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高中

[gāo zhōng]
进行高级中等教育的学校
展开8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高中,是高级中学的简称,中国的中学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普遍简称初中和高中),两者同属于中等教育的范围。
高中是中国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教育机构,一般为三年制,即高一、高二、高三。
中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9]
2016年,中国共有高中阶段学校(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2.47万所,招生1396.3万人,在校生3970.1万人。[1-2]
2020年,中国高中阶段共有学校2.44万所。招生1504.00万人,在校生4127.8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中国共有普通高中1.42万所。招生876.44万人,在校生2494.45万人。普通高中共有专任教师193.32万人。[5]中国共有成人高中326所,在校生5.20万人,毕业生3.95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2361人,专任教师1769人。[12]
2023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国共有普通高中学校1.54万所,比上年增加355所;[14]
中文名
高级中学
外文名
Regular High Schools[3]
简    称
高中
办学性质
公办学校、民办学校
学校特色
高级中等教育[11]
高级中等学校[10]
类    型
普通高中、成人高中[9]
学    历
高级中等教育学历(简称高中学历)

教育组织

播报
编辑
高中(Senior堡束 high scho道寒狼樱屑体境ol)
高中
中国的官学教育在清末学制改革之前,基本上沿袭传统的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两大类。中央的国子监相当于大学性质,地方的府州县学具有中等教育性质,而城乡的社学凶纸多桨姜企、义学之类则是小学教育性质。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
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中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新学制将学校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和姜盼危“大学堂”等几个等级,但“小学堂”和“中学堂”之间界定较模糊,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才得以明朗,并逐步分化为初中和高中。
高中的教学内容与其之前的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初级阶段(初中)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色彩。如果说小学与初中的教育的目标是授予学生在现代社会基本的生存能力,那么,高中的知识已经渗透了各个学科专业化与理论化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在认识论上,相对于小学与初中的经验倾向于主观感受,高中学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各科的基础理论后,运用这些系统的工具分析与解决相应领域稍具抽象性的问题。
学生掌握了普通高中教育所要求的知束设整识水准,毕业考试合格之后,理论上可以直接投入社会工作。同时,由于高中教育提供了许多适合深造的理论工具,便于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煮榆育,所以高中毕业后升入大学也被认为是合理的深造途径,普通高中毕业生可参加高考升入大学深造。

国内

播报
编辑

简况

高中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接受初中合格毕业生,一般学制为三年制,即高一、高二、高三。中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高中阶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校等,属于高中教育的范畴。中国的高中教育为非义务教育,学生就读须交纳必要学费与其它费用。自2009年开始国家已经针对部分贫困地区进行高中免学费政策。
中国普通高中的教育体系还在不断完善、改革。由最初的中国各地大统一发展到文理科的出现,接着给予部分省市自主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给予有能力的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高中教材,打破了曾经人教版教材一枝独秀的局面,后来选修课的出现使高中展现出新的活力。
2003年,中国建国以来高中最广、最深、最大的一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逐渐展开,新课程不再以学期区分学习内容,而是以模块来区分,例如数学,以前按照函数、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极限与导数的顺序安排学习,在数学新课程《数学》必修1主要为函数,必修2为几何,必修3主要讲实用性的数学知识,必修4是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必修5是解三角形、数列及不等式。至此学生可完成高中数学必修课程内容,而新课程采取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职业教育课程+学术性课程的形式在各地进行实验和推广。
只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各界对高考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导致高中教育在不少地区仍存在着单一强调知识教育或单一强调知识的准确度,忽略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人格的健全教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高中
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其主要特点是按专业大类招生文化课采用普高教材,允许一年或两年后分流到职业中专,学生实习在寒暑假完成。学生可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综合高中会考,成绩合格者发给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证书及相应的毕业证书,毕业生可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也可由毕业学校择优推荐,双向选择,自主就业。
高中毕业生可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学生们可以根据考试成绩自主择校。

