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王应麟

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王应麟(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
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传世书法有《著书帖》等。著有《三字经》、《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海》、《通鉴答问》、《深宁集》、《诗地理考》等。
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书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
王应麟与胡三省黄震并称“宋元之际浙东学派三大家”。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考据性笔记《困学纪闻》以考证为特色,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蒙学著作《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1][7-8][9]
伯厚
深宁居士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出生日期
嘉定十六年(1223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
元贞三年(1296年7月13日)
主要成就
长于考据,所著《困学纪闻》为“宋代三大笔记”之首
主要作品
三字经》《困学纪闻》《玉海》《汉艺文志考证》等
本    名
王应麟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王应麟小像
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223年8月17日),王应麟出生于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元成宗元贞二年六月十二日(1296年7月13日)卒,年七十四。父亲名撝,字谦父,为楼昉的学生,曾官吏部郎中,预修中兴四朝国史。
王应麟天性聪敏,九岁便通六经,十九岁举进士,因受到程朱学派王埜真德秀等人影响,任官同时勤于读经史。后授衢州西安县主簿,县民误以其年少可欺,输纳赋税时故意延迟,应麟请求郡守,绳之以法,民皆畏服,无人再敢误期。时县内驻守军校正酝酿闹事,县令翁甫仓皇间不知计将安出,应麟前往说之以礼,事乃定。任满后改差监平江府百万东仓,又调浙西提举常平茶盐主管帐司,以才为部使者郑霖所礼遇。
宝祐四年(1256年),举博学鸿词科。理宗方御集英殿亲策进士,命应麟为覆考官,知举官已先将评定名次录呈,帝欲有所升降,拟将第七卷改置于首,应麟读后顿首奏道:“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至唱名赐第,乃是庐陵文天祥。应麟读其文而能知其人,鉴赏力可谓超人一等,而天祥一生亦不负所知,真千古所未有。寻添差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迁三省枢密院主管架阁文字,改除国子录,升武学博士,再迁太常寺主簿。时丁大全为相,粉饰太平,讳言边事,应麟不受其笼络,乃向理宗恳切面奏:两淮已有边患,四川也很危急,应当加紧整治边防,不要再为大臣壅弊之言所欺骗。大全甚是不悦,乃促使台谏弹劾应麟,遂遭罢官。不久大全去位,朝廷起应麟通判台州,旋召入为太常博士,累迁著作佐郎。
王应麟像
五年(1264年)冬,度宗即位,擢摄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又兼崇政殿说书,每因进讲多所开陈。迁著作郎,再迁秘书少监兼侍讲。除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以忤权相贾似道遭免官。久之,起知徽州,抑豪强,省赋税,民心大悦。旋召为秘书监,兼国史馆编修及实录院检讨。迁起居郎兼权吏部侍郎,复直陈边境急急之状,又大为似道所忌,欲更斥逐之,而应麟适以母忧去职。及似道在沿江溃师,宋之国运亦将告终。时恭帝新即位,应麟造朝,为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上疏陈十事,并条画备御十策,皆不见用。寻转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以封驳左丞相留梦炎引用非人,再三上疏皆不报,乃辞官东归。嗣有诏迁翰林学士,亦力辞。
宋亡后深自晦匿,不与世人相接,而东南学者皆以为宋三百年文献所寄,莫不翕然宗之。入元后,王应麟“深自晦匿,不与世接”。对其隐居生活,有关史籍上的记载惜墨如金,语焉不详,以“后二十年卒”等一笔略过。明儒于是有其入元后是否为元人当过山长(书院院长类职务)之疑。清全祖望在《王先生画像记》中予以严辞驳斥。当今学者认为:“王应麟入元后,甘自晦匿,其生活形迹在当时即不为世人所熟悉。”南宋重臣王应麟,他是一位深深怀恋故国的“南仕”。入元后,其文章大多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浚仪遗民”署名就是例证。其心理上欲寻觅一处与其生身之地庆元府(今宁波)鄞县有某种联系之处栖身,以寄托其思恋故国的情愫。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王应麟画像
王应麟不仅是鸿儒,而且是通儒。他所著的《困学纪闻》一书,博涉经史子集,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中国古文献学史上的卓越地位,与《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并称“宋代考据笔记三大家”,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他编写的《玉海》达二百卷,涵盖了天文、律历、官制等二十一类,元人李桓称其“网罗天下之见闻,包括古今之故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更赞誉:“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1]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四库全书总目》:(王)应麟博洽多闻,在宋代罕其伦比。[2]
黄润玉:春秋绝笔,瑞应在麟。宋诈讫录,瑞应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时,呼嗟何及。
全祖望:四明(今浙江宁波)累世之文献,莫与伦也……而牙签之于王氏亦复并峙。[11]
翁元圻:先生博极群书,入元后寓居甬上,足迹不下楼者凡三十年,益沈潜先儒之说而贯通之。于汉唐则取其核,于两宋则取其纯,不主一说,不名一家,而实集诸儒之大成。[1]
王鸣盛: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十卷,所采掇亦甚博雅。
赵翼:考古之学,至南宋最精博,如郑樵李焘、王应麟、马贵与(即马端临)等是也。[10]
章学诚:①其所纂辑诸书,至今学者,资衣袖焉。②今之博雅君子,疲惫精力于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于学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误执求知之功力,以为学即在是耳。[13]
梁启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为清代考证学(即乾嘉考据学)先导。[3]
黄锦祥:了然天地文博之大成者,(王)应麟是也。[1]

