴、目赤肿痛等病症;桑叶露(桑叶的蒸馏液)及桑叶汁也有清热明目的功效。桑根味微苦,性寒,可清热定神;根皮称“桑白皮”可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主治肺热咳喘、小便不利、水肿等。桑枝能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枝条灼烧后沥出的液体“桑沥”,树皮中的汁“桑皮汁”,柴灰汁的滤液蒸发产生的结晶“桑霜”均能清热解毒。果实称“桑椹子”,能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治头晕目眩、腰痛、耳鸣、失眠、口渴、便秘等症。[11]

经济价值

从桑的枝条剥下的树皮含有大量纤维,可作为制造人造棉、人造丝、纸张等的原料。桑的枝条锯成的木屑可以用作培养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等的培养基。木材坚硬,可用于家具、乐器、雕刻等的用材。[1][20]
桑基鱼塘是一种立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即在鱼塘的基上种植桑树,桑叶用于饲养蚕以生产丝绸,蚕的粪便喂鱼,塘底的泥土肥桑。这种模式实现了对桑、蚕、鱼的物质生产的综合利用及相互促进,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生态平衡。[20][24]

生态价值

桑树是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有一定的耐旱和抗盐碱能力、重金属耐受力及富集能力,可以作为生态防护林、城市绿化带以及荒漠化、盐碱地、重金属治理用的树种。[23]

物种危害

播报
编辑
桑因养蚕业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生长迅速,已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归化,并取代当地的植物。桑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与固有种红果桑(Morus rubra)杂交并逐渐取代红果桑,红果桑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国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已被列为濒危物种。研究表明,桑及其杂交种在适应性比红果桑更有优势,且桑可能将根部传染病传播给本地的红果桑。[15]
美国五大湖地区各州将桑列为4级入侵植物。南非将其列为3级入侵植物,在生物控制保护区以外禁止栽培。桑在欧洲的入侵风险评估得分为25分,被认为有中等风险。[15]

植物文化

播报
编辑

绘画

中国古代关于桑的绘画往往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北宋画院作品《桑枝黄鸟》是一幅典型的作品:画中一只黄鹂金鸡独立地站在桑树的枝头,仰首衔着一串桑椹。画中的黄鹂与桑枝、桑叶、桑椹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色彩和笔法的运用精湛细腻,自然流畅。[6]
桑枝黄鸟(台北故宫藏)
中国清朝的闵贞创作的《闵贞采桑图轴》描绘了桑树下女子采桑的场景。女子一边仰视枝头的桑叶,一边用杆子敲打树枝,同时用篮子接住落叶。人物形象生动而自然,打桑的姿势流畅而真实,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扎实的绘画功底。[6]
闵贞采桑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语言文学

因为植桑、养蚕而兴起的桑蚕文化,孕育了桑的各种典故、意象。陶渊明写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以桑、麻等作物的样子烘托出恬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热爱田园的心情。[1]许多熟语种借用了桑这种农村常见的树木指代家乡、家园,如“桑梓”即是由于中国古代常在住宅旁栽桑树和梓树,后世便用桑梓指家乡;“桑榆”则是指太阳已落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间,比喻人的晚年;“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无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