课程

文化课程:共九门。
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
少数民族语言(仅限于少数民族地区,由当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决定俄罗斯语属于外语,回族满族已经转用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彝语壮语朝鲜语白语、傣语、怒语傈僳语普米语纳西语景颇语哈尼语佤语布朗语阿昌语拉祜语德昂语独龙语基诺语门巴语珞巴语、畲语、苗语侗语布依语水语瑶语土家语仡佬语黎语毛南语仫佬语京语、高山族语、塔吉克语塔塔尔语柯尔克孜语乌兹别克语羌语土族语锡伯语保安语撒拉语东乡语裕固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达斡尔语赫哲语等52个少数民族56个民族-汉族-回族-满族-俄罗斯族)的语言;
物理化学、生物。
素质教育课程:共五门。
体育;
美术、音乐;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国外

播报
编辑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教育体系早在其建国时就初具规模,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逐步完善,形成了如今的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体系。
美国对于初级教育实行普及政策,所有的州都规定16岁以前的儿童必须入学,每个儿童都必须接受至少8年的教育。这种教育普及政策已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只有1%的美国人不能阅读及写字。
美国设有很多两年制的技术专科学校社区学院,提供社会需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些学校学费低廉,同时也是连接高中和正规四年制大学的一个桥梁。在美国,18岁的高中毕业生不需要入学考试就能升入高等院校学习,6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大学继续深造。
美国正规四年制大学有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代表着美国科技和教育的最高水平。四年制大学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适应专业需要。除教育外,这些院校还承担着美国政府大量高精尖的科研任务。 美国的高等院校半数以上是私立的,因为这些大学最初主要是由教会和其它宗教团体创立的。虽然(21世纪初)这些学校依然同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不再以宗教教育为主了。全美50个州中,几乎每个州都至少有一所由州政府或当地政府出资创办的公立大学。虽然经费来源与私立大学不同,但学制和课程并无多少差别。
美国的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教师在每学期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书目和材料,培养学生自学和学术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争取获得每科6-18个学分。四年制的本科生要想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按规定修满120-128个学分,通过考试和撰写学位论文,合格后才能获得学位。
美国学位体制分为五级,即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和第一专业学位。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才有资格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有两种途径,一种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另一种不要求写论文,但对学分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进行口试和笔试。硕士学位学制通常为两学年,博士学位2-3年。博士研究生由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指导,专业考试合格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获得学位。
美国高等院校以多种途径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经济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校内长期低息贷款短期贷款、校长长期低息贷款、联邦政府勤工俭学计划、校内外兼职工作等。

