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桉树

桃金娘科下桉属、伞房桉属和杯果木属植物的统称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桉树(学名:Eucalyptus spp.)是桃金娘科下桉属、伞房桉属和杯果木属植物的统称。多为常绿乔木,种类繁多,共有1039物种(包括亚种和变种)。[2]桉树是现代人吴宗廉根据法文的音译取义而来,“桉”在古汉语中与“案”通,取名为“桉",有其材可制器物的意思,又桉树有治病辟疫的功能,取名为“桉”有安而无危之意。[36]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2]桉树具有适应性广、抗性强、耐干旱瘠薄、容易种植、萌芽力强等特点,它的生长环境很广,从热带到温带,从滨海到内地,从平原到高山。[10]桉树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可自花传粉。[37]
桉树适用性强,具有生长快、干形好、用途广等优势。桉树可用于制浆造纸、人造板和建筑等行业,也可用作生物质能源,还可以生产桉叶油、桉多酚等林副产品。[2]
桉树物种均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30-32]
(概述图为桉树的模式种:斜叶桉[33]
中文名
桉树
拉丁学名
Eucalyptus spp.
植物界
约800余种[3-5]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亚    科
细籽亚科
细籽族
亚    族
桉亚族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名称来源

桉树是现代人吴宗廉根据法文的音译取义而来,“桉”在古汉语中与“案”通,取名为“桉",有其材可制器物的意思,又桉树有治病辟疫的功能,取名为“桉”有安而无危之意。[36]
桉树在广东、福建、西俗称“尤加利”,和其英语属名Eucalyptus(尤加利泼斯)”的音译有关。就字面理解,有此树用途多、利益大的意思。[36]

分类学

  • 桉属
1777年,大卫·纳尔逊(David Nelson)和威廉·安德森(William Anderson)在库克的第三次远征中采集了该物种标本,这些标本是在塔斯马尼亚州布鲁尼岛的冒险湾制作的,标本被送往伦敦大英博物馆,由查尔斯·路易斯·莱里蒂埃·德·布鲁泰尔(Charles Louis L'Héritier de Brutelle)在那里进行检查。查尔斯·路易斯·莱里蒂埃·德·布鲁泰尔认为这些标本属于一个新属,他称之为桉属,并将其命名为斜叶桉Eucalyptus obliqua)。因此,模式种是斜叶桉(Eucalyptus obliqua)。L'Héritier于1789年在其著作《Sertum Anglicum》中首次发表了正式描述。[18-20]
桉属的分类比较复杂。1933年W.F.布菜克利集中了前人的工作加以整理,划分出8个组。①巨药组(Macran-therae),②肾药组(Renantherae),③拟肾药组(Renantheroideae),④拟孔药组(Porantheroideae),⑤顶孔组(Terminales),⑥纤药组(Gracile3),⑦微药组(Micrantherae),⑧宽药组(Platyantherae)。另有3个副组和18个亚组。被广泛使用。[21]
此外,R.T.贝克与H.G.史密斯(1921)根据枝叶所含的挥发性精油的成分不同,把桉属分为9类,具有应用上的价值。①含蒎烯的精油,不含水茴香油精及桉醇,如柳叶桉等21种。②主雅糠垫含蒎烯和桉醇的精油,不含水茴香油精和安息茴香醛,如野桉、斑皮桉等49种。③含桉醇,炼少樱但蒎烯不多,且有安息茴香醛,但无水茴香油精,如斑叶桉等10种。④含桉醇及水茴香油精的,如蜜味桉等5种。⑤含桉醇、蒎烯和安息茴香醇,缺水茴香油精,如细叶桉、赤桉、窿缘桉等18种。⑥含蒎烯、桉醇和水茴香油精,如常桉等24种。⑦含水茴香油精、桉醇及胡椒酮,如杏仁桉等7种。⑨含水茴香油精和胡椒酮,但不含桉醇的有11种。⑨不属于上列各类,又不含桉醇的,有柠檬桉及斜脉胶桉11种。[21]
  • 伞房桉属
1995年,肯·希尔(KenHill)和劳里·约翰逊(LawrieJohnson)在《Telopea》杂志上首次正式描述了伞房桉属(Corymbia)。其模式种为伞房桉Corymbia gummifera(Gaertn.) K.D.Hill& L.A.S.Johnson)。[22-23]伞房花的属名Corymbia来自拉丁语corymbus,意思是“伞房花”。[24]
自1867年以来,血树一直被认为是桉树属中一个独特的类群。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分子研究表明,它们与伞房桉属的其余部分一样,和桉属相比,与杯果木属(Angophora)的关系更为密切,现在被澳大利亚植物普查视为一个单独的属。杯果木属(Angophora)、伞房桉属(Corymbia)和桉属(Eucalyptus)这三个属都有密切的亲缘关系,通常被称为“桉树”。[25-26]
  • 杯果木属
杯果木属(Angophora)于1797年由安东尼奥·何塞·卡瓦尼尔斯(Antonio José Cavanilles) 在其著作《植物图标和描述》(Icones et Descriptiones Plantarum)中首次正式描述。[27-28]属名Angophora来自希腊语angos(高脚杯,容器)和ph煮船元章oru肯凳s(载体),指类似于高脚杯的果实。[29]

