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ERP系统引领者:高教社探索数字化创新时代

新浪网 2020年01月14日 21:57

      1月9日下午,“红沙发”系列访谈第三场“数字化时代做教材出版的创新引领者”在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行。出席此次访谈活动的嘉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访谈现场,张泽从教材出版的的环境、困难、挑战和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承办。

      教育出版的主力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表示,2019年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的第65年。高教社从组织编译苏联教材,到出版高校自编教材,到国家五年规划教材,高教社对促进教育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高教社在出版规模、产品质量、产品数字化,包括走出去,以及综合实力方面,走在了国内出版界的前列,被誉为教育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在完成国家教材任务的同时,高教社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特别是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一些教育教学改革活动,高教社一直是主要的参与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高教社便组织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全国13所高校,开始研发教学辅助软件。2008年,高教社承接了教育部国家精品课建设项目,集中展示了国家当时的各级各类精品课2万多门。到2019年底,中国大学慕课频道上已经汇聚了900多所高校开设的8000多个课程,选课人次超1.4亿人次,注册用户超3000万,是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2015年上线的“智慧职教”运营着158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目前在“智慧职教”开课院校及机构达到1708家,服务24万多个教学班。2018年,高教社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平台上线了2079个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张泽表示,高教社要力争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和先进教学内容的传播者。

      教育大环境的变革和挑战

      自1954年创立以来,高教社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尤其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在教育出版面临的巨大挑战下,张泽给出了他的理解。他表示,现在教育出版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育大环境的变革。大家知道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种转变客观上也给教育出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教社也正是得益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教育规模及市场持续性增长,才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正在从注重规模式的扩张外延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在转变。这种转变必然会带来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资源供给,发生深刻的变革。这个变革将对教育出版界是一个很重大的挑战。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出版竞争的格局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社已经成为市场的主体,很多出版社在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把目光瞄准了教育出版这个领域。现在全国有近600家出版社,有400家都从事教育出版,这也从客观上加剧了教育出版的竞争局势。然而随着互联网快速的发展,一些互联网公司纷纷投身到教育市场中来,他们凭借着资本、人才和技术的优势,推出很多新型的互联网应用,这也对传统出版造成了压力和竞争的态势。

      第三个方面,是传统出版社要过好融合发展转型升级这一关。现在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是传统出版大的趋势,要过好体制机制的关,要过好应用新技术的关,包括人才队伍的关。这便是目前教育出版界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如何应对融合转型和挑战

      应对融合转型和挑战,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表示,高教社坚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高教社一直坚持以内容为建设根本,历来重视内容的生产和内容的研发。65年以来,高教社逐步拥有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作品,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内容生产流程和规范,包括质量把关的机制等等。

      第二,坚持融合发展的发展途径。高教社历来重视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工作,在“十二五”时期出台了“数字化兴社”的战略,同时规划了五大数字化体系;2018年出台了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了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产品融合创新工程,生产信息化升级工程,营销服务提升工程和教育服务拓展工程这五大工程。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业务升级和产业创新。

      经过多年的建设,高教社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包括以新型教材、专题资源库、在线课程、虚拟仿真,以及教师培训的数字化产品线,很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得到了高校、职业院校老师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三年融合发展计划成效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表示,通过五大工程(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产品融合创新工程,生产信息化升级工程,营销服务提升工程和教育服务拓展工程)的实施,带动高教社整个产业的升级,是根本目的。五大工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撑。

      “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旨在汇聚高教社各类互联网应用的数据和资源,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形成大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架构一个技术中台和业务中台,来构建一个支撑高教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产品融合创新工程”旨在强化编辑在新时代产品的研发能力,巩固高教社的产品在数字化时代的领先地位,包括逐步形成稳定的产品线。

      “生产信息化升级工程”旨在利用基于结构化内容最新的生产方式的工具,支撑产品的转型升级。

      “营销服务提升工程”旨在提倡精准营销。通过大数据中心建设,积累用户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通过算法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让用户体验更友好,逐步构建起适应融合发展需要的营销服务体系。

      “教育服务拓展工程”旨在不断拓展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通过教育服务拓展功能,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和体制机制,使高教社在这一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国内首家ERP系统引领者

      ERP是英文缩写,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上世纪90年代,高教社最早是以自编程序开发了包括财务管理系统、编辑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等。限于当时计算机的技术,以及网络的环境,系统之间是孤立的,是不联通的,数据是不集成的。2003年的时候,高教社成功的实施了SAP公司的ERP系统。高教社上线实施过程中,优化再造了百余条生产流程,也通过这个系统的实施,使得上下游业务之间的数据经过了集成,很好地支撑了高教社这些年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打造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表示,新时代下,高教社在近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出版了一批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教改成果,满足教学需要的精品力作。但目前最核心的还是内容建设,需要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打磨,进行深度打造。(王斯灏 文)

      (责编:sh)