课程模式

播报
编辑

英国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考试(非考试)科目+选修(组合选修+任意选修)
1.简况
第六学级是英国义务教育后的中学高级阶段的组织形式,即相当于中国的高中阶段。年龄在16岁或16岁以上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根据自己和家长的意愿,决定是否升入第六学级继续学习。修业时间1-3年不等,其中以两年为多。
第六学级有两种体制,一是设在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和综合中学之中,这种体制占多数,大多数16岁以上的学生在文法中学和综合中学的第六学级里学习;一种是单独设立的第六学级学院一般吸收来自某一地方教育当局内几所综合学校的16岁以上的学生,这类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经费和设备条件都更优越,在课程设置上也超过了那些单独开办第六学级的学校。第六学级对16岁学生所提出的入学条件不尽相同,一般说来,文法中学的第六学级和单设的第六学级学院比综合中学的第六学级要求高一些。而综合中学的第六学级对学生入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课程也不是完全没有要求。
2.课程设置
第六学级的课程,以二年制为例,分为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同时,对这些科目采取按组合选修或任意选修的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限。
考试科目主要为“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和“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据对185所中学的统计,第六学级为学生提供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总数达49门。
由于条件不同,究竟开设哪些课程,各校并不一致。综合地看,第六学级为学生提供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可分为七类:语言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艺术类,经济与技术类,企业管理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采取广泛的选修制,通常有下列几种规定,学生可取其中一种:
a 选3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
b 选2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再加2门“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
c 选2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再加4门“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
d 选2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另加1门高级秘书课程。
选修的办法有两种:既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数十门课程中按上述规定任选,也可以由学校按上述规定搭配成不同的课程组别供学生任选一组。典型的科目组合有以下几种形式:1.数学、物理、化学;2.物理、化学、生物学;3.加强的数学科和物理;4.拉丁文法文德文;5.英文、法文、拉丁文;6.英文、历史、地理;7.拉丁文、希腊文和古代史。
第六学级的非考试科目除了传统的体育和宗教外,60年代以来还增设了一些新的科目,其中主要有:普通常识(General Studies)、通才教育(Liberal Studies)、生计教育(Careers Education)和各种讲座(Lecture)。
3.考试
现设一年制第六学级主要为义务教育结束时“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设置补习此种证书的课程,以便再次参加考试,同时为学生开设“职前教育证书”(CPVE)课程。三年制第六学级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年补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课程,考试合格后,第二、三年按两年制课程继续学习;另一种情况是,前两年就按两年制的规定学习并通过考试,第三年仍留在第六学级继续学习,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以便进入名牌大学并获得高额奖学金。
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对象是那些完成了义务教育又经过第六学级学习的18岁左右的学生,但成年人和海外学生也可以参加。学生参加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取得升入大学的资格,因此,尽管高级水平考试所涉及的科目范围较广,但由于学生一般选择的考试科目都在3门或4门,并且大多集中于升入大学所需的几门学术性科目上,所以,高级水平的考试以深、难、重的学术性科目而著称于世。
为了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许多学生舍弃一些重要科目,主攻文科或理科甚至专攻文科或理科的某一领域,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的大批考生甚至不去考数学、英语、外语、理科或技术学科。高级水平的考试成绩分A、B、C、D、E五等,习惯上,获得两科C等以上的高级证书是进入高等学校的最低标准。此外,还有难度更大的特殊试卷(Special Paper,简称S卷),以利于选拔尖子学生。S卷考试成绩分为优秀和良好两个等级。
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是为弥补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不足而新设立的。由于以往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对学生的要求过窄、过高,致使第六学级的学生没有可能拓宽课程范围,增设高级补充水平考试的目的在于在不降低水平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宽高级水平考试课程的广度。为此,英格兰威尔士于1987年正式在第六学级增设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并于1989年夏季进行第一次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高级补充水平的考试科目比高级水平考试科目更加广泛,学生可以用较经济的时间,学习较广泛的内容。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与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表示:2AS=1A。也就是说,选学2门高级补充水平课程,相当于选学1门高级水平课程。1门高级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考试成绩值,同1/2门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是相等的。
4.分析
由于英国普通高中阶段属于大学预科,课程因受到考试和升学要求的压力,十分专门化,在课程设置上各校往往向考试科目倾斜,非考试科目很难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学校还是比较重视提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学生即可以采取选修组合课程的方式,也可以自行选修。尽管各校开设的课程门类比较多,可达几十种,但具体到每个学生来说,受到大学升学的压力很大,学习的课程门类有限,有的往往集中在两三门应考学科,偏于某方面的学习。学生通常有2/3的时间用于学习自己选择的专门范围,有时将90%的时间集中在两三个科目上。专门学习数理的学生,可以每周有20小时的数学课程。