栽培史

中国最早于1890年引进桉树,1950年代后,通过系统引种和推广栽培,取得初步成功。1980年代后,开始快速发展桉树人工林,面积由1986年的46万公顷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546万公顷,32年时间里增长了10晚定.7倍。[2]
1890-1949年,早期零散引种付己阶段。主要用于庭院和四旁的园林绿化。[2]
1950-1980年,中期系统引种和推广栽培阶段。以广东粤西林场为代表,开始大面积试种桉树人工林,1960年,广东省桉树面积达20万公顷。广西南宁、钦州等地先后办起了10余个以经营桉树为主的国有林场。[2]
1981-2018年,后期育种改良和科学栽培大发展阶段。1981年后,中国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1986年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弃格己46.6万公顷,另有四旁植树15亿株。1990年后,随着国外大公司如加拿大嘉汉林业、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等进入南方地区投资造林,中国开始规模化种植桉树商品林,1992年面积达67万公顷。进入21世纪后更是发展迅猛,2002年,全国桉树面积154万公顷,2008年260万公顷,2010年360万公顷,2015年450万公顷。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截至2018年,全国桉树面积为546万公乘宙民顷。[2]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 桉属
乔木或灌木,常有含鞣质的树脂。叶片多为革质,多型性,幼态叶与成长叶常截然两样,还有过渡型叶,幼态叶多为对生,3至多对,有短柄或无柄或兼有腺毛;成熟叶片常为革质,互生,全缘,具柄,阔卵形或狭披针形,常为镰状,侧脉多数,有透明腺点,具边脉。花数朵排成伞形花序,腋生或多枝集成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白色,少数为红色或黄色;有花梗或缺;萼管钟形、倒圆锥形或半球形,先端常为平截;花瓣与萼片合生成一帽状体或彼此不结合而有2层帽状体,花开放时帽状体整个脱落;雄蕊多数,多列,常分离,着生于花盘上,花药基部及背部着生,药室2个,平行或分离,椭圆形、卵形、心形或分叉,纵裂,偶有孔裂,位于外围的雄蕊常有缺花药的;子房与萼管合生,顶端多少隆起,3-6室,胚珠极多,花柱不分裂。蒴果全部或下半部藏于扩大的萼管里,当上半部突出萼管时常形成果瓣,常裂开为3-6片,当花盘也扩大而突出萼管时则形成果缘,果瓣位于果缘的顶端;种子极多,大部分发育不全,发育种子卵形或有角,种皮坚硬,有时扩大成翅。[1]
桉属桉属桉属桉属桉属桉属桉属
桉属
  • 伞房桉属
通常为乔木,有时为灌木;树皮持久(短纤维状片状,分开成小多边形),或光滑(脱落成多边形片状或短条状)。叶二形;幼叶对面;成叶通常对生离生;类似面的或不太常见的背侧脉,侧脉紧密间隔,油腺通常存在于叶中。花序复合,顶生或侧生,通常广泛分枝,通常基于规则的7花伞形花序。花萼融合成帽状体,持续开花,或在内帽状体之前脱落。花冠多少游离花瓣,附着于帽状体(但可分离)或多少融合于帽状体(并与外帽状体脱落),或融合入内帽状体并在外帽状体之后落下,有时与帽状体一起落下。雄蕊多数,通常在数个连续轮生;花丝在芽中经常内折;花药多才多艺的长圆形,通过平行的狭缝开裂。子房半下位,通常3室,除顶部外被萼管包围;胚珠多数,胚珠宿存。蒴果瓶形至球状,深陷于萼管中,花盘凹陷,果瓣3或4,封闭。种子非胚乳;侧向或背侧压缩;有翅,或无翅。种子翅不环绕身体。子叶2;肾形。种皮不开裂,或开裂;具有结晶层。[16-17]
  • 伞房桉属
伞房桉属
  • 杯果木属
杯果木属的植物基本都是乔木,偶尔是灌木,代表物种为杯果木(Angophora costata)。树皮粗糙。幼叶与成叶的不同之处在于多毛并带有凸起的油腺。幼叶和成叶对生,成对叶通常无毛,下表面颜色较浅。花蕾以3-7个为一组排列,组成伞形花序。有4-5个小萼片,离生,退化成在萼管边缘上的宿存突起。花瓣覆瓦状,具爪。有4、5个或多或少的圆形、龙骨状、重叠的花瓣和许多乳白色的雄蕊。与桉属和伞房桉属不同,花瓣和萼片没有融合形成帽状体花药通过平行的纵向狭缝开裂。子房通常3室,被萼管包围,除了在顶部;胚珠多数,每室1个成熟到种子,其余形成谷壳。蒴果纸质或薄木质,卵圆形或钟状,通常具强烈棱纹,多数具糙硬毛,蜜腺盘狭窄,扁平或凹陷;种子宽椭圆形,不规则扁平;子叶折叠。[14-15]
  • 杯果木属
杯果木属

