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data.120ask.com提供.

当前位置:有问必答网信息库> 找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超声诊断科> 科室介绍

科室列表

妇产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中医科

肿瘤科

肿瘤科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医技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超声诊断科介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原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成立于1993年,当时设有心脏和腹部超声两个专业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科已经成为川南地区规模的超声诊断中心,拥有一支技术水平高、综合实力雄厚、服务优良的专业队伍,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6名,50岁以上教师5人;40~49岁教师4人,30~39教师17人,30岁以下教师20人。全体教师具有明显的年龄梯度,老、中、青结合,以年轻人为主,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上有正高2人,占总数的4%;副5人,占总数的11%;主治医师13人,占总数的29%;住院医师26人,占总数的56%。学历结构上,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占9%,硕士学位者26人,本科11人,硕士学位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9%,年龄均在45岁以下。夏纪筑博士在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工作站2年,已出站。科室中有多名医师分别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组、超声心动图组、超声生物效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超声专科委员会副会长、委员,四川省超声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川南地区超声医学科质量控制组组长,四川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泸州市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和委员。《实用医学杂志》和《西南医科大学学报》编委。科室另有文员14人,预诊分诊人员3人。科室现拥有中,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0台。其中GEvivi-E9、LOGIQ-E10、E9、E8、LOGIQ-9、声红、飞利浦IU-22、IU-33、飞利浦-EPIQ5、飞利浦-EPIQ7、日立7500、阿洛卡ɑ-7彩超、西门子S3000、西门子SC2000及FibroScan为当今世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主要分布在门诊、住院部、体检中心、手术室、ICU等部门。

目前超声医学科分为腹部超声组及心脏超声组两个二级科室。下设有心脏、腹部、妇产、浅表组织器官及外周血管和介入超声5个亚专业组,现除广泛开展针对心脏、腹部、妇产科、浅表器官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各种常规超声诊断外(常规检查项目五十余项),还将超声造影、术中超声、术中腹腔镜超声、实时三维超声、腔内超声(经食道、经阴道、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诊断和治疗(如: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肾镜、超声引导下的乳腺肿瘤旋切术、超声引导下的肾脏、肝脏穿刺病理检查、超声引导下先心病封堵手术、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前列腺穿刺活检等)以及超声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负荷超声心动图等新技术全面应用于临床。坚持365天无假日门诊及门诊连续工作制度。开展了夜间急诊超声检查及床旁超声检查,目前我科每日平均接诊约1200人次。

我科长期承担医学影像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专业本科及成人教育的超声诊断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带教工作,年学时超过400学时。年培养医学生约2000人。2007年获得硕士招生资格并开始招收超声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现已培养了38名硕士研究生。2015年成为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基地并招收规培学员30余名,已培养进修生260余名。

科室注重科研水平的发展,获得资助课题46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8篇,开展新技术10余项。李明星主持的研究项目《超声新技术监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15年分别获得泸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四川省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

超声诊断科全科同志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团结协作,于2011年荣获四川省女职工“我学、我练、我能”劳动竞赛示范岗光荣称号。

[点击展开全部]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

超声诊断科门诊时间表:

门诊类型: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夜间门诊

医生擅长疾病
王文渊主治医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超声诊断科
擅长:胎儿、小儿及成人心脏超声诊断与预后评估
1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