法国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共同必修+模块必修+选修(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
1.简况
法国高中(lycee)为地方公立教育机构,实施第二阶段的中等教育。法国高中教育由普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构成。分别由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实施。
普通高中的学制为三年,一年级被称为第二年级,二年级被称为第一年级,三年级被称为结业年级(为叙述方便,本文采取中国习惯依次称一、二、三年级)。学生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后,便可获得普通业士文凭。这一文凭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是高中毕业的证明,又是进入高等学校的通行证。法国有二十余种业士,现将普通业士文凭列举如下:
A系列:
A1:文学与数学
A2:文学与语言
A3:文学与艺术
B系列:经济与社会科学
C系列:数学与物理学
D系列:数学与自然科学
D'系列:农学与技术
E系列:数学与技术
1992年开学,法国已将原来24个业士文凭压缩为7个大的分科,普通教育有文学、经济与社会学、科学,技术教育有工业科技、实验技术、第三产业技术等。
2.改革动向
根据法国1989年7月10日颁布的“教育指导法”和1990年2月23日颁布的法令确定“国家课程委员会”为全国课程大纲的编写机构。这个委员会于1992年2月公布了一部《课程宪章》,并把它作为今后指导全国课程大纲制订的纲领性文件。
依据《课程宪章》所制订的基本原则,法国课程委员会及其各个专门委员会对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课程改革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相继提出了有关课程改革建议的报告。其中有关高中课程改革的建议如下:
法国高中一年级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一环,因为在这一年,每个学生要确定自己的未来方向。而这些刚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初中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他们不仅要接受共同的基础课,同时又要准备选择未来的学习方向。因此,一年级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在统一课程大纲要求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找到适于自己学习途径。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帮助有知识空缺和在某学科上有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方向。
此外,在巩固基础课的同时加强选修课,每个一年级学生必须选择两门选修课。
高中学生在二年级之后便选定专业方向,因此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程均按专业系列编排,每个系列的课程由专业普通课和附加课构成。普通课通常占全部课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它旨在保证学生获得坚实的普通文化知识,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和在履行公民职责时具有批判精神和对纷纭复杂的周围世界有更好的认识。附加课的目的在于使各系列课程更加完整协调并宜于因材施教。附加课按“模块”(MODULE)组织教学,每一模块以一学期每周四课时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这种新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广泛地运用实验方法,并能促进学校向外界开放。
3.分析
法国高中的目标在传统意义上是十分明确的,即赋予学生以坚实的普通文化。它对教学内容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学科的质量,思维的严谨。
法国普通高中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高中会考。获得了业士文凭就等于得到了两个证明:高中毕业和大学入学资格。法国有二十余种业士,但最受推崇的是C系列。尽管这个系列称之为“科学”学科,但在教学内容上的科学学科的比重并不占优势,而是过分看重数学的价值,特别是抽象数学。在所有科学系列中,以数学水平为标准形成不同的等级,C和E为先,D和B次之,最后是G。结果是以数学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应用科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从法国高中课程的改革方案看,学习文学科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可以只学习两课时的生物,物理和化学都可以不学,加强了法语、哲学、外语、历史、地理等的教学;学习科学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只学习从4课时到2课时的历史-地理合科课程,加强了数学和理科教学。
另外,法国普通高中的课时较多,使学生难以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深入地思考。一般来说,必修课的课时尚能适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层层加码的选修课使课时总量大增,二年级的课时往往超过32小时,三年级的课时超过36小时。再加上个人作业的时间,每个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至少50小时。

德国

完全中学高级阶段的课程模式:基础学程课程+特长学程课程
1.简况
德国完全中学高级阶段即11-13年级相当于中国的普通高中阶段。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16-18岁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级阶段学习。高级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向高等教育领域的过渡,在结构上要安排得既确保所有学生共同的基础训练,又为个人的专业化提供可能性。高级阶段的教学取消了原来的班级组织,按学生的才能和成绩分组。高级阶段分必修领域和选修领域对学生进行教学,必修领域与选修领域课时之比约为2:1。在必修领域中,学生在规定的课业领域中获得或扩大知识。选修领域应使学生有可能在不受规定的课业领域束缚的情况下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或联系必修领域建立自己的学习重点。在必修和选修两个领域内通常分为从属于一定学科的基础学程和特长学程。特长学程培养对科学预备知识深一步的理解力和传授加宽的专门知识,同时考虑到科学和艺术应用的可能性。
2.课程设置
德国完全中学高年级经过几次改革以后,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行“学程制”。学程制安排的宗旨是通过必修和选修领域中基础学程和特长学程自由组合的可能性使社会要求和个人需要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程制规定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分为3个课业领域以及体育和宗教。3个课业领域是:
--语言-文学-艺术课业领域(包括德语、文学、艺术、音乐和6种外语)
--社会科学课业领域(包括历史、公共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地理和劳动学等等),
--数学-自然科学-技术课业领域(包括数学、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工艺学等等)。
每个课业领域中的课程分为基础学程和特长学程,基础学程每周上课2至3课时,教学一门学科的基础内容,德语、数学、外语的基础学程至少3课时;特长学程每周5至6课时,要求学得深一点,达到一门学科的较高水平。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学程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自己能力的学程编制个人独特的课程表,并进行学习。由于各个学生选择的学程各不相同,因此没有一种对全体学生来说是统一的教学计划,无法组成固定的班级。这种学程制从课时上讲,通常一个学生一学期应选的课程,每周平均要保证学30课时。
一般对第11学级的学生还不实行学程制,但他们从第11学级开始必须逐步熟悉这种学程制,因为他们最迟必须从第12学级开始正式按学程制进行学习。在第11学级中,学生通常有9门必修课,包括德语、数学、外语、1门社会科学学科、2门自然科学学科(或信息学、技术和家政)、音乐或艺术、体育和宗教。如不学宗教,可学哲学或社会科学学科。此外还有2门选修课。
学生从第12学级起将按学程制选修2门特长学程的学科(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规定3门特长学科),其中一门必须是德语、外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中选出的一门。学生在毕业以前必须读满4个学程的特长学科。此外还规定德语、外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中必须有2门一直读到毕业。毕业考试包括2门特长学科和2门基础学科,这4门学科必须涵盖3个课业领域,即3个课业领域中至少有1门是必须作为毕业考试科目的。在毕业考试中2门特长学科和1门基础学科作为笔试学科,另1门基础学科作为口试学科,但如果3门笔试科目在评分时有疑惑,那么也得进行口试。
3.分析
改革后的完全中学高级阶段课程改变了原来的那种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机会,使他们能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来选择学习重点。一开始实行学程制时,一些学生选择容易学习的学科而造成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偏废,经过几次改革,对选修必要的基础学科作了规定,克服了上述那种缺点。