产地生境

播报
编辑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2]桉树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及华莱士线(Wallace’S Line)以东的大洋洲大陆附近的太平洋岛屿,在北纬7°0′ 至南纬43°39′之间,但绝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只有剥桉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棉兰老岛等岛屿,在北纬9°0′至南纬11°0′之间;尾叶桉分布在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群岛东部的一些岛屿上,在北纬8°0′至南纬10°0′之间。[13]桉树具有适应性广、抗性强、耐干旱瘠薄、容易种植、萌芽力强等特点,它的生长环境很广,从热带到温带,从滨海到内地,从平原到高山。[10]
桉树原产地[9]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遗传特性

研究发现,桉树具有以下遗传特性。[13]
  1. 1.
    同一亚属的种间可以互交产生杂种,不同亚属的种问不能互交产生杂种。[13]
  2. 2.
    有一定程度的自交能力,但互交占优势;自花授粉种子发芽力低,出现自交衰退。[13]
  3. 3.
    多数桉树开花结实较早,在树龄1-3年时开花,且以昆虫授粉为主。[13]
  4. 4.
    扦插和组培无性繁殖容易,但嫁接亲和力不高,嫁接2-3年生时嫁接部位膨大,砧木细小,植株长势衰退甚至死亡。[13]
  5. 5.
    桉树的种群变异存在明显的种内间断,地理种源的差异十分显著。[13]
  6. 6.
    大部分桉树存在生态群变异,变异是多方向的。[13]
  7. 7.
    桉树个体变异明显,在一个种群内常发现一些个体在某一特征上大大偏离正常范围。[13]

