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炎黄

华夏文明始祖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炎黄二帝(上古社会部落的首领)一般指炎黄(华夏文明始祖)
“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姜姓神农氏、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姬姓公孙氏、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
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炎帝黄帝族联盟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而后世汉族为炎黄子孙。
中文名
炎黄
别    名
赤帝(炎帝)姬轩辕(黄帝)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华夏族(汉族)
出生日期
上古
逝世日期
上古
职    业
部落首领、华夏族始祖
主要成就
创造华夏族
出生地
东亚
代表作品
华夏族

汉族始祖

播报
编辑
神农
翻盛朵府恋格套凝洒妹户与炎帝,又与居住在东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族,汉朝以辣朽壳后称为汉族盛旬判戏汽多。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汗戏迎,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汉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汉民族的代名词。[1]

炎黄子孙

播报
编辑
炎黄子孙,也称黄帝子孙,是汉民族的自称,被称为华夏儿女。
以下中华民族并不包括所有56个民族,只为叙述方便称中华民族
炎黄雕塑
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元和姓纂》典氏记载:“伏羲娶少典为妃”,《三皇庙碑》记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娶任姒有蟜氏女名附宝,封为少典妃,以司典号少典。”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2]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
炎黄二帝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后来的传说的几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
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5],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
在清朝末年,这个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清末反抗满族统治的早期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取得汉人的支持,激进的革命派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而温和的改良派则认为“我国皆黄帝子孙”。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蚕食,包括少数民族人士在内的有识之士号召打破族群界限,以“炎黄子孙”为旗帜凝聚中华。 章太炎《国学略论》:“汤斌、杨名时、陆陇其辈,江郑堂《宋学渊源记》所不收,其意良是。何者?炎黄之胄,而服官异族,大节已亏,尚得以理学称哉!”
在面对外国强敌侵略而处于亡国亡种的危机下,“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在抗敌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全体中国人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共识。

炎黄子孙之义

播报
编辑
1.炎黄二部族联合,占据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华夏主体,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2.炎黄的文化文明影响了周围的部落,使它们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
3.“炎黄子孙”包括汉族(含新中国进行民族认定之前属于汉人的族群),以及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华裔。

炎黄雕像

播报
编辑
主条目炎黄二帝塑像
炎黄二帝塑像
炎黄二帝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处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始祖山)上,炎黄二帝巨塑背依邙山,面向黄河。塑像占地2816平方米,像整体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王仁民是该塑像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塑像总设计师为吴树华,由海内外华人捐款和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共计人民币1.8亿元,历时二十年于2007年建成。
巨塑以山为体,使山人合一,像通体高106米(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罗斯祖国母亲在召唤高2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两帝的眼、鼻和脸参数一致,眼长3米,鼻长8米,两张脸加在一起达1000多平方米。塑像用混凝土7000余立方米,钢材1500余吨、花岗岩6000余立方米,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其中毛石7万余方,景石3万余吨。共耗资约为1.8亿人民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