日本

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选修)
1.简况日本《学校教育法
规定:“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高中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初中教育的成果,培养国家及社会的有用人才所应具备的品质;基于对社会必须履行自己使命的自觉,使之能够适应个性和未来的出路,并提高一般的文化教养,掌握专门技能;培养学生对社会具有广泛深入的理解和健全的批判能力,并努力确立他们的个性。普通高中一般只设普通科,有的综合高中除普通科外加设职业科。普通高中约占44%,综合高中约占36%,职业高中约占22%。
日本高中同时实行学分制学年制。1课时50分钟。上满35课时为1学分。一个科目如每周上4课时,一年上35周,这个科目就有4学分。
日本的高中课程设置,大的方面有文部省规定,设置者可作若干补充规定,具体的安排则有学校负责。各级分工大致如下:
文部省通过制定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和学习指导要领:提出普通高中开设的普通学科和科目,并规定每个普通科目的标准学分数;在各普通科目中规定必修科和选择必修科;规定全间授课周数和每周授课时数;规定高中毕业应取得的最低学分数。
设置者: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开设文部省没有提到的科目;审批所属高中的课程安排。
学校通过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本校是否分科和设置哪些分科;确定本校各分科开设的科目及其开设年级,上级提出的有些非必修科目可以不开设,也可以开设上级没有提到的科目;确定各分科开设的科目中的必修科目、选择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根据实际确定本校开设科目的学分;规定本校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的学分。
可以看出,在课程设置上,日本高中是有很大的自主权的。国立高中受文部省制约最大,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的自主权比较大。
日本高中课程采取这种分级管理的方式,其目的是既要保证高中教育有较高的水平,又要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办出各有特色的高中。
2.课程设置
日本高中的课程,分学科和科目两个层次。一个学科往往包含几个科目。例如国语是一个学科,在1994年后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包含国语Ⅰ、国语Ⅱ、国语表达、现代文、现代语、古典Ⅰ、古典Ⅱ、古典讲读等8个科目。历年来日本普通高中的学科数为8-9个,科目数则不断增加,1948年只有20个增加到60个。科目分成必修、选择必修、选修三种。选择必修的意思是在一组科目中必须选择学习一至二科。
日本高中就其模式来讲,主要有选科型和分科型两种,此外也有少数不分科也不选科,即全部是必修科的高中。选科型的高中大致共同必修科占60学分以上,选修科为30学分左右。其中有的以选择必修为主,有的以自由选择为主,前者选择必修约占20学分左右,后者自由选择约占20学分左右,分科型的高中多数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分科。从二年级开始分科的,在二年级只分文科班和理科班,到三年级又细分为上私立大学的、上国立公共大学的、上短期大学的文科班和理科班等。分科型高中一般只开设必修科和选择必修科,即使有开设自由选修科的,也只占几个学分。
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各种学科和课外教育活动构成,道德教育通过整个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全部高中生的共同必修的学科是国语Ⅰ、现代社会、数学Ⅱ、理科Ⅰ、保健、体育、音乐Ⅰ、美术Ⅰ、书法Ⅰ、工艺Ⅰ、家政概论等。选修学科中包括国语、外语、社会、艺术、家政、数学、体育、农业、工业、商业、水产、护理等。普通高中或普通科与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职业科在课程上的区别主要不是体现在必修科目上,而是体现在选修科目上。普通高中或普通科的学生主要是选修普通科目。
3.分析
日本高中教育受升学要求的影响很大,这不但表现在高中的课程设置有明显的升学导向、学校规定的毕业学分远远超出文部省的要求上而且还表现在私立高中的发达和补习学校的大量存在上。普通科授课时数大幅度增加,职业科授课时数下降。在全日制普通高中中,普通课程占全部课程的70%以上,这反映了普通高中或普通科学生人数增加,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和短期大学的人数增加。