生长规律

桉树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树种,生长旺季,1天可以长高3厘米,1个月可长高1米,1年最高可长10米。中国南方各省桉树人工林的轮伐期只需5-7年。[34]桉树有强烈的萌蘖力,这特性有利于造林更新,或为了蒸馏精油而采用灌木化作业。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引种栽培桉树。[12]桉树与其他树种相比,生命力并不顽强。相反,它的根系扎入土壤并不深,枝干繁殖也较缓慢。但在原始森林,作为弱者的桉树能够在万木丛中胜出。植物学家发现,凡是桉树突然疯长,在所有树木中占绝对优势的地方,以前都发生过森林火灾。植物学家们把各地区发生过火灾的森林历史资料调出来进行分析时,发现桉树喜欢火灾,每一次火灾都能让它们快速生长。桉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它的树枝不像其他树木一样是沿着树干慢慢向上生长的,桉树树干的下部基本没有树枝,到了树梢之后,它才长出长长的树枝,缓缓垂于近地面处。当火灾发生时,近地面的火焰只能沿着垂于地面的树枝向上蔓延,而无法焚烧桉树的树干。而其他树木就没那么幸运,因为它们从下到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枝叶,发生森林大火时,树干被树枝燃起的熊熊大火烤焦,失去了重新复苏的机会。没有发生火灾前,在茂密的森林中,它争夺不到太多的阳光和土壤里的养分,大火过后,地面上的小树悉数变成炭灰,高于桉树的树木无法再阻挡阳光。当雨水降临,桉树便开始发疯似的生长。[11]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桉树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可自花传粉。[37]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桉树在中国种植应严格按照《桉树丰产林经营技术规程》《桉树中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等多项行业标准要求执行。其中,明确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要预留一定的野生动物、鸟类迁徙走廊,保留林地边缘的乡土树种和利用河流水系作为保护性走廊和珍稀濒危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林面积大于1000公顷,应保留2-3%面积的次生林或灌丛、草地作为生物小区,“非桉”树种应大于造林面积的20%。山顶、山脊、集水区(含水源库区)和沟壑两旁应保留原生植被。在江河、溪流、湿地、冲积沟、农耕地、省级以上交通要道和乡村居民区周边,以及受保护的廊道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应保留10米以上的缓冲带(区)。同时,要求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禁止以“烧荒”清理林地,提倡“测土测叶”科学配方,平衡施肥。[8]

下级分类

播报
编辑
3属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下级种数
EucalyptusL'Hér.
L'Hér.,1788
约700多种[3]
CorymbiaK.D.Hill& L.A.S.Johnson
K.D.Hill& L.A.S.Johnson,1995
约90余种[4]
AngophoraCav.
Cav.,1797
约10种[5][35]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桉树种类多,生长快,耐贫瘠,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桉树可作为防护林和道路两旁的绿化行道树,是世界硬木资源和造纸优质材料,其木材工业特性好,坚韧耐腐,是最常用的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亦可做人造板、包装、建筑、矿井支柱、家具等用材,另外桉树叶可提取桉油,树皮可提取鞣质。[13]中国桉树人工林在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生态防护作用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桉树物种均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30-32]

生态问题

播报
编辑
经过科学论证,桉树“有毒”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桉树人工林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取决于经营者采取的种植方式和经营管理水平。各国长期实践证明,桉树无毒无害。尽管桉树速生快长,吸水吸肥力强,但不是所谓的“抽水机”、“抽肥机”、“绿色沙漠”。[6-7]
虽然桉树具有生长快、产材多、经济效益好、固碳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一些地方大面积发展桉树纯林,未能做到科学培育,导致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1.
    一是区域布局不合理。有的地方未严格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在纬度过高、海拔过高、坡度过陡的区域种植桉树,导致桉树生长不良或受灾严重。[8]
  2. 2.
    二是造林地选择不正确。有的在江河源头、重要水库、自然保护区、城市功能区等生态重要区域连片种植短轮伐期桉树速丰林,对水土保持等产生不利影响。有的在交通干线两旁连片种植桉树纯林,林相单调,影响景观。[8]
  3. 3.
    三是培育模式不科学。以短轮伐期经营模式为主,3-5年即采伐利用。只种植生长量较高的单一品种。有的采取炼山整地、全垦整地,过量施化肥、除草剂导致地力快速衰退。[8]
但客观来看,这些问题不是桉树树种自身的问题,而是培育措施不科学引起的。通过合理布局、科学培育,完全可以将种植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