目录成就

播报
编辑
淳祐进士,历官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迁秘书郎。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20余年。宋亡不出。
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研究,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涉猎。编撰大型类书玉海》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引证完整,特别于宋代史事,辑录尤详。其中《玉海·艺文》类,保存了丰富的目录学参考资料,包括宋代国史艺文志实录会要崇文院内三馆秘阁的各种官修目录;汉、隋、唐诸史艺文经籍志和唐宋时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还包括十七史十三经注疏前四史中的诸家注解、唐宋两代重要类书中所有与文化典籍有关的历史文献。在编排方法上,按主题编类。王重民评其为“反映着向主题目录过渡的新趋向”。《玉海》为考宋代文化学术源流有重要价值。
另有考订性札记《困学纪闻》一书、综罗文献,贯串古今,最为后世推重。著述20余种,600余卷。
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困学纪闻》《小学绀珠》《通鉴地理考及通释》《玉海》《诗地理考》《通鉴答问》《汉书艺文志考证》《深宁集》《玉堂类稿》《掖垣类稿》《诗稿》等。但是知名度最高的是他所编著这部家喻户晓的《三字经》。[5]

个人作品

播报
编辑

主要著述

王应麟隐居二十载,所有著作,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示不向元朝称臣。
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困学纪闻》《玉海》《小学绀珠》《通鉴地理通释》《诗考》《诗地理考》《汉制考》《汉艺文志考证》《六经天文编》《玉堂类稿》《深宁集》等六百多卷。[9]
其著作甚多且学术价值甚高,但到清朝时才开始较为人所重视。其中《玉海》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为其准备博学宏词考试时所整理的;《困学纪闻》是笔记类的著作,集合其大量经史研究的心得成果;《汉制考》为历史著作;《通鉴地理通释》是历史地理学的著作。
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那部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这可能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事。王应麟晚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了一本融会中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他是通古博今的大儒,举重若轻的大家手笔写出这部“三字歌诀”,当然是非同凡响。

传世墨迹

宋代王应麟《著书帖》行书。水墨纸本,纵30.3厘米,横18.4厘米。此帖流传有绪极为珍贵,现为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黄桢祥旧藏。此帖书法文风蔚然,熠熠生辉,运笔刚劲雄厚古朴端庄,富有典型的文人书卷气息,它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贤瑰宝。是王应麟晚年归隐之后所作,书曰:“□学□成著书,□□累征不起,□□高致。”款署为“应麟(赞)”,款下盖有钤印。通篇古朴俊逸,神韵盎然,将文化精髓融汇其中。[1]
王应麟真迹《著书帖》
在王应麟的手迹中,反映出王氏“专著学术研究,不仕元官。”的坚定信念,在隐居的二十年里,写出了多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其中最融汇中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三字经》更是非同凡响。这位南宋重臣王应麟与先贤苏东坡一样,都是晚年怀恋故国的“南仕”。入元之后,王应麟的文章大多只写甲子或姓名而不写年号,如《著书帖》一样也未见年号。表明了自己忠于故国南宋的深厚情愫,正因其人品高尚,其俊逸高雅的书风更受藏家青睬。[6]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王应麟
    作品时间2008-12-1
    《困学纪闻》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撰札记考证性质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到传统学术的各个方面,其中以论述经学为重点。
  • 作者名称王应麟
    作品时间2011-11-1
    《诗地理考》是《王应麟著作集成》中的两种,其中《诗考》辑录韩鲁齐三家诗,尽列各家诗之异字异义及三百篇外的逸诗,是现存最早的三家诗辑本,在《诗经》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 作者名称王应麟
    作品时间2003-7
    《玉海》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编撰者是南宋的王应麟,《玉海》共204卷,南宋王应麟私撰。全书分为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玉海》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实录”和“国史日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
  • 作者名称王应麟
    《三字经-中华蒙学四大名著》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宋] 王应麟。