瑞典

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基本必修课程+专业学习计划课程
1.简况
瑞典把高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列中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在终身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水平和国民素质。因此,瑞典议会规定从1992年7月1日起,各地市政府要使所有20岁以下的青年进入高中学习。
高中教育是在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得到个人的发展,帮助他们逐步进入成人社会。同时,高中教育使学生为今后接受高等教育、从事未来的职业和当一名合格公民等作好准备。
瑞典的高中学校统称为综合高中,因为它们既有为接受高等教育作准备的理论学习计划,又有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学习计划。瑞典不存在职业高中,这在西方国家中是比较独特的。综合高中的设立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也使学生对于社会不同的职业能够持同等的价值观念,向学生提供既能适应升学,又能适应就业的教育。
2.课程设置
瑞典高中通常开设30多项专业课程。阶段分二年、三年或四级不等。除专业课程外,还有短则几个星期,长则二年的100项特别课程。其内容非常广泛,从当地工业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供学生在报名申请时自由选择。
瑞典高中的教育大纲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制定的,它包括教育目标、指导方针、总的方向和时间表。此外对各种不同的学习专业在教育内容等方面懂分别提出了一些要求。瑞典的高中教育总的来说是偏重于职业教育,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必须跟上技术和制造工业等发展步伐, 到8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专业学习计划都将计算机包括在内,环境工程学等也成为高中教育开设的新科目。
瑞典高中的专业学习计划可分为六大类:
(1)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活动----2年或3年;
(2)看护、社会服务和消费教育----2年;
(3)经济、商业和办公室工作----2年和3年;
(4)工业、贸易和工艺----2级和3年;
(5)技术和自然科学----2年、3年和4年;
(6)农业、林业和兽医----2年。
这六类专业学习计划可进一步分为20多种专业,如经济专业就分为会计、销售、管理等,技术专业分为机械工程、建筑、电子技术、化学、服装加工汽车工业、食品加工等。
这些专业学习计划有的是为继续升学作准备,有的则是为今后就业创造条件的。每个专业学习计划都包含10门以上的学科。各个学习计划一年级的课程内容都基本相同,属于基础知识,到了二年级才出现差别。瑞典文、公民、体育、外语是每个年级的必修课。因此,尽管专业学习计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一项计划都可以使学生具备进入大学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在这些专业计划中,凡2个学年的是为就业作准备的,3个学年的既有为上大学作准备的,又有为就业作准备的。在技术和自然科学4个学年的学习计划可以使学生获得高中工程师证书。
3.分析
瑞典高中作为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越来越向普及化方向发展,它承担着使学生作好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据瑞典教育部的统计,在高中学生中约40%选择为期2年的职业专业,约15%选择为期3年的理论和职业学习计划,35%选择为期3至4年的理论学习计划。其中选择技术和自然科学、工业专业的学生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一半,选择经济和商业的约占1/5。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受劳动市场行情的影响。瑞典高中在课程设置方面,采取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并重并适当向职业教育课程倾斜的倾向值得重视和借鉴。

挪威

挪威拥有约500所高等中学,约27000名教师和32000名实习教师。挪威高中的在校生人数近17万。
高中教育包括继续接受教育所需的所有介于初中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课程。1994年颁布的法律给予每个16至19岁的挪威人接受3年高中教育的权利。这一教育阶段的目的在于取得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或其他教育的资格。每个申请接受三种高中基本课程教育的人,将保证能够被其中一种课程录取,并在其后两年攻读相关的课程。
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有权接受两年高中教育,以便达到他们接受教育的预期目标。
挪威各地都可以提供高中教育。过去,高中的普通理论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是在不同的学校中进行的。高中教育已经统一,理论和职业教育课程全部在相同的学校里进行。高中共有15种行业学习范围。学生在高中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之一,在第二和第三年学习专业课程,而职业教育学生则可以开始实习。
从事职业教育学习的学生一般将获得职业或学徒证书。职业教育在学校和工作场所先后进行,一般在校学习一年,在工作场所实习一年,然后在同一工作场所参加生产一年。
高中15种行业学习的范围包括:
普通、商业、行政行业
音乐、舞蹈、戏剧行业
运动、体育行业
卫生、社会关怀行业
美术、手工艺、设计行业
农、林、渔业
饭店、食品加工行业
建筑、建设行业
建筑工艺行业
工程、机械行业
化学、加工行业
木工行业
销售、服务行业
媒体、通讯行业
(挪威教育科研部供稿)

