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主敬

道德法术语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主敬,是宋理学家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又称“持敬”、“居敬”等。[1]主敬原为禅学修炼本心方法,禅学主张“守真心”、“除妄念”以“顺佛性”。北宋程颢借鉴了这种修炼方法,而提出了“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二程遗书》卷二上)的命题。[2]
主敬的思想起源甚早。《诗·商颂》:“圣敬日跻。”孔子说:“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易》:“敬以直内。”至北宋二程始重持敬修养,认为:“学者莫若且先理会得敬”(《遗书》十八)。又论敬之功夫说:“莫若主一”(同上),“惟是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也”(《遗书》十五)。南宋朱熹更加明确指出:“敬只是一个畏字”,“敬只是收敛来”,“只整齐严肃便是”(《语类》十二),既“内无妄思”又“外无妄动”(同上)。认为主敬就是未发之“中”,心不放驰,即用紧张敬畏的心理来警惕人欲。又以主敬为已发的专一集中,要求在行为容止上加强礼节的约束。[1]
二程提出的主敬说,在宋代以后,影响很大。[3]
中文名
主敬
外文名
zhu jing
别    名
持敬居敬
概    念
宋理学家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
程颐认为,进学在于致知,涵养则在于敬。内心涵养不是屏去闻见思虑的禅定,而在于交感万物的思虑中能使心有所主。“如何为主,敬而已矣”、“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一者无他,只是整齐严肃,则心便一”。意谓整饬自己的思虑,经常保持自觉的状态,洒体坑心便能专一而不为外物所诱,敬能虚静,但敬不就是虚静。心有所主,还要处物行义,于事物上能明其是非。义与敬相辅,否则主敬便成了空寂无事。程颐的主敬,与绝物弃智的禅坐不同,与周敦颐的“主静”、程颢的“识仁”也不尽相同。
朱熹也讲主敬,强调“居敬”、“持敬”海套才。他认为,居敬穷理二事“互相发”,如人之两足交助,但“持敬是穷理之本”。因为穷理只是明得天理,消铄人欲;为使人欲不复萌,天理不复灭,当以“敬字抵敌”。敬的方法是畏谨不放纵。这种持敬的工夫,并非容易做到,需要优游函泳,不急迫,不懈想寒格怠地坚持下去。这种持敬的工夫并非是不闻不见不思的兀然端坐,而是要无事能安然,有事能喇祖剃应变。朱熹很强调敬的工夫,认为这是万善之本,是为学的纲领。
恋柜厦柜其后,王婶轿守仁从“心即理”出发,解主敬为“只是主臭您一”。“主一只罪悼,是一心在天理上”。他不讲穷理,只讲诚意,与程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