诗选

播报
编辑
【望春山】
群峰西南起还伏,湖上丹丘立于独。 神仙寓迹山水间,不在幽深在清淑。
松潭水暖龙欲起,蕙帐人空鹤自宿。 飞云晓驭紫琼车,沆瀣宵涵白银屋。
蓬莱之名不可思,俗客须当避尔躅。
东山
东山美周公,千载邈遗音。 槃槃谢家安,陈迹犹可寻。
仰睇虞峰高,俯挹娥涛深。 伟人不可作,感慨生登临。
典午鼎岌岌,日夕照忠忱。 谈笑沮温谋,尊俎却氐侵。
斯民免为鱼,清风濯鬴鬵。 抚筝疑未释,西州复沾衿。
紫囊皆少年,秉钺扫云阴。 茂绩世茅土,有孙亦璆琳。
祚移卯金刀,志士皆噎喑。 曷不效靖节,种菊遁幽林。
既縻无嘉爵,空怀子房心。 鸿鸣九霄远,雉翳嗟珍禽。
行藏异危逊,览古得良箴。 吾游几入越,独欠隮崯岑。
晋士岂清谈,底柱几江浔。 翠屏倚空碧,浮云更古今。
永言广武叹,谁续洛生吟。
天童寺
十里青松接翠微,梵王宫殿白云飞。 钟声出岫客初到,月色满庭僧未归。
偶有闲情依净土,竟无尘虑渎天机。 明朝尚有登高兴,千仞冈头一振衣。
【鳖山】
天柱不可折,柱折不可撑。九鼎不可覆,鼎覆人莫扛。
袁公烈丈夫,独立东南方。欲以一己力,代国相颉颃。
适遭宋祚移,耻为不义戕。奋然抱志起,誓欲扫搀枪。
拔剑突前麾,手回日月光。敌势愈猖獗,山摧失忠良。
鸣呼绝伦志,不得骋才长。妻孥悉从溺,枯骨夜为襄。
忠烈动天地,游魂为国殇。山水倍堪悲,抱恨彻穷苍。
穹苍幸一息,庶几纪星霜。西风白杨路,哀猿号崇冈。
解剑挂墓柏,泣下沾衣裳。惜哉时不利,抽毫述悲伤。
东钱湖
湖草青青湖水平,犹航西渡入空明。月波夜静银浮镜,霞屿春深锦作屏。
丞相祠前惟古柏,读书台上但啼莺。年年谢豹花开日,犹有游人作伴行。
吴刺史庙祭神辞】
坎击鼓兮鄞水浒,思仁侯兮昔召父。堰九里兮酾流为雨,水泱泱兮芃芃麦黍。
鸿隙堙兮谣豆芋,侯嘉绩兮依其在渚。神之来兮飙轮下,兰觞勺兮荐椒糈。
民不忘侯兮歌且舞,侯不忘民兮俾宁宇。神之归兮娭瑶圃,格颢穹兮降多祜。
娄丰穰兮除疾苦,年千世百兮保艾吾土。事侯如存兮侯其福女,敬共承祀兮无怠终古。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御赐堂名

王应麟于宝祐四年(1256年)中博学宏词科宋理宗赵昀御书“汲古传忠”相赠,遂名其书堂为“汲古堂”。[12]

慧眼识才

王应麟为官清正耿介、深明大局、不附权贵,是一个忠肝义胆的直臣,也是一个慧眼识才的伯乐。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在集英殿主持殿试,看了考官推荐的试卷后,想把第七卷提为第一卷,就交与王应麟复考。王应麟读了考卷后,便向理宗道贺:“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贺陛下得士!”遂以该卷为首选,及唱名,乃知为文天祥的考卷。王应麟因而成为状元丞相文天祥的伯乐。[14]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故里

浙江宁波镇明路上的王应麟雕塑[4]
王应麟故里,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念书巷。据《鄞县通志》载:“念书巷,田名廿四间。宋大儒王深宁读书于此,故名。”王应麟在宁波念书巷内的府第,一直被人尊称为“王尚书第”。府内有藏书楼,名“汲古堂”,因年代久远,汲古堂藏书情况已不可知。府第前的街巷,亦称“王尚书第巷”或“王府巷”。1927年,为纪念王应麟,王尚书第巷被更名为“念书巷”。念书巷内,树有“宋硕儒王应麟故里”的纪念碑。[15]

墓址

王应麟墓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同村同谷山南麓。其东为千年古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阿育王寺”。墓道口有一座铁佛寺,为王应麟功德寺。[16]

竹口遗迹

王应麟
明洪武年间,庆元县(今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县令董大本为纪念先贤王应麟,就在竹口为其建了进士坊;尔后历代诸如“竹溪公馆”祭祀之;在竹口和竹口王氏后裔迁居地的龙泉上源有王应麟的祠;文人墨客怀念王应麟的诗文,原老的阜梁桥上悬有“宋王伯厚先生故里”的匾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