俄罗斯

普通高中课程情况:分类设置+必修+选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
1.简况
俄罗斯国民教育的第10、11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阶段,其主要教育任务在于通过完成对学生进行普通教育的全过程,使之具备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健康向上的思想基础和扎实全面的知识水平,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职业教育,使之获得一种或几种通用职业技能,从而能够直接进入生产部门从事专业劳动或进入中等技术专业学校学习和掌握较为复杂的职业。
2.课程设置
1995年5月,俄罗斯《教师报》公布了联邦教育标准的讨论稿。
语言和文学类有三种结构方案:
(1)作为国语的俄语、本族语、本民族文学、文学、外语;
(2)作为教学语言的俄语、共和国(边疆区、州)语言和文学、文学、外语;
(3)作为教学语言的俄语、文学和外语。
社会学科类:祖国历史、通史、法律介绍、人与社会、现代文明基础、当代世界、公民常识、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地区和学校需要的学科。
自然学科类:自然常识、自然地理、生物学、物理、天文学、化学、生态学、地区和学校需要的学科。
数学类:代数、几何、代数和数学分析基础、数学综合课、统计学、概率论、逻辑学等。
体育类:体育基本原理、韵律体操人身安全教育课、体育训练综合课(包括异常情况下行为反应知识)。
3.分析
这个教学计划与1993年公布的俄联邦普通教育机构基础教学计划基本相同。高中课程是按照专业方向各有侧重的原则安排的,因此必修课在各年级段中是最多的。必修课占到活动总量的52.6%,必选课占31.6%,选修课占15.8%,必修和必选课占到84.2%。总的说来,俄罗斯高中阶段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时不多。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某些教学内容可以单独设课,也可以合开为综合课。单独设的课程占用必选课的课时。
必选课可以重新开设在基础学校中学过的必修或开设与某些与专业有关的全新的课程,作为学生初步的职业培训。[4]

统计数据

播报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普通高中招生905.0万人,在校生2605.0万人,毕业生780.2万人。[6]
2020年,中国及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如期实现国家确定的普及目标。2021年,中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91.4%,比2012年提高6.4个百分点。中西部普及提升幅度最大,教育部与中西部10个普及水平较低的省份签订了普及攻坚备忘录,建立了部省协同机制,强力推进普及攻坚,这10个省份毛入学率十年平均提高了17.02个百分点,有的省份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明显缩小了区域教育发展差距。[7]
中国普通高中2021年总数达1.46万所,在校生达到2605.03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7.97%和5.59%,为更多适龄学生提供了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7]
2023年3月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2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国共有普通高中学校1.50万所,比上年增加441所;招生947.54万人,比上年增长4.71%;在校生2713.87万人,比上年增长4.18%。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13.32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03%,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为13.08%。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71.83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86%,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为8.91%;“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6.18%,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中国普通高中学校共有校舍68034.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672.80万平方米。[8]
2023年7月5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22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育,中国共有普通高中1.50万所,比上年增加441所,增长3.02%。普通高中招生947.54万人,比上年增加42.59万人,增长4.71%;在校生2713.87万人,比上年增加108.85万人,增长4.18%;毕业生824.10万人,比上年增加43.88万人,增长5.62%。普通高中教育专任教师213.32万人;生师比12.72: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03%。[13]
2023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国共有普通高中学校1.54万所,比上年增加355所;招生967.8万人,比上年增加20.26万人,增长2.14%;在校生2803.63万人,比上年增加89.75万人,增长3.31%。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21.48万人,比上年增加8.16万人;生师比12.66:1,持续改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2%,比上年增长0.17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14.01%,比上年增长0.93个百分点。
中国普通高中学校共有校舍7.0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